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产业链未来前景(磷化工产业链专题报告)

获取报告请登陆未来智库www.vzkoo.com。

关键结论与投资建议

我们对磷化工整个产业链进行了梳理,国内磷化工行业已迈入成熟期和资源整 合期,行业由粗放式发展逐渐向高质量、环保化发展。该阶段最大的特点就是, 供给端收缩,需求端增速放缓但行业集中度逐渐提高。受益于供需改善带来的 周期上行,龙头公司将加快扩展市场份额,保持远高于行业的增速。

磷化工行业的长期大逻辑,是围绕环保供给收缩和需求刚性增长导致的供需关 系改善。供给端:近些年我国政策层面重视磷矿石资源,加之我国磷化工行业 快速发展导致的产能过剩和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去产能和环保高压下国内供给 端持续收缩,未来中小企业难以复产,行业供给难以大幅回升。世界磷肥虽然 开启下一轮扩产计划,但产能集中落地期已过,未来短期新增产能有限。需求 端:世界磷化工产品需求随着社会发展将刚性持续稳步增加。国内磷矿石需求 短期下降,但是随着行业落后产能出清和下游需求回暖,磷矿石将平稳运行; 环保政策下黄磷下游传统磷酸盐需求有所下降,但国内高端磷酸盐快速发展, 草甘膦需求平稳;磷肥作为刚性需求,受益于农产品周期底部上行趋势影响, 整体需求有望稳中向上持续回暖。

当前疫情和蝗灾短期内有望加速此轮磷化工行业周期继续上行。湖北省内磷化 工产品在全国产能中占比超过三成,疫情影响导致的复工延迟和交通不便可能 导致一段时间内国内磷化工产品供需失衡。今年全球粮价有望上行。2020 年是 国家十三五收官之战,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粮食生产要稳字当头,通过补贴奖励 等政策保障了农化产品的下游需求。非洲蝗灾不仅影响了全球粮食供应,支撑 农产品价格上涨,同时提升了全球防灾减灾意识,有望提高农药的潜在需求量, 整体利好农药和化肥需求增长。

我们看好磷化工行业周期上行,推荐行业内具有资源优势和成本优势的龙头公 司:新洋丰(磷复肥产能 800 万吨)、澄星股份(黄磷产能 18 万吨,高端磷酸 盐)、扬农化工(农药,草甘膦产能 3 万吨) 。

国内磷化工行业迈入资源整合阶段

磷化工行业:发达国家进入衰退期,国内进入成熟期

磷元素广泛存在生物体和自然界中,是构成基础化工和现代农业不可或缺的元 素。磷存在于人体细胞中,是维持骨骼和牙齿的必要物质,几乎参与所有生理 上的化学反应。单质磷有几种同素异形体,其中白磷或黄磷是无色或者淡黄色 的透明结晶固体,黑磷是具有金属光泽的晶体, 在同素异形体中反应活性最弱, 红磷是鲜红色粉末,把黑磷加热到 125 摄氏度则变成钢蓝色的紫磷。在自然界 中,磷以磷酸盐的形式存在,在含磷化合物中磷原子通过氧原子而和别的原子 或基团联结,磷常见的氧化物有三氧化二磷和五氧化磷,除此之外还有三卤化 磷、五卤化磷和卤氧化磷。 磷化工行业是各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磷化工产业以磷矿为基础原料, 主要通过湿法和热法加工为湿法磷酸和元素磷,进而进行后加工,生产农业用 的化学肥料和工业用的精细磷化工。广义的磷化工行业包括磷复肥行业、黄磷 行业和后加工行业即磷酸、磷酸盐和磷化物等,目前我国磷复肥占到行业的 76% 左右,11%生产黄磷,剩下的 12%为各种磷酸盐等。

磷产业链未来前景(磷化工产业链专题报告)(1)

国外磷化工行业起步早,在环保和现代农业影响下已步入衰退期。国外发达国 家主要是美英法德意日等国,其磷化工行业于上世纪 50 年快速起步发展,在 70 年代进入成熟期,这一阶段也是这些国家经济高速发展期,近 20 年在环境 保护、资源供应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影响下,发达国家磷化工特别是磷复肥产业 进入衰退期。衰退期内,其产能、产量和消费量大幅下滑,截止 2012 年发达 国家磷复肥生产和消费整体下滑超过 50%,其中德英法下滑至零,日本下降幅 度达到 90%以上,美国下滑幅度最小为 30%左右。

国内磷化工行业起步晚,已步入成熟期和资源整合期。近 30 年以来,随着我国 经济高速发展和现代化农业的进展加速,我国在磷复肥、黄磷、磷酸盐和磷化 物的生产、科研和应用方面已经形成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但是我国在高端化、 精细化化工的生产技术和装备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部分高端产 品严重依赖进口。近 10 年以来,我国磷化工行业产能过剩,环境污染严重和资 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制约着磷化工产业的发展,供给侧改革去产能、环保措施 力度加大、优化行业资源配置和打造磷化工开采生产一体化战略成为当前我国 磷化工行业改革的首要目标。

磷产业链未来前景(磷化工产业链专题报告)(2)

磷化工产业链:产品众多,用途广泛

磷化工产业链上游为磷矿石,中游为黄磷、磷酸和磷酸盐,下游主要为化肥、 农药和工业产品。按照工艺的不同,磷矿石可以直接制成磷酸,然后加工成各 种磷化工产品,也可以先制备出黄磷再制备出磷酸。磷肥行业的上游为湿法磷 酸,下游为农业生产,磷酸盐的上游为热法黄磷,制作成各种磷酸盐,下游服 务于电子、工业和食品行业。其中由热法磷酸制成的三氯化磷和三氧化二磷是 农业除草剂草甘膦的重要原料。

