梁山结局最好的九个男人(梁山好汉中哪五人结局好)

毛主席一生最爱读书,尤其爱读《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这四本古典文学名著。

1975年8月,毛泽东在与北京大学教师芦荻聊《水浒传》时说:《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作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

因为宋江的投降主义,无数梁山好汉们成了宋朝对付农民起义的炮灰,他们的结局大多都很惨淡,让人叹惜不已。

梁山结局最好的九个男人(梁山好汉中哪五人结局好)(1)

众所周知,梁山鼎盛时期共有大小头领108人,他们在一起打着替天行道的大旗,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共同对抗朝廷,山寨上一片兴旺。

但在被朝廷“招安”后,梁山好汉的命运发生了180大逆转,头领们死的死,散的散,结局大多十分悲惨。

据统计,108名好汉中,有59位好汉在征方腊的战斗中阵亡,13人病逝,5人看破红尘出家,15人离开宋江自谋出路,3人被朝廷毒死,2人自缢。

另有9位在其他方面有一技之长的好汉被朝廷任用,其中有两人后来战死在了抗金战场之上。

梁山结局最好的九个男人(梁山好汉中哪五人结局好)(2)

不过也有例外,梁山好汉中有五人的结局,相对其他人来说就要好得多。

这五人都参加了征方腊的战役,且都顽强地幸存了下来,同时都主动放弃朝廷授予的官职,如同李白在《侠客行》中所说的那样,“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这才逃过了朝廷的迫害,过上了他们想过的日子。

这五名幸运儿说是燕青、李俊、武松、朱仝和李应。

梁山结局最好的九个男人(梁山好汉中哪五人结局好)(3)

燕青:与徽宗的女人浪迹江湖

有人说,燕青是梁山好汉中最完美的一位。他不仅武艺高强,且极具文艺细胞,吹拉弹唱无一不精,最为难得的是,他拥有一颗玲珑剔透心,是乱世中少有的具有大智慧的一位好汉。

燕青是北京人,自小父母双亡,是卢俊义收留了他,将他养大的。

燕青是个知恩图报的人,他对卢俊义始终忠心耿耿。在卢俊义中了梁山的绝户计,被管家李固陷害入狱后,燕青一直在暗中保护着卢俊义。

梁山结局最好的九个男人(梁山好汉中哪五人结局好)(4)

当被李固收买的两个差人董超、薛霸准备害死卢俊义时,燕青及时出手,射死了两个差人,救下了卢俊义。和卢俊义一起上梁山后,燕青在梁山排名第三十六位,对应三十六天罡中的“天巧星”。

燕青为梁山立下的最大的一件功劳,就是通过徽宗皇帝的宠妓李师师,为梁山被招安铺平了道路。可以说,后来梁山招安成功,燕青功不可没。

李师师为什么愿意帮燕青?因为燕青是个标准的美男子,拥有“一身雪练也似白肉”以及“一身好花绣”,而且能歌善舞,擅长多种乐器,能猜谜也能对对子,同时出手又极为阔绰,李师师无法不为之动心。

梁山结局最好的九个男人(梁山好汉中哪五人结局好)(5)

征方腊后,幸存下来的梁山好汉们都被朝廷封了官,似乎马上就会过上享福的日子了。可燕青却对梁山兄弟的前景看得很透彻,在宋江、卢俊义等人纷纷做着功成名就的美梦时,燕青却选择了急流勇退。

在离开之前,燕青曾劝卢俊义纳还官诰,寻个僻净去处,以终天年。但卢俊义却说:“现在正要衣锦还乡,图个封妻荫子,如何却寻这等没结果?”

见卢俊义执迷不悟,燕青叹道:“主人差矣。小乙此去,正有结果。只恐主人此去,定无结果……”

梁山结局最好的九个男人(梁山好汉中哪五人结局好)(6)

见卢俊义不听自己的劝说,燕青不再坚持,“当夜收拾了一担金珠宝贝挑着,径不知投何处去了。”临走前,燕青留下了一首诗:“雁序分飞自可惊,纳还官诰不求荣。 身边自有君王赦,洒脱风尘过此生。”

《水浒传》中并没有交待燕青之后的命运,但在一些民间传说中,燕青带着一担金银财宝离开宋江后,曾秘密来到京城,将曾是徽宗皇帝女人的李师师接出了京城,两人从此浪迹江湖,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其实这些传说也并不全是空穴来风,至少在《水浒传》中,燕青与李师师的关系便颇为暧昧。

