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京云锦的推荐词(点亮江苏好味道)

非遗妆花胸针、云锦托特包、云锦围巾,出联名、打造IP……如今,古老的南京云锦正以多种方式走进现代生活,被更多年轻人接受和喜爱。由江苏省知识产权局、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主办,扬子晚报承办的“2022苏地优品——我最喜爱的江苏地理标志产品”公益调查活动,目前正在火热进行中。包括“南京云锦”在内的60个来自江苏各市的“地标产品”,正在角逐2022“我最喜爱的江苏地理标志产品”。今天,扬子晚报/紫牛新闻就带您走近被誉为“锦中之冠”南京云锦。

关于南京云锦的推荐词(点亮江苏好味道)(1)

用云锦妆花技艺织成的《丹顶和鸣》长卷

“江南好,机杼夺天工,孔雀妆花云锦烂,冰蚕吐凤雾绡空,新样小团龙。”明末文人吴梅村曾这样描写南京云锦。古代丝织物中,“锦”代表了最高技艺水平的织物,南京云锦则列中国三大名锦之首。南京云锦因其锦纹瑰丽、色泽灿烂、宛若云霞得名,迄今已有近1600多年的历史。其织造技艺至今不能被现代机器所替代,成为古代织锦的“活化石”。

1957年,南京云锦研究所成立,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也在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于2009年入选联合国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保护和传承云锦技艺,成为了新时代的课题。南京云锦研究所有限公司承担着云锦技艺传承、研究、保护的历史责任,为了古老的云锦在更多领域体现出其活化价值。

南京云锦博物馆馆长、云锦研究所有限公司总经理简名伟介绍,云锦自古就有“寸锦寸金”之称,一方面源于云锦用料讲究、织造工艺复杂繁琐,工期耗时长,完全靠人的记忆来完成编织,两个人一天仅能织出5厘米左右的云锦;另一方面,一寸精巧的云锦,背后是传承。每一寸云锦的诞生都凝结着手工匠人的无数心血,从纹样设计、挑花结本、到造机、原材料准备、再到织造,每一步都极费精力。

云锦是令世界惊艳的“中华一绝”,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南京云锦在求变求新的道路上遭遇过不少困境。2020年11月,简名伟和团队来到南京接手云锦研究所时,研究所正遭遇传统文化的传承危机。“有创新才能传承。非遗要有自我造血的能力,形成产业进入市场变为生产力,亟需转型升级。”简名伟认为,云锦不能仅陈列于博物馆和橱窗内,而应该是可以感知的,走入寻常百姓家。2021年起,为满足新需求,南京云锦研究所拓展了三条新的产业线,一是以收藏鉴赏为主的云锦艺术品。二是云锦 生活方式,如云锦 皮具、云锦 茶具、云锦 香具等,实现双创新,目标对象为90后及00后,使云锦年轻化、潮流化。三是推出各种带有云锦元素的优质文创产品。例如柿蒂纹系列图案,这一明清皇家的符号,也是云锦的传统符号,被运用到不少文创产品上。“云锦 ”和“云锦元素”成为南京云锦研究所创新团队的最新拓展方向。

关于南京云锦的推荐词(点亮江苏好味道)(2)

“金陵通”云锦联名款

关于南京云锦的推荐词(点亮江苏好味道)(3)

“金陵通”云锦联名款

为让传统非遗“活”起来, 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对云锦“种草”,云锦研究所近年来频频与各种类别品牌展开跨界合作。2021年,研究所和一款热门游戏联动,参考馆藏明代孝端显皇后的绿织金妆花通袖过肩龙柿蒂缎立领女夹衣,推出了一款云锦端仪套装,将传统非遗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出来。之后,历时8个月织造,该套装的实体版在南京云锦博物馆线下展出,广受好评,透过现代科技的方式,吸引年轻人来关注云锦。云锦研究所与一家服装品牌联名的“虎年限定”款中,云锦小熊最受欢迎,上市才十几天就全部售罄。服装上的云锦虎头纹样、云纹、盘扣等,虽不是云锦织造的,但都来源于“南京云锦”这个大IP。云锦正不断向年轻消费群体靠拢。

关于南京云锦的推荐词(点亮江苏好味道)(4)

云锦文创手包

“在传统文化复兴、国潮兴起的当下,南京云锦要抢抓发展机遇。”简名伟认为,无论是保持匠心,还是与各大品牌联名,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能让南京云锦更好地传承下去。云锦在今天要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必须进行活化与创新,融入我们的生活。

关于南京云锦的推荐词(点亮江苏好味道)(5)

云锦文创渔夫帽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昇

校对 陶善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