磷产业链未来前景(磷化工产业链专题报告)(3)

热法磷酸可以制得高纯度的磷酸。热法磷酸是将磷矿石混合焦炭和硅石在高温 中炼制制得黄磷,然后经氧化、水化等反应而制取的磷酸称之为热法磷酸。其 中 10 吨磷矿石需要 1.9 吨焦炭、3 吨硅石、0.02 吨普通功率石墨电极。热法磷 酸的生产方法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均是电炉两步法,是将电炉还原磷矿得到的升 华磷经过除尘后使磷冷却呈液态,然后将液态磷经燃烧、水化、除雾制成磷酸。

湿法制磷酸占据磷酸生产的主导地位。湿法磷酸是用无机酸分解磷矿石,分离 出粗磷酸,再经过净化后制得磷酸产品,其中 10 吨磷矿石大约需要 6.5 吨左右 硫酸。湿法磷酸比热法磷酸成本低 20%-30%,目前 75%-80%的磷酸是采取湿 法制作而成的。

磷矿石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国内供给端收缩持续进行

全球磷矿石分布严重不均,中国磷矿品味较差

磷矿石是重要的不可再生资源,各国政府逐渐重视其利用价值。磷矿石多产于 沉积岩,现在已存的含磷 1%的矿石约有 200 种,但是有利用价值的只有几种, 磷的主要矿物为磷灰石。磷矿石的成矿条件复杂,矿石加工使用后,磷元素回 归自然界难以回收利用,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各国政府都加强对磷矿石的重视 程度,美国 2002 年命令禁止出口磷矿石,2004 年开始零出口,2005 年关闭低 产矿山。我国 2009 年开始实施磷矿石出口配额, 2016 年国务院审批通过的《全 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 年)》 首次将磷列为战略性非金属 矿产。

磷产业链未来前景(磷化工产业链专题报告)(4)

世界磷矿石分布不均,摩洛哥和西撒哈拉占据绝对资源优势。根据美国地质局 统计,全球磷矿资源探明储量超过 3000 亿吨,基础储量达到 700 亿吨。其中 摩洛哥和西撒哈拉储量达到 500 亿吨,占到全球基础储量的 70%左右,处于绝 对领先对位。中国磷矿资源排名世界第二,亚洲第一,储量超过 30 亿吨,占比 达到 5%,其他资源主要集中在非洲,中东和美洲。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磷矿石生产国,贡献世界超一半的产量。世界范围内磷矿石 产量主要集中在像美国、中国这样的消费大国和像摩洛哥这样的资源大国。据 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2018 年世界磷矿石产量 2.7 亿吨,其中中国产量 1.4 亿 吨,占比达到 52%,其次是摩洛哥和美国,年产量都在 0.3 亿吨左右。世界磷 矿石在近十年基本保持小幅上升趋势,从 2010 年的 1.81 亿吨增长至 2018 年 的 2.7 亿吨,年均增幅在 10%左右,近三年来,世界磷矿石产量增速大幅降低, 到 2018 年产量增速降至 0.4%,主要由于中国国内去产能导致的产量大幅下降。

磷产业链未来前景(磷化工产业链专题报告)(5)

磷产业链未来前景(磷化工产业链专题报告)(6)

中国国内磷矿石地域分布集中,云贵川鄂四省的基础储量占到全国的 85%左右。 2018 年中国磷矿石产量 907 万吨,其中贵州、湖北、云南和四川四省产量就达 到 881 万吨,占到总产量的 95%以上,资源优势明显,从而形成了“南磷北调, 西磷东调”的基本局面。

磷产业链未来前景(磷化工产业链专题报告)(7)

我国磷矿石埋藏较深,开采成本大。磷矿石开采一般分为地上和地下开采,地 上露天开采成本显著低于地下开采,世界主要磷矿资源国摩洛哥磷矿资源基本都是露天矿,适用于机械开采。2013 年我国“三磷”审查表明,中国磷矿资源 中地下开采占比达到 60%,同时超过 75%的矿层呈倾斜状,磷矿层较薄不利于 集中开采,大大增加了磷矿开采的成本。

我国磷矿石地形分布复杂,运输成本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磷矿石主要集中 在云南、四川、贵州和湖北,这些地区大部分处于内陆高原,磷矿运输成本较 高。反观美国和摩洛哥,美国磷矿资源 58%集中在弗罗里达州,位于美国中部 平原,依托港口运输,成本较低,摩洛哥磷矿资源 70%以上集中在卡萨布兰卡 东南地区,出口可以方便地通过欧云港运到世界各地。

与世界磷矿平均水平相比,中国磷矿资源品位较差。世界磷矿石的平均品位在 30%左右,达到一级磷矿水平,中国平均仅为 17%,多为二三级水平。我国磷 矿资源主要以沉积型磷块岩为主,矿石中杂质较多,同时矿石结晶之间的胶结 物发育,不利于磷矿加工。其中 90%以上为中低品位矿,品味在 30%以上的磷 矿石探明储量仅为 11 亿吨,占比不到 20%。

磷产业链未来前景(磷化工产业链专题报告)(8)