《水浒传》原著中便说:“李师师见燕青这表人物,能言快说,口舌利便,倒有心看上他。数杯酒后,便来撩拨。燕青是个百伶百俐的人,如何不省?”所以两人之后发生点什么,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

对于燕青的选择,明代思想家、文学家李贽评价道: “人但知鲁智深成佛,李俊为王,都是顶天立地汉子,不知燕青更不可及。意者其犹龙乎! 意者其犹龙乎! ”

在明末陈忱所著的《水浒后传》中,还描述了靖康之变后,宋徽宗被金国掳到五帝城,燕青曾冒险探望过徽宗皇帝,并给徽宗献上了水果点心。

徽宗皇帝大为感慨地说: “朝内文武官僚,谁肯来这里省视!不料卿这般忠义!朕失于简用,以致如此!”

梁山结局最好的九个男人(梁山好汉中哪五人结局好)(7)

李俊:海外称王

燕青的结局在梁山好汉中算是极好的了,可有一个人的结局比他还要好,甚至可以说在离开宋江后,此人的下半生过得极为辉煌。这个人便是混江龙李俊。

李俊是庐州人,也是浔阳江上的盐枭头子。可别小看了这个盐枭,他可是一位有文化、有武功、有谋略、有头脑的好汉!

李俊的出场是宋江在揭阳岭被李立用蒙汗药撂倒,即将丢掉性命的危急关头。是李俊及时赶到,救下了宋江。

李俊对宋江说,听说宋江要来,自己已在揭阳岭下等了四五日,可一直没有等到。但这个说法明显有个漏洞。

李立开的那家黑店李俊是早就知道的,既然要等宋江,为什么不在酒店的前方等,而要在岭下等?既然知道宋江要来,为什么不告诉李立,让他注意一下一个黑矮中年男人?李俊不可能犯这种错误的。

所以很多人认为,“救宋江”是李俊自导自演的一出好戏,这样一来,李俊便成了宋江的救命恩人,这对于他今后的发展大有好处。

梁山结局最好的九个男人(梁山好汉中哪五人结局好)(8)

正是有了这层关系,李俊在上梁山后受到宋江的重用,成为水军的大头领,甚至引起张横的嫉妒。关胜围剿梁山时,张横曾对他的哥哥张顺说:“我和你弟兄两个,只看着别人夸能说会,倒受他气。不若我和你两个,先去劫了他寨,捉得关胜,众兄弟面前,也好争口气。”

张横嘴里的“夸能说会”的“别人”不是别人,正是梁山大头领李俊。因为李俊不仅水性好,具有优秀的水战指挥能力,更为难得的是,他还很有文化!

我们知道梁山好汉大多出身草莽,识字的并不多,除了几个文人外,很少有人精通诗词的。《水浒传》第 93 回写道,李俊带着童威童猛兄弟前往榆柳庄侦查敌情时,被费保等人所擒。费保得知眼前之人是李俊之后,将几人奉为上宾。

梁山结局最好的九个男人(梁山好汉中哪五人结局好)(9)

李俊在与费保交谈中,引用了唐朝诗人李涉的一首诗:“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久知闻。相逢不用颇猜忌,游宦而今半是君。”

这首诗的作者李涉并不十分有名,李俊能够熟练背诵这首诗,可见其平时便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极有可能少年时受过良好教育,是梁山少有的文武双全的全才。

在做人方面,李俊的身上也充满了忠义色彩。宋江在江州被判死刑后,李俊马上冒死带人来劫法场;宋江推行招安路线,李俊虽然坚决反对,但还是能在保留个人意见的基础上服从大局,尽心尽力站好最后一班岗。

《水浒传》原著上说,平定方腊后,李俊拒绝跟随宋江入朝接受封赏,带着童威、童猛、费保等人,“在榆柳庄上商议定了,尽将家私打造船只,从太仓港乘驾出海,自投化外国去了,后来为暹罗国之主。童威、费保等都做了化外官职,自取其乐,另霸海滨。”

而《水浒后传》则详细描写了李俊在暹罗为王的经历。有学者分析,《水浒后传》中李俊的这段故事,应该是取材于历史上的南宋宰相陈宜中。

陈宜中字与权,是浙江永嘉人,南宋景定三年的榜眼,数年后升任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坐上了宰相的高位。

梁山结局最好的九个男人(梁山好汉中哪五人结局好)(10)

