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翁的诗意(九尽水暖千花放)

今天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的惊蛰,正谓“九尽千花放,南雁迎春归”。

可以说,惊蛰之后,春满人间。所谓“春雷惊百虫”,就是指惊蛰时节,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

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正如陶渊明诗中有云:“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 惊蛰时节,春气萌动,大自然处处散发着生机勃勃的活力。

惊蛰节气来说,对于农人来说是特别重要的,这是一年真正的开始,春耕开始播种,他们用辛勤播种新一年的希望,期盼新一年的收成,守望美好生活的到来。

而惊蛰节气,在诗人笔下也是颇多意境,诗情画意,感发心生。

渔家翁的诗意(九尽水暖千花放)(1)

惊蛰节气,就是报春的使者,杨柳新绿,万物苏醒,到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正如唐代诗人《惊蛰》诗中所说:

“陌上杨柳方竞春,塘中鲫鲥早成荫。忽闻天公霹雳声,禽兽虫豸倒乾坤。“

渔家翁的诗意(九尽水暖千花放)(2)

惊蛰对于农人来说,则是更为重要的日子,雷声一唤,春雨润霖,开荒野际,荷月锄归,

正如韦应物《观田家》诗中所描述的辛勤的耕作场景: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仓廪物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这正是农人播种一年希望的开始,那是对风调雨顺的祈盼,那是对仓廪殷实的努力付出,也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过程。

渔家翁的诗意(九尽水暖千花放)(3)

惊蛰雨后,早春初临,正是出游的好时节,尤其是在江南,春江水暖,桃红柳绿,莺歌燕啼正如陆游诗中《春晴泛舟》的那一丝轻快写意的好心情: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春天的到时来,总是让人充满欣喜,总是让人感发愉悦,让人由衷的欣喜。也让人心生诗意。

渔家翁的诗意(九尽水暖千花放)(4)

惊蛰的雨,不如寻常般令人有一丝丝的烦恼之情,反而是让人欣喜惬意的,正所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细雨甘霖,草木萋萋,景象清丽,就像苏辙《游景仁东园》中所体味的况味一样:

“新春甫惊蛰,草木犹未知。高人静无事,颇怪春来迟。

肩舆出东郊,轻裘试朝曦。百草招生意,乔松解寒姿。

尺书招友生,冠盖溢通逵。人生瞬息间,幸此休暇时。

浊酒论浮蚁,嘉蔬荐柔荑。春来莫嫌早,春去恐莫追。“

春天一切景象都是那么美好,但春光短暂,都需要好好珍惜,守护韶光,莫误春华。

渔家翁的诗意(九尽水暖千花放)(5)

九尽水暖千花放,雷声一动万物生,将惊蛰景象写得最为传神就是陶渊明在《拟古》一诗中的春天气象: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仲春初雷,春降甘霖,草木知春,燕鹊归巢。春天一切美好景象,都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天地清明,万物葱茏,自然祥和,春意浓浓。

渔家翁的诗意(九尽水暖千花放)(6)

“东北春风至,飘飘带雨来。拂黄先变柳,点素早惊梅。”

2021年的惊蛰来了,真正的春天到了。

希望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期待繁花似锦,人流如织的美好生活归来。

惊蛰,是声音的律动,一声雷震。万物苏醒;

惊蛰,是视觉的美好,目极之处,春色斑斓。

迎惊蛰春到,盼山河无恙,望岁月静好。

渔家翁的诗意(九尽水暖千花放)(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