需求端:世界磷矿需求稳步提升,国内需求略有下滑

磷矿石的下游产品主要为磷肥、黄磷和磷酸盐,其中磷肥占比最高达到 76%。 磷肥与氮肥和钾肥合称为我国三大肥料,其中磷肥主要为磷酸一铵(MAP)和 磷酸二铵(DAP),剩下还有普钙、重钙和三元复合肥等。黄磷作为热法磷酸、 赤磷和三氯化磷等产品的原材料,磷酸主要用于工业上金属处理及干燥剂等, 食品行业酸味剂和酵母营养剂,以及电子行业的电子晶片的清洗和蚀刻。

磷产业链未来前景(磷化工产业链专题报告)(9)

全球范围内磷矿石需求随着人口增长稳步提升。磷矿石是现代农业和化工行业 不可或缺的原料,同时磷矿石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这种刚性和不可替代性导 致磷矿石需求不可能大幅下降。其中磷矿石下游主要需求化肥与农业、粮食和 人口关系密切,数据显示世界磷矿石消费量与世界人口呈现高度正相关,全球 磷矿石(折合 P2O5)表观消费量从 2002 年的 48 亿吨增加到 2017 年的 64 亿 吨,随着世界人口持续增加,世界磷矿石需求也将稳步提升。

国内随着行业资源整合和环保政策,磷矿石需求增量有所放缓。中国磷肥市场 经过了近 20 年左右的高速发展,已经成为磷肥生产大国,行业进入了成熟期, 行业竞争加剧,利润普遍下降,伴随着产能过剩和市场的激烈竞争,亏损企业 较多,行业内资源整合导致磷肥产量趋于平稳。另一方面国内磷产业高速发展 带来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国家限制磷矿开采和关闭高污染小产能公司,2018 年 11 月国务院发文提出方案,明确要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到 2020 年全国 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

磷产业链未来前景(磷化工产业链专题报告)(10)

磷产业链未来前景(磷化工产业链专题报告)(11)

我国是磷矿石出口大国,基本无磷矿石进口。2000 年之前我国对磷矿石实行 13%出口退税以鼓励磷矿石出口换取外汇,2003 年我国磷矿石出口量最大达到 323 万吨。2001 年之后受到国家对磷矿石资源保护和限制出口政策影响,国内 磷矿石资源出口逐年下降, 2009 年起我国实施磷矿石配额管理,2009-2015 年我国磷矿石出口从 200 万吨降至 24 万吨,从 2016 年起,由于我国磷肥需求 疲软和供给侧改革,磷矿石出口关税逐渐降低,从 2019 年 1 月 1 日起,国内 磷矿石出口实现零关税,近两年出口额有小幅回升。

磷产业链未来前景(磷化工产业链专题报告)(12)

供给端:环保限产政策持续,供给端明显收缩

环保和限产政策下,国内磷矿石产量明显下降。2015 年我国磷矿石产量达到巅 峰,年产量为 1.3 亿吨,从 2016 年开始产量实现负增长,2018 年增长率达到 -27.9%,产量降至 1 亿吨以下,目前仍保持下降趋势。从四大产区来看,2018 年四川降幅最大为 50%,其次是贵州降幅 29%,湖北与云南的降幅 25%左右。

磷产业链未来前景(磷化工产业链专题报告)(13)

湖北省基于长江大保护政策,2018 年磷矿石产量 2900 万吨,较 2015 年高点 累计降幅 40%。湖北省率先出台限产措施,2017 年 1 月宜昌市出台磷产业整 治规划,要求关闭年产能 15 万吨以下的低产能磷矿企业,9 月的长江大保护整 治活动,要求长江干流和支流沿线禁止新建重化工项目,并且长江沿线 1 公里 内化工企业原则上清零。2019 年宜昌市磷矿石开采计划中,要求开采量控制在 1000 万吨。

贵州省优化产业布局,2018 年磷矿石产量 494 万吨,较产量高点累计降幅超 过 50%。2013 年贵州省矿产业就强调对低产能矿企业进行关停,2017 年贵州 开展磷化工企业污染治理活动,计划到 2021 年关闭 18 家磷矿,2018 年排查 国家级保护区矿资源污染问题,再次强调对磷矿石开采的限制措施。

云南省滇池治理,2018年磷矿石产量仅为1770万吨,较产量高点降幅达到25% 左右。2012-2018 年,云南省政府持续发文声明滇池治理问题,受到滇池环保 治理影响,位于滇池流域红线范围内的采矿权证到期后不再续期。2017 年政府 发文,对云南矿产进行规划开采,杜绝乱采乱挖现象。

四川省受自然保护区和大熊猫公园设立的影响,截止 2018 年末,磷矿石年产量为 500 万吨左右,产量累计降幅高达 60%。2017 年绵竹市颁布关于加强九 顶山自然区保护区生态保护措施,同年四川省计划建立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 点,德阳地区磷矿石全面停产,涉及产能 300 万吨。

环保高压政策持续时间长,中小型落后企业得到整合,未来产量难以大幅提高。 2016 年以前,国内磷矿石开采秩序混乱,小型企业众多,这些企业技术落后, 资源利用率低,生产对环境破坏较大。2016 年 5 月中央开始第一轮环保督察, 逐步关停这些小型落后产能企业,2018 年 6 月政策持续跟进,第一批回头看又 在全国逐步展开,2019 年 7 月第二轮第一批环保政策又在上海、福建、海南等 地展开,预计到 2020 年为期三年的环保核查措施会使得中小型企业已经丧失 复产能力。我国年产超过 50 万吨的大中型磷矿占比由 2009 年的 18%上升至 2015 年的 43%,行业集中度正在不断提高。