景炎元年(1276年)十一月,元军进逼福建,陈宜中与张世杰带着宋端宗逃到广东。随后陈宜中自告奋勇,提出去占城(今越南)借兵抗元。

临行前,陈宜中赋诗一首:“颠风吹雨过吴川,极浦亭前望远天。有路可通外屿外,无山堪并首阳巅。淡去起处潮细长,夜月高时人入眠。异人北归须记取,平芜尽处一峰园。”

可惜的是,没等陈宜中借到兵,元军便占领了占城,陈宜中只得逃往暹罗,并于当地终老。《宋史·陈宜中传》中记载:“至元十九年(1282年),大军伐占城,宜中走暹,后没于暹。”

《水浒后传》的作者陈忱,曾自称是“古宋遗民著,雁宕山樵评”,应该是和陈宜中有某种宗亲关系。出于对自己的这位先辈的敬仰,便将陈宜中的一些事迹放在了李俊的身上,并为李俊设计了一个最完美的结局。

梁山结局最好的九个男人(梁山好汉中哪五人结局好)(11)

武松:杭州六和寺出家

若说梁山好汉谁的粉丝最多,武松要是承认第二,只怕没人敢说自己第一。

据考证,历史上的确有武松这个人,《大宋宣和遗事》中,武松便是宋江部下三十六员头领之一:"行者武松:汝优婆塞,五戒在身。酒色财气,更要杀人。"

武松为人光明磊落,做事恩怨分明,自从景阳冈打虎一举成名后,武松的身上发生了一连串的故事。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最后上了梁山,成了梁山步军头领。

梁山结局最好的九个男人(梁山好汉中哪五人结局好)(12)

在征讨方腊时,武松在左臂被砍下的情况下,仍然单臂擒住方腊,为梁山立下了大功。之后,武松谢绝了宋江邀请他回朝的好意,决定留在六和寺出家。

选择出家,对于武松来说是也许是最好的结局。在《水浒传》中,武松一直视宋江为兄长,与鲁智深、孙二娘、施恩、林冲的关系最好。

但在征方腊之后,五人中有四人都离开了这个世界,自己也断了左臂,且鲁智深与林冲也都被葬在杭州,心灰意冷的武松决定在杭州出家,顺便照看鲁智深与林冲的坟墓。

从某种意义上讲,鲁智深和武松是最为相似的两位好汉。只不过相比一生追求正义的鲁智深,武松的杀气要更大一些,比如在张都监家曾杀过无辜的丫环。

所以武松想用修行洗涮掉身上的血腥,解开心结,将一生的悲欢离合,一生的失落通通化解。就这样,打虎的勇士最终变成讲禅的祖师,在八十岁时无疾而终。

武松死后,被人葬在杭州北山街西泠桥畔,与苏小小做了邻居。这种结局,武松应该可以瞑目了。

梁山结局最好的九个男人(梁山好汉中哪五人结局好)(13)

朱仝:招安后官职最高的好汉

如果在梁山这个“土匪窝”中,有两个最不像土匪的人,一个是大名鼎鼎的鲁智深,另一个则是秉着“与人为善”、从不伤害人,做任何事都能够尽心尽责的朱仝。

或许在他的内心深处,就从未觉得要与其他梁山好汉“同流合污”。而他也是梁山好汉中结局最好的五人之一。

朱仝是个美男子,他身长八尺五,面如重枣,目若朗星,胸前飘洒一部极有辨识度的长髯,人称"美髯公",长得比关胜还像关羽。

梁山结局最好的九个男人(梁山好汉中哪五人结局好)(14)

朱仝原是山东郓城县马兵都头,为人仗义疏财,谦和重义,是个吃喝嫖赌一样不沾,坑蒙拐骗一样不做的英雄,无论是县老爷、衙门里的差役,还是老百姓都喜欢他。

朱仝家境优越,但他的钱都用在“仗义疏财,结识江湖上好汉”上了。

晁盖劫了生辰纲后,济州府着落郓城县前去抓捕,朱仝利用工作之便,放了晁盖等人。

宋江杀了阎婆惜后,被官府追捕,又是朱仝通报讯息,一面安排宋江逃跑,一面花钱收买阎婆,让她不再上告,同时各处打点,直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同事雷横打死白秀英后,还是朱仝朱仝在解送雷横上济州之时,偷偷的放走了雷横。

梁山结局最好的九个男人(梁山好汉中哪五人结局好)(15)

