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首都功能疏解5年(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

十八大以来,在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北京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以疏解非首都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首都发展的转型方向。2017年2月,在北京考察时强调:“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北京城市规划建设的‘牛鼻子’,在这个问题上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围绕迁得出去、落得下来,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形成有效的激励引导机制。”

非首都功能疏解5年(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1)

改革开放以后,北京作为首都城市,依托首都资源,吸引诸多要素集聚。很长时间以来,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给了北京发展较强的动力。近年来,突出首都发展,突出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求北京必须疏解非首都功能,形成北京新的发展格局。

过去我们重增长,现在要看质量;过去我们重速度,现在要讲效益。过去五年来,北京严格落实“双控”及“两线三区”要求,成为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双控”指控制人口规模和建设规模,“两线”指生态控制线、城市开发边界,“三区”指生态控制区、集中建设区和限制建设区。北京必须守住“三条红线”,即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线以及城市开发边界。北京市人口总量上限不能突破2300万,要扩大绿地面积,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北京减量发展,减的是人口,减的是对资源的浪费,扩大的是城市的绿色空间,给城市留白增绿,让城市更加舒适。

根据党中央的要求,从2014年开始公布北京市的产业禁限目录,2015年和2018年分别调整了一次,2022年再次调整。北京发展一定要符合首都发展的方向,严控非首都功能增量。不予办理新设立或变更登记业务累计近2.4万件,从严调控的采矿、制造、农林牧渔、批发零售业能源消费总量持续下降。

推动减量发展,我们采取了严格的措施,北京在人口控制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从2017年开始北京市常住人口数量首次出现负增长。根据城市发展规划要求,北京人口上限是2300万,现在基本控制在2100多万人。

由于进行减量发展,疏解非首都功能,使得一些长期集聚于北京的资源流向其他地方,北京减量发展面临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5年来,北京疏解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近2000家、疏解提升区域性市场和物流中心640个,2014年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分别累计近3000家、1000个。

北京的转型疏解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截至2020年年底,河北累计承接京津转入法人单位24771个、产业活动单位9045个,累计签约批发市场商户4万多户。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以来落地河北省单体体量最大的项目,自2016年量产以来,北京现代汽车沧州工厂整车产量已累计突破55万辆,产值超过400亿元,纳税超过25亿元。在过去,这是北京的纳税大户,现在到了河北,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北京的财政压力。

北京顶住了压力,接受了考验,2021年逐渐形成经济的内生动力。2021年北京经济总量突破4万亿元,达到40269.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5%。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8.4万元,保持全国各省区市领先水平。2021年,北京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932.3亿元、增长8.1%,好于年初预期。可见,北京正逐渐爬坡过坎,形成新的增长动力。

指出:“紧紧抓住‘牛鼻子’不放松,积极稳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要更加讲究方式方法,坚持严控增量和疏解存量相结合,内部功能重组和向外疏解转移双向发力,稳妥有序推进实施。”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要完善政策、健全机制,打好疏整促组合拳,推动减量发展,增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内生动力,走出一条人口密集地区内涵式优化发展的新路子。

(根据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教授曾宪植《学习贯彻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 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讲稿摘编整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