磷产业链未来前景(磷化工产业链专题报告)(14)

磷产业链未来前景(磷化工产业链专题报告)(15)

开工率中枢下降,磷矿石价格平稳运行

环保和供给持续收缩下,磷矿石开工率中枢持续下降,价格平稳运行。15-16 年磷矿石行业开工率整体在 70%左右,17 年开始行业开工率持续下降,最近一 年行业开工率维持在 50%左右。价格方面,2018 年磷矿石由于供给收缩价格 持续上升,从 18 年年初的 400 元/吨左右上涨到年末的 500 元/吨。2019 年磷 矿石价格进入下降通道,下游市场需求疲软导致一季度磷矿石库存明显上升, 价格显著下降。进入 2019 年三季度以来,由于四川和云南地区磷矿石价格已 处于较低水平,价格下跌空间有限,因此三季度磷矿石价格较为平稳。进入四 季度后,下游磷肥冬储市场行情开启对下游疲软的行情起到一定支撑,在供给 端持续收缩的刺激下,下半年磷矿石价格仍将平稳运行。

国际磷矿石价格显著高于国内,大规模进口难以实现,国际供需变化对国内磷 矿石价格影响较小。一方面,国际磷矿石出厂价显著高于国内,其中印度 CFR 磷矿石出厂价是湖北宜化(28%)磷矿石的两倍多。同样,全球磷矿石资源最 丰富的摩洛哥距离中国距离遥远,运费将显著降低价格优势。第三,我国磷矿 石还是较为丰富,短期来看还是以磷矿石出口为主,国际供需和价格变化难以影响国内磷矿石价格走势。

磷产业链未来前景(磷化工产业链专题报告)(16)

黄磷下游需求分化,央视报道引发新一轮行业治理

中国黄磷生产大国,产能产量世界第一

黄磷又称为白磷,因商品白磷带黄色所以称之为黄磷,白磷分子式为 P4,是磷 的一种同素异形体。此外还有红磷,紫磷和黑磷。黄磷是由磷矿石加工而成, 白色固体质地较软。黄磷不溶于水,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常温状态下为立方 晶型,熔点为 44.1 摄氏度,密度为 1.88g/cm3,可用于制造磷酸和肥料。

黄磷的化学性质活泼,几乎大部分元素均可与磷发生反应生成磷化物,实验室 中黄磷置于冷水中保存,34 摄氏度可以在空气中自燃,生成白色烟雾,主要成 分为五氧化二磷(烟)和五氧化二磷与空气中水结合生成的磷酸(雾)。白磷常 温下可以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产生火焰。黄磷有剧毒,人的中毒剂量为 15mg, 致死量为 50mg。

传统的黄磷制备方法主要分为电炉法和高炉法,其中电炉法产品质量好、成本 低,高炉法很少采用。电炉法是将磷矿石、焦炭、硅石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在 三相电炉中,在 1400-1500 摄氏度高温下进行熔炉还原,其中要生产 1 吨黄磷, 大约需要 5 吨磷矿石。

磷产业链未来前景(磷化工产业链专题报告)(17)

国外发达国家黄磷产量与磷矿石产量同步,在上世纪 80 年代达到顶峰。国外 黄磷的主要生产国和地区为美国、西欧、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和加拿大等,这些国家在上世纪 80 年代产量达到历史最高,产量占到世界的 90%左右,之后 产能关闭,目前世界其他国家黄磷产量占比不到 20%。

中国黄磷产业快速发展,产能产量世界第一。中国黄磷产业从 1978 年改革开 放以来得到快速发展,截止 2018 年底,中国黄磷产能约为 140 万吨,比 1978 年增长了 47 倍,生产量世界第一,占到世界总产能的 85%左右,经过 40 年的 高速发展,目前产能严重过剩。

需求端:下游需求有所分化,整体消费稳中有降

在环保政策高压下,我国黄磷表观消费量下降明显。2018 年我国黄磷消费量为 81 万吨,同比增速由 2017 年的 10%左右下降至 2.4%,2019 年黄磷表观消费 量仅为 64.49 万吨,同比降幅扩大至 20%。

黄磷的下游需求主要为热法磷酸、三氯化磷和其他。其中热法磷酸一直都是黄 磷主要的下游需求,2019 年占比达到 43%,三氯化磷占比逐渐增加至 43%, 其他包括一些磷酸盐、赤磷、五氧化二磷等。

磷产业链未来前景(磷化工产业链专题报告)(18)

磷产业链未来前景(磷化工产业链专题报告)(19)

湿法磷酸起步晚发展快,挤压黄磷下游需求

我国磷酸总产能严重过剩,需求有所回落。根据2019年BAIINFO统计数据2019 年磷酸产能下降明显,表观消费量约为 172 万吨,增长缓慢。磷酸下游近 60% 的消费还是集中在化肥领域,所以在环保政策的持续下,磷酸产能有可能将继 续下滑。

国内湿法磷酸起步晚发展快,冲击热法磷酸市场份额。热法磷酸虽然产品浓度高,但是耗能也高,生产成本平均比湿法磷酸高 25%左右,在降能耗促环保的 政策下,我国主动调整磷酸产业结构,发展高纯度湿法磷酸来替代部分热法磷 酸。2007 年之前国内一直以热法磷酸为主,湿法磷酸占比几乎为零,2019 年 我国磷酸产量约为 380 万吨,其中湿法磷酸已达到 100 万吨,占比达到 26%。