朱仝要是生活在现代,估计骂他傻逼的会很多;但在梁山好汉们看来,这是个特别仗义的汉子。

什么叫仗义?仗义就是把别人的利益看得比自己的重要,为朋友可以两肋插刀。

朱仝一次次的救人,自己也因此被“断了二十脊杖,刺配沧州牢城”,吃尽苦头。

在沧州,知府“见朱全一表非俗,貌如重枣,美臀过腹",对他十分器重,让他负责帮着带四岁的儿子。

或许梁山报答恩人的方法,就是不惜一切手段拖你下水。朱仝没想到的是,他救过的晁盖、宋江,为了让他上梁山,却派李逵打死了孩子!朱仝只能万般无奈地吧道:“是则是你们弟兄好情意,只是忒毒些个!”

梁山结局最好的九个男人(梁山好汉中哪五人结局好)(16)

朱仝上梁山后,表现得和其他好汉有些“格格不入”,至少他的身上没有其他人的那些草莽气息。

他是真的被“逼上梁山”的,与林冲、鲁智深、武松的逼上梁山不同,这些人从骨子里是有造反意识的,可朱仝从没想过落草,是生生被梁山硬拉了上去的。

在梁山,朱仝任马军八骠骑兼先锋使,为梁山立下过许多战功。这个宽宏大量的好汉,知道忍辱,屈从,放开,忘记自己曾给于人的恩德,也忘记自己所受的委屈与不平。所以在梁山排座位时,朱全排在了第十二位。

梁山结局最好的九个男人(梁山好汉中哪五人结局好)(17)

招安后,朱仝在一场又一场惨烈的战后活了下来。平定方腊后,朱仝被授为武节将军、保定府都统制。

在梁山兄弟们死的死,散的散的时候,他却成了大宋“中兴四将”之一刘光世的手下爱将,随刘光世大破金兵,最后官至太平军节度使,成了梁山好汉中军功、官衔最高的人。

《水浒传》并没有写朱仝的最后结局,但在陈忱的《水浒后传》中,却为朱仝设计了一个更好的结局:在抵抗金军失败后,朱仝辗转来到海外投奔李俊,最终成了暹罗国兵马正总管,最后在暹罗国寿终正寝。

梁山结局最好的九个男人(梁山好汉中哪五人结局好)(18)

李应:得到善终的富家翁

在梁山上,有一位好汉的排名被人普遍认为过高,此人便是排名第十一的“扑天雕”李应。很多人不服气,李应凭什么能够排名高于鲁智深、武松?

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因为李应是负责管理梁山钱粮的人,也就是梁山上的“大管家”。而且他是“带资入股”的,上梁山时,李应将自己全部财产都带上了山充公,可以说大大壮大了梁山的实力。

上梁山前,李应就是个大财主。而且他的这份基业都是通过合法手段得来的,用今天的话来说,李应算得上是个出色的企业家。

梁山结局最好的九个男人(梁山好汉中哪五人结局好)(19)

除了商业头脑外,李应的武艺也很高强,他“善使浑铁点钢枪,背藏五把飞刀,能百步取人”,所以人送外号“扑天雕”。

在祝家庄,李应曾出场对战过祝家三虎之一的祝彪。结果李应十七八回合就把祝彪打得落荒而逃。要知道祝家兄弟面对秦明、花荣这种级别的好汉,都是不落下风的。在征方腊时,李应还用飞刀斩杀过方腊手下将领伍应星。

只不过作为梁山的“后勤部长”,李应没有必要冲锋在前,替梁山管好后勤,才是他的本职工作。从《水浒传》中可能看出,小小的梁山能养活几万人,李应的工作还是很出色的。

征方腊后,李应被授为中山府郓州都统制一职,但他却选择了急流勇退,带着小弟杜兴回到了老家,做起了富家翁。最后主仆二人都得以善终。

对比梁山另一位大财主卢俊义的结局,我们可以发现:放不下功名利禄、最后被朝廷用毒酒毒死的的卢俊义,两人的结局可谓天壤之别!

梁山结局最好的九个男人(梁山好汉中哪五人结局好)(20)

结语:

纵观以上五位结局较圆满的梁山好汉,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人生的最得意时,知道居安思危,知道激流勇退。

而我们当今时代的一些人却不明白这个道理,明明生活过得去,却仍然为了所谓的“面子”、“名声”和别人攀比,总想着挣更多的钱,爬上更高的位置,最后往往跌得很惨。不知道这些人看了本文后,能不能有所醒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