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因猫哄布偶女朋友(巴西37岁女子爱上人形布偶)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据《每日邮报》报道,巴西一名女子和一个人形布偶“结婚生子”,这名女子抱着自己的布偶丈夫和布偶儿子,显得格外幸福。

女子名叫莫拉斯(Meirivone 现在37岁,虽然很难以让人理解,但她确实举行了婚礼,还到医院“产下了”自己的孩子,并都留有合影。

这个木偶丈夫是怎么来的,据了解,莫拉斯曾向母亲抱怨自己的单身身份,于是母亲给她亲手缝制了一个人形布偶。

缅因猫哄布偶女朋友(巴西37岁女子爱上人形布偶)(1)

收到这份礼物后莫斯拉非常喜欢,和它一起吃饭、外出游玩,甚至睡觉,并给他起了个名字:马塞洛,莫斯拉和马塞洛谈起了恋爱。

不久后,她就坚定地认为自己“怀孕”了,为此,莫拉斯决定邀请了两百多个亲朋好友来参加婚礼。在大家的见证下,两人手挽手步入婚礼的殿堂。

临近“生产日”时,她还叫来医生和护士帮忙接生。在生产时,莫拉斯还开了直播,邀请200多名网友见证自己孩子的诞生,这个过程中网友们还看到血、脐带以及胎盘,好像一切是真的一样。

缅因猫哄布偶女朋友(巴西37岁女子爱上人形布偶)(2)

最后,莫拉斯成功诞下一名“婴儿”,这个婴儿和布偶爸爸长得一模一样,估计同样是出自“外婆”之手。

莫拉斯的行为很快引起了网友的热议,有人很好奇她是怎么说服这么多人配合她“出演”的?

相信大家也猜到了莫拉斯的病症,她是典型的恋物癖,恋物症属于性偏好障碍的一种。指不同于常人异常的性行为,她们通常把无生命的物品或把异性身上的非性感部分作为性兴奋唤醒对象。那么恋物癖究竟是怎么来的?

缅因猫哄布偶女朋友(巴西37岁女子爱上人形布偶)(3)

  • 习得结果

很显然,莫拉斯就属于性情感依恋心理障碍(Psychological disorder of sexual emotional attachment),她这种在外人看来很荒诞心理基本上是源于童年。

养女儿的人都知道,我们的女宝宝或多或少有自己心仪的玩具,尤其是布娃娃,玩起来总是爱不释手,每次当家长想要把布娃娃藏起来的时候,女宝宝总会又哭又闹,甚至无理取闹、不吃不喝。

这种情况看似正常,一次两次确实无关紧要,只是暂时的情感寄托,但如果每次都这样就值得注意了,说明宝宝对布娃娃的依恋过深。

缅因猫哄布偶女朋友(巴西37岁女子爱上人形布偶)(4)

尤其是发现对她们对其他的人和事(无论男女)都提不起兴趣,少言寡语,却唯独对布娃娃喜笑颜开、爱不释手时,说明你的孩子“恋物情结”已经很严重了。

比如,幼幼的妈妈就发现幼幼有以上症状,有一次她偷偷关上孩子门房门,发现了这样一幕:孩子抱着布娃娃深情说“他们都叫我扔掉你,你放心,我绝对不会扔掉你的,不然谁陪我说话呢?”

妈妈在外忍不住捂嘴哭泣,育儿养女时的无知与粗枝大叶,常常忽略的照顾,爱的严重缺失,都可以让小小的孩子转移情感寄托,并发展出情感依恋心理障碍,习得异常行为结果

缅因猫哄布偶女朋友(巴西37岁女子爱上人形布偶)(5)

这类孩子在早年常有前兆,很多都发生在青春期,即性生理及心理发展成熟期,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性格多孤僻,寡言,既不愿和异性交往,也不愿和同性交往,没有朋友。

恋物癖和环境影响与性经历都有关,比如莫拉斯,在早年时,她或许就有过几次与物品连接在一起的性兴奋,只是没有形成“固定阴影”。

但一定是有几次反复形成的条件反射基础的,母亲缝制的布娃娃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造成了心理上的固定阴影,并激发起她的需求,如果不加以治疗,莫斯拉很可能会成为一个终身的恋物癖者。

缅因猫哄布偶女朋友(巴西37岁女子爱上人形布偶)(6)

  • 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中国人在几千年文化的影响下,在性教育上更为保守和传统,很多家长在孩子性心理发育的阶段没有进行科学的教育,就导致孩子出现各种性心理方面的异常,便可能滋生恋物癖。

比如在初高中阶段,男女分班接触较少,经常连话都很少讲,周围没有任何异性,自身的性冲动找不到途径发泄,如果父母不会或不懂性教育,孩子就可以通过科技信息以及各种性信息的途径,搜索成人网信息,影响自身性心理发育,长此以往就导致恋物癖发生几率显著上升。

缅因猫哄布偶女朋友(巴西37岁女子爱上人形布偶)(7)

比如男生最典型,观览成人网站后,在偶然得到女性的贴身物品后引起性兴奋,经过几次反复便成为一种习惯。女孩子就对带有异性特征的象征物感兴趣,比如男生的私人用品,男性布偶等,形成习惯后产生恋物癖。

  • 性心理发育异常所引起

这种男孩子最典型,阉割焦虑是弗洛伊德提出来的,在他看来,生活中的恋物癖大多起源于童年时期的阉割焦虑。

阉割一词常被用在古代的宫里的太监公公的身上。在心理学领域,它的意思是指男性功能被削弱或者被去除。

缅因猫哄布偶女朋友(巴西37岁女子爱上人形布偶)(8)

患者一般都有性心理异常的特点,容易得恋物癖的男孩子在潜意识中多害怕自己的男性特征物被阉割。为了获取安全感,会去寻求较安全、较容易获得的性行为对象,以缓解内心的不安,把异性身体的某一部分及饰物当作性器官,久而久之就形成恋物癖

恋物癖本质上属于性障碍的一种,中国大环境下,性教育的缺失很容易引发青少年各种各样的性障碍。

就拿恋物癖举例,研究发现,虽然青春期前的儿童很少出现这种病症,但实际调查却证明:成人的这类问题大多开始于青春期,18岁以前开始的约占半数。

缅因猫哄布偶女朋友(巴西37岁女子爱上人形布偶)(9)

所以家长们一定要在孩子青春性发育前期或关键期给予正确的性教育干扰措施,千万不要逃避,以防孩子出现性行为异常,增强性障碍的可能性。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第一心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