国外湿法磷酸制备工业磷酸已成为主流趋势,热法磷酸市场份额将进持续下降。 上世纪 80 年代,国外工业也主要以热法磷酸为主,随后逐步被湿法磷酸所取代, 目前发达国家工业磷酸湿法制备占比已经达到 85%,美国甚至达到了 100%。 湿法磷酸具有能耗低,成本低,市场竞争强的显著优势,随着湿法磷酸净化技 术的进步,热法磷酸占比将进一步下降。

磷产业链未来前景(磷化工产业链专题报告)(20)

环保政策打压,三聚磷酸钠和六偏磷酸铵下游需求流失

我国热法磷酸的下游主要是工业和食品级磷酸,需求增长出现分化,整体需求 疲软。热法磷酸下游主要为磷酸盐、电镀氧化、耐火材料等,其中磷酸盐占比 达到 30%,电镀氧化为 5%,剩下 2%为耐火材料。传统磷酸盐种类繁多主要包 括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磷酸氢钙、四磷酸钠和有机磷酸盐。

三聚磷酸钠因水体富营养化污染,下游需求疲软。我国三聚磷酸钠主要分布在 西南和华中地区,其中西南占比超过 70%。其下游主要应用在陶瓷工业、洗涤 工业和印刷纺织等,其中工业级三聚磷酸钠目前主要用于合成洗涤剂助剂,但 是由于磷元素排放会导致湖泊富营养化,目前正在被新型环保原料所替代。食 品级三聚磷酸钠主要用于持水剂,食品保鲜剂等。2014 至今,国内三聚磷酸钠 产能严重过剩,开工率不到 50%,2019 年三聚磷酸钠产量仅为 40.1 万吨,连 续 6 年下降。

六偏磷酸钠是由黄磷加上纯碱在氧化炉中加热制成的,六偏磷酸钠下游需求分 为三类。一类是软水剂,用于洗涤和水处理的应用;一类是调高食品的持水性, 防止脂肪氧化,多用于肉制品、鱼肉和火腿等;一类是用于印染的分散剂或者 选矿中浮选剂。其产量地域分布较为分散,四川和湖北地区产量占比最高,分 别达到 33%和 31%。企业层面,四川启明星产能达到 5 万吨,湖北兴山县磷化 工公司和川东化工分别具有 4 万吨年产能的能力,并列第二,行业前十家企业 占行业总产能的 66.57%。

磷产业链未来前景(磷化工产业链专题报告)(21)

六偏磷酸钠受制于环保和下游产业流失影响,国内产量趋于下降。近几年六偏磷酸钠产量持续下降,开工率持续降低,2019 年处置了 2 万吨的落后产能。根 据百川资讯 2019 年六偏磷酸钠全年产量为 17.24 万吨,同比降幅扩大至 16% 左右。产量下降一方面因为环保高压,国内部分装置开工受限,另一方面是下 游需求减少。此外受到低端货源扰乱市场,高端产品销量偏低,导致总产量下 降。

国产自主化促进国内高端磷酸盐需求较快增长

国内中高端电子级和食用级磷酸盐需求增长较快。电子级磷酸电子行业使用的 一种超高纯净磷酸试剂,主要用于集成电路芯片,液晶显示器像素电极制造等 过程。 1999 年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强劲发展和集成电路芯片(IC) 含量增长的带动,加上制造业向中国大陆转移,国内电子级磷酸盐需求快速增 长。超高纯度化学试剂的纯度和洁净度对电子产品的成品率,电性能和可靠性 要求极高,国际半导体设备与材料组织(SEMI)对电子级磷酸制定了相关标准。

国内高端电子级磷酸多依赖进口,国产自主化将持续提升电子级磷酸的需求。 据统计我国国内生产准电子级以上磷酸产能约为 20万吨, IC级磷酸缺口较大。 其中江苏澄星磷化工、广西宜州宜盛和湖北兴山县磷化工公司为电子级磷酸主 要生产商,年产能分别为 5 万、4 万和 3 万吨。随着我国磷化工特别是磷酸行 业改革和技术的突破发展,高端电子级磷酸将会带来持久增长。

草甘膦需求平稳,供给侧改革有望修复产能过剩

三氯化磷是黄磷下游第二大需求,占比达到 37%。国内三氯化磷主要用于生产 农药、三氯氧磷、水处理剂、亚磷酸等,其中农药占比最高达到 52%,主要为 草甘膦。

国内草甘膦收到供给侧改革和环保监督措施双重影响,行业小产能清出,虽然 产能和产量都呈下降趋势,行业整体开工率在不断上升。2019 年国内草甘膦产 能为 72.5 万吨,产量为 58.19 万吨,年度开工率达到 80.3%,相比约 2015 年 的 62%,增加了 18 个百分点。2019 年草甘膦市场供应充足,库存累积导致价 格暴跌。未来去产能继续,草甘膦行业集中度也会进一步提高,在环保压力大, 行业产能扩张可能性不大,供给端继续保持收缩,有望修复产能过剩局面,长 期利好草甘膦市场。

供给端:供给侧改革,黄磷供给端收缩效果显著

国内供给侧改革影响,黄磷供给端收缩效果显著。2016 年以来国家积极推动供 给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加之环保政策高压下,2017 年开始黄磷产能有所下 降,2018 年产能为 142.45 万吨,2019 年截至 8 月份产能降至 139.35 万吨。 2019 年产量明显收缩,2018 年产量为 80.8 万吨,增速从 9%下降至 3%,2019 年月度数据显示,几乎每月产量都同比负增长,2019 年全年产量仅为 60.49 万 吨,降幅将达到 20%。

