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口欲期的后果(被限制的口欲期)

小孩口欲期的后果(被限制的口欲期)(1)

小米一个多月的时候,有一天不断飞舞着他的手。突然我听到他“哈”了一声,这是难得的听到他的发声,回头一看,原来是小家伙把手放到嘴巴去了。他脸红扑扑的显得无比的兴奋。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每天都能听到他把手吃到发出“吧唧吧唧”的声音,无比的认真和专注,一次能坚持半个小时左右。有时候是整个拳头一起塞进嘴巴里;有时候是把手指头一根一根的细细品尝;有时候巴不得把两只手一起塞。吃着手挥舞着脚,有一天手抓住了脚,接下来可想而知,脚也不能幸免的成为他口中的美餐。总之,这种状态变得近乎疯狂,只要他的手触碰到的东西,全部都要往嘴巴里过筛一遍。能爬的时候他开始咬,见什么咬什么,把玩具咬的咯咯响,把布书咬的湿答答。在接下来就是咀嚼,吞咽,慢慢的还学会了用吸管喝水,吹喇叭,吃固体食物,不断的发音。而这个状态一直持续到了小米一岁以后才自己慢慢减少下来。遇到了新鲜的事物,他仍然会先通过嘴巴琢磨一番。

有时候我们作为父母亲会担心孩子把不干净的东西放进嘴巴里很危险或者会对身体造成影响。但是如果我们不能够满足孩子口欲期的需求,这种危害也是不容小觑的。

一:强行阻止,破坏孩子的专注力。

有时候我们很受不了孩子不停的把各种玩具放进嘴巴体验,甚至用口水吐泡泡,接受不了他这样又脏又乱的行为,但是我们的制止会中断了孩子愉悦的探索体验,使他的行动受到阻碍,他美好的心理状态也会进如截然不同的世界。长此以往,不仅引起孩子的哭闹,积累情绪的波动。更是破坏了孩子的专注力和和独立探索的欲望。这种表面上让孩子变得更加干净的行为,其实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更大的。

二:口欲期得不到满足,造成孩子偏差行为。

专家研究表明,一岁以前的“口欲期”是婴幼儿快速发展过程中一个自然的需求,当他得到满足时随着活动量的增加和转移,它会自然的过渡到其他探索上去。但是如果过度的限制,反而会延长这个口欲期。长期以往使得孩子的心里需求反复得不到满足,孩子3、4岁以后还会形成真正不良的口腔习惯(例如吸允手指、咬唇、恋物咬物、舔牙等等)。甚至造成孩子偏食、贪食。更是有很多孩子由于这个时期的受限,造成了一些偏差行为:习惯性咬人、咬坏东西、爱说脏话骂人。

三:破坏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和满足。

安全感是维系孩子独立成长的一条非常重要的纽带。孩子的安全感建立越稳固,孩子越愿意离开父母的怀抱进行独立的探索和学习,反之则越是黏人和爱哭闹。口的敏感期不仅仅能满足他的探索需求,通过吸允能使他感受到安全和愉快。如果一味的阻止,使得婴儿陷入紧张和焦虑,因此他的安全感建立系统被打断,他的需求只能依赖于大人的评判标准,久而久之,他会更加束手束脚,不能自信的在生活中活动。

小孩口欲期的后果(被限制的口欲期)(2)

为了权衡各种利弊,我们就需要在生活中给孩子创造一个适合的环境,既能满足孩子需求有能满足父母需求的探索环境。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几点建议:

一:勤打扫勤清洗。

干净卫生的区域是孩子进行探索的基本前提和保证。面对这个时期的孩子,我们尽可能的保持地面的干净,以免宝宝把地上的小垃圾放嘴巴里。宝宝的玩具要经常用温水清洗晒太阳或者消毒,但是不建议用消毒水或者其他清洁用品,再好也会残留,别让这些成为孩子的”隐形杀手“。

二:物品的选择留大去小。

担心孩子会误吞东西往往是家长阻止孩子口欲期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需要认真对待,要仔细清查宝宝的玩具,一些带小部件的玩具或者过小的玩具要收起来。确保宝宝把玩的玩具都是安全的,不会伤害到宝宝人身安全的。

三:看护安全。

虽然我们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但是不等于可以功成身退。我们要适时的看护孩子,不时的注意孩子在做什么,防止任何的意外给宝宝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危险。

宝宝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得到了满足,过度自然会让父母省心很多。但是对于已经形成各种口腔和偏差行为等不良习惯的孩子们。切忌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制止、恐吓、甚至打骂羞辱孩子,而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和紧张焦虑,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大人小孩身心俱疲。他们更需要得到我们更多的爱和理解。这个时候父母需要采取合适的心理疏导,通过转移注意力和多增加户外活动等方法分散孩子对不良习惯的依赖。同时,平时要多拥抱孩子,多一些亲子互动和游戏,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和接纳。让他重新构建自己的内在安全感,构建自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