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线观察微博(疫线快评请别用)

澎湃首席评论员 沈彬

在这个阳春三月里,上海人最不愿意听到的字可能就是“阳”。于是,社区微信群经常有这样的对话:

“小区门口正在转送‘小洋人’,快递暂停。”

“对面那幢楼里的‘羊’有没有被清走?”

“我们小区阴了这么多天,怎么又出现‘羊emoji’了?”

甚至,很多感染者在方舱的自拍视频里,也半调侃,半戏谑地称自己是“羊人”。

谈阳变色,转换成了对阳的禁忌,进而将新冠病毒感染者称为“羊”或者“羊人”,这种表达看似低幼化、萌化,但要警惕这种拟物化抹杀了对人的基本尊重,这种“非人化”甚至会让感染者成为不健康情绪的施暴对象。

感染者不是EXCEL表格里的一个点位,不是一个抽象的数字,他们是人,活生生的人,是儿子,是父亲,是女儿,是母亲……TA可能是日常在小区里锻炼的老爷爷,可能是社区蔬菜摊热情招呼主顾的老板,可能是小区里总是打扮得美美的辣妈……我们不应用“羊”或者一个羊的emoji指代一个活生生的人。

他们需要被治疗,他们需要接受更严格的防疫管制,他们需要更严格的自我约束,以避免自己成为新的传播源头,但是,他们还是有着丰富的情感,有着自己精彩的生活、社会关系的人,他们也需要得到帮助、关心、照顾。

波士顿大学教授伊莎贝尔·威尔克森说,“将一个单独的个体非人化之所以比较困难,是因为你得到了机会去了解他”,但是,“将一个群体非人化,你就完成了将其中所有个体非人化的任务”。

对感染者的“羊化”表达,在形成对人格的降权,让具体的执行措施会失去对待人的温度。病毒感染者,本身也是受害者,也是很无辜的,虽然客观上,人在感染之后成为了病毒的宿主,也成为了新感染的源头。防疫措施应该精准指向病毒,而不是个体,“隔绝病毒而不是隔绝爱”,“羊人”的表达只会酝酿分裂。

疫情之下,有着太多的无奈和无力感。大家期盼解封,期盼回归正常生活,听到“阳”就心里不舒服,甚至有的小区把绿化带里的羊雕塑也给包裹了起来。但是,再坚决的防疫措施,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底色,践行“生命至上”的原则。

对感染者始终抱持一份不经意的善良,避免“小羊人”等调侃式的表达误伤他人。请别用“羊”称呼感染者,从我做起。

疫线观察微博(疫线快评请别用)(1)

海报设计 周寰

责任编辑:沈关哲 图片编辑:张同泽

校对:张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