磷产业链未来前景(磷化工产业链专题报告)(22)

国内黄磷产能集中,开工率明显周期波动

国内黄磷产能分布主要集中在水电资源和磷矿石资源丰富的云贵川三省。黄磷 属于磷化工产业链中端产品,产品价差较小,所以企业多建在磷矿石矿场周边, 降低运输费用成本。此外,黄磷制备属于高能耗行业,生产 1 吨黄磷需要耗电 14000 度,电费在黄磷生产成本占比重超过 50%,水电成为国内黄磷生产主要 供电方式,尽管湖北磷矿石资源也相当丰富,但是因为缺乏水电资源支持,比 例仅达到 6%。

水电资源制约下,黄磷产业具有明显的季节周期波动。云贵川地区水电资源充 沛,云贵川地区处于板块交界处,地形高度差大,水电资源丰富。国内十三大 水电基地中云贵川地区占到了 7 处,主要分布在长江干流和上游支流中,包括 雅砻江、大渡河、金沙江、怒江和乌江等。每年 6-10 月为该地区的丰水期,12-4 月为枯水期,5 月和 11 月为平水期。黄磷产量和开工率也都随着丰水期和枯水期明显的周期变化,丰水期黄磷的开工率最高可以达到 80%,枯水期开工率可 以降至 35%左右,2019 年丰水期的开工率最高也仅达到 60%,整体开工率中 枢随着供给侧改革显著下滑。

央视报道黄磷污染,引发新一轮行业治理

黄磷生产尾气污染空气,生产废料中残余黄磷有剧毒,国家颁布相关准入条例 规范黄磷行业。2009 年 1 月 1 日国家工业与信息部制定严格的黄磷行业准入条 件,条件本着“控制总量、节约资源、减低能耗、保护环境、持续发展”原则, 以达到产业结构升级,规范市场竞争秩序,提高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型产业 过快增长,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目标。规定对原有和现有黄磷装置粉尘、能 耗、尾气等方面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不能达到标准要求的必须在准入条件实施 两年内进行相关整改,经相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方能继续生产。

央视报道黄磷企业污染问题,引发新一轮去产能措施。2019 年 7 月 3 日,央视 《焦点访谈》曝光了黄磷行业的污染问题,质问整个产业排污问题和管理问题, 其中重点涉及企业包括:贵重瓮安,云南澄江和四川等黄磷主产区。受此影响, 占比 20%左右的贵州地区黄磷企业全线停工整改,云南和四川地区部分企业停 工整改。

黄磷行业治理短期趋势难以改变,行业开工率难以大幅上升。2009 年我国就颁 布了黄磷行业准入条件,但效果不达预期,本次央视曝光公司排污,政府监督 不到位,黄磷行业去产能将进入一个新阶段,19 年 7 月至今不过 3 个月,治理 监督短期内必定将持续重压态势,对应供给端也将持续收缩。

黄磷中小企业难以承受高昂治污费用,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本次央视报 道中,重点强调了黄磷企业“点天灯”乱象,就是讲企业尾气不经过处理,直 接在空气中燃烧排放,由于黄磷行业企业集中度不高,多以中小企业为主,该 现象已成为行业普遍现象,同时尾气发电装置费用高昂,这些中小企业普遍不 具备能力来投资建设尾气发电装置。环保监督持续之下,短期这些排污不达标 的企业将关停企业,长期来看,落后产能淘汰和行业整合都将持续,中小企业 难有复产机会,黄磷供应端产量难以回升。

整改导致黄磷开工率旺季不旺,19 年三季度价格总体大涨。6-10 月是云贵川地 区的丰水期,同时也是黄磷生产的高峰期,往年该时期企业开工率一般可以达 到 70%-80%,但 2019 年 7 月黄磷开工率仅为 49%,较上月下降 16 个百分点, 8 月开工率略有上升也仅为 54%,黄磷库存因此大幅下降,价格暴涨,从 7 与 初的 15000 元/吨上涨至 8 月的 24000 元/吨左右,涨幅达到 60%。7 月下旬-8 月中旬,由于黄磷价格快速飙升至高位,一直下游需求,价格得不到支撑迅速 回落。8 月下旬-9 月上旬,黄磷价格又有明显回升,累计上涨 4000 元/吨左右, 因为黄磷价格处于低位,供应商对价格的接受程度高,市场集中备货导致价格 回升。9 月下旬价格小幅下滑,由于黄磷下游需求持续低迷,加之价格变化幅 度大,供应商多采取观望态势,减少了集中采购。

后市短期黄磷市场价格调整空间收窄,供需仍需观望。进入十月份,环保部门 将持续对云南黄磷企业进行检查,后期黄磷企业开工率情况未知,黄磷开工率 变化的不确定性将会刺激采购商的采购积极性。另一方面 11 月份进入云贵川地 区枯水期,水电价格将会上升,成本端黄磷将会有较好支撑,价格下调意愿将 减少。短期随着黄磷价格下降,下游磷酸盐采购成本相应降低,将会刺激下游 开工率提高,对黄磷的需求有所上升。中长期,随着黄磷环保治理的持续,行 业供给端也将继续收缩,黄磷价格将保持平稳运行。

磷肥供给侧改革仍在持续,供需改善成为趋势

中国是磷肥出口大国,高浓度肥成为发展趋势

磷肥、氮肥和钾肥合称为我国三大基础肥料,按照肥料溶解性难易程度,可以 将磷肥分为水溶性磷肥,枸溶性磷肥和难溶性磷肥。水溶性磷肥是使用最广泛 的磷肥,易被土壤吸收,适用范围广,主要品种为过磷酸钙、磷酸一铵和二铵 等。枸溶性肥料物理性质好,肥料呈碱性,代表品种有钙镁磷肥、钢渣磷肥和 沉淀磷肥。难溶性磷肥是一种高效磷肥,具有不溶于水但溶于强酸,肥效慢作 用时间长的特点,代表品种有磷矿粉和骨粉。

资源矛盾和环保问题加剧,国外发达国家磷肥行业从上个世纪 50 年代开始就 经历了一个完整的行业周期。国外磷肥自 20 世纪 50 年代初起步,70 年代迎来 了快速发展,80 和 90 年代磷肥市场由于环保监管和资源等一系列问题进入了 衰退期,该时期磷肥行业市场竞争加剧,行业利润率下降,磷肥企业开始兼并 和收购狂潮,行业集中度空前提高,欧洲目前仅有 1-2 家大型磷肥生产企业, 日本也仅剩 2 家磷肥生产商。同时由于发达国家提高肥效,改良品种,做到精 准施肥和提高肥料效率,从粗放型施用肥料到精细化用肥的转变使得这些发达 国家磷肥用量大幅下降。

非洲的摩洛哥和突尼斯这些磷资源大国,近些年由于磷化工行业的发展和国内 政治局势的缓和,磷肥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中东的沙特也是磷矿资源大国,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磷肥消费一直保持平稳, 2010年以来由于国内磷矿石、 硫磺等廉价开采导致沙特国内磷肥行业高速发展。前苏联地区也是磷矿资源丰 富的地区, 20世纪90年代政治动荡导致前苏联地区磷肥生产和消费显著下降, 近些年随着俄罗斯国内经济发展,该地区磷肥消费量逐渐回升。

中国国内磷肥行业 80 年代起步,2000 年之后经过了 10 年的高速发展,行业 整体进入了成熟期。每年平均市场满足率都超过了 100%,每年需要出口 20% 左右的磷肥来平衡国内市场, 2012 年国内磷肥市场开始去产能,产量增速放缓, 近两年环保政策和供给侧改革取得成效,国内产量有所下降。

磷产业链未来前景(磷化工产业链专题报告)(23)

我国是全球磷肥出口大国,其中磷酸二铵出口占比较高。2018 年,我国磷酸一 铵出口量达到 249 万吨,同比降低 8.2%,2019 年仍保持小幅下滑。2019 年磷 酸二铵出口量为 648 万吨,出口比例占到 46%,较 2017 年明显上升。

2019 年实行零关税出口政策,但国际竞争激烈,近期磷铵出口走弱。2014 年 以来,为了改善国内磷肥供大于求的局面,尽快消化高库存,国务院不断出台 关税优惠政策,2017 年国务院颁发《2017 年关税调整方案》,规定自 2017 年 开始取消对磷肥的出口关税,2019 年对所有化肥均取消关税。今年国际磷铵价 格竞争激烈,国内出口仍显得疲软。2019 年 10 月份的印度 21 万吨磷酸二铵招 标未能达成任何交易,最低价 430 美元/吨的到岸报价对印度过高,国内生产商 在国内没有销售压力,对低于 420 美元/吨的离岸价没有兴趣,总体看来 2019 年 DAP 和 MAP 出口都相疲软。

我国国内磷肥市场中磷铵产量占据八成,高浓度肥占比逐渐提高。随着农业增 产的目标,世界范围内磷肥也是向着高浓度和高肥效方面发展。高浓度肥一般 指的是P2O5含量超过20%的磷肥,我国主要的高浓度肥主要是磷酸一铵(MAP) 和磷酸二铵(DAP),占比超过 80%,除此之外还有重过磷酸钙。肥料高浓度 化也成为了趋势,2010 年我国高浓度肥占比为 80%,到 2018 年占比已经增长 至 94.9%。

磷产业链未来前景(磷化工产业链专题报告)(24)

需求端:受益农产品上涨周期,磷肥需求有望回暖

全球磷肥需求稳步增长,国内需求长期趋稳

世界范围内,每亩农田使用化肥量不断上升,拉动化肥需求稳步增长。 2010-2018 年世界磷肥需求量从 6150 万吨增长至 6980 万吨,年均增速达到 1.7%,Mosaic 预计 2019 年世界磷肥需求将达到 7220 万吨,同比增速将达到 3.29%。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2002 年世界每亩化肥用量仅为 107.6 千克,到 2016 年每亩用量上升至 141 千克,年均增速达到 2.4%,并呈现不断增长趋势。 与此同时,世界人口密度稳步增长,从 1961 年的 24 人/平方公里上升至 2018 年的 60 人/平方公里,粮食需求伴随着人口增长液稳步提升,但是近 10 年农业 用地面积并未出现明显增长,再一次验证了单位面积土地用肥量的增加,肥料 作为农作物增产的主要手段,必将随着人口的增长而稳步提升。

磷产业链未来前景(磷化工产业链专题报告)(25)

磷产业链未来前景(磷化工产业链专题报告)(26)

我国每亩农作物施肥量显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据 2016年世界银行数据显示, 中国每亩施肥量为 503 千克,位于世界国家和地区排名第 14,远高于世界平均 水平的 140 千克,是同为发展中人口大国印度、典型发达国家日本和美国的三 倍之多。2000-2015 年随着我国社会高速发展,我国磷肥施用量也保持高速增 长,从 2000 年的 690 万吨增长至 2014 年的 845 万吨,年均增速达到 1.6%。

国内化肥需求平稳,政策层面力争 2020 年施肥量零增长。2015 年国家农业部 引发《到 2020 年化肥施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来应对国内化肥使用效率低的 问题,计算在 2015-2019 年逐步将化肥施用量年增长率控制在 1%以内,力争 到 2020 年,主要农作物化肥施用量实现零增长。2015 年之后,随着磷肥行业 去产能和施肥效率提高,总用量有所下降,并趋于平稳。

农产品进入上涨周期,拉动磷肥需求增长

化肥主要运用于下游农作物种植,肥的需求量与粮价正相关。施肥不仅能提高 土壤肥力,而且也是提高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措施,化肥也是农业生产最 基础而且是最重要的物资投入。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化肥在对农 作物增产的总份额中约占 40%~60%。从农产品价格,特别是粮食价格的变化 情况来看,国内每亩化肥用量的变化与粮食价格是同向的,也就是说明在农产 品价格更好的时候,农民意愿用更多的肥,即复合肥的需求量与粮价正相关。

从国内不同作物的种植面积和需要复合肥情况来看,粮食作物是复合肥的主要 下游,此外蔬菜也是用肥大户。国内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玉米、小麦、稻谷。 其中玉米的种植面积约 3500 万公顷,位居三大作物之首,对应的复合肥施用 量也更大,同时也是远大于稻谷、小麦等复合肥的需求,因此相较于其他作物, 在其他品种没有发生大的波动时,玉米和蔬菜的需肥情况将对复合肥的整体需 求造成较大影响。

磷产业链未来前景(磷化工产业链专题报告)(27)

磷产业链未来前景(磷化工产业链专题报告)(28)

玉米和小麦价格对需求的传导会滞后一年,稻谷和蔬菜的传导周期更短。这可 能和品种的种植次数相关。观察不同作物的每亩产值增速和每亩化肥成本的增 速,可以发现玉米和小麦的价格对用肥成本的传导更为滞后,表现为前一年的 玉米价格上涨可能带动后一年的用肥成本提升。而水稻和蔬菜的传导却更为迅 速,当年的价格有可能直接影响当年的用肥成本。究其原因我们认为可能是不 同作物的种植周期影响,玉米和小麦通常都是一年一种,今年的价格影响明年 的成本,而水稻和蔬菜一年可以多季,对价格的传导将更为迅速。

磷产业链未来前景(磷化工产业链专题报告)(29)

磷产业链未来前景(磷化工产业链专题报告)(30)

粮食价格处于历史底部,有望相继迎来价格拐点。2015 年以来,全球价格持续 了较长时间的低迷状态,其中大豆、玉米等国内主要农作物产品库销比有明显 的回落,随着库存下降和价格低位的影响,全球作物有望开启上涨周期,带动 农资的需求回暖,并拉动复合肥需求的景气上升。

当前阶段,我国三大农作物玉米、小麦和稻谷都有望迎来价格上涨趋势。长时 间的价格低迷使得玉米库存逐渐减少,自 2017 年玉米价格上涨以来,玉米价 格保持持续的上涨态势,目前已走出价格洼地,小麦和稻谷由于收购价格下调 处于较低位置,未来伴随着供给减少,也有较大上升空间。

玉米在去库存、成本提升和需求增加的综合影响下,供需格局变化明显,目前仍具有较强的上涨空间。

供给端,玉米去库存效果显著。2014 年以来,由于供大于求的影响,期末库存 消费比在 14-17 年都保持超过 100%的较高水平,随着价格低迷,需求量稳步 增长,玉米去库存的效果显著,2018 年库存消费比达到 61%,2019 年持续降 低至 40%以下。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 2018 年玉米种值面积 4212.9 万公顷,同比减少 27 万公顷,单产减少 2 公斤/公顷,总产同比减少 174 万吨, 减幅 0.67%。

成本端,土地租金和化肥上涨提高了玉米种植成本。据调研资料显示,与 2018 年相比,2019 年黑龙江地区租地成本平均每公顷上涨 500 元,涨幅达到 8%, 化肥成本平均上涨 100 元/公顷,每公顷成本总计上涨约 600 元。

需求端,玉米深加工和工业需求增长拉动了需求较快增长。从 2014 年以来玉 米的工业消费就持续高增长,根据 17 年 9 月发布的《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 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到 2020 年我国将实现乙醇汽油全覆 盖,按 10%的乙醇添加量计算,对应燃料乙醇需求量将超过 1200 万吨。2018 年 6 月 27 日国务院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明确要求:2019 年 7 月 1 日起,重点区域、珠三角地区、成渝地区提前实施国六排放标准。这 些政策都促进了乙醇企业作为生物燃料的积极性,同时乙醇汽油相比于传统汽 油的低价性也会提高厂商的积极性。

国内玉米消费的持续增长,叠加玉米供给减少,成本增加,我们预计玉米价格 仍会呈现上升趋势,有望拉动复合肥需求增长,进一步拉大复合肥价格的上涨 空间。

小麦和水稻虽然库存处于较高水平,但是价格都处于近五年低位,价格未来有小幅上升空间。小麦和水稻价格处于低位的主要原因是供大于求的基本面,近 些年水稻生产保持较高水平,科技发展也带来了水稻产量的持续增长。另外 2018 年国家下调稻谷价,国家库存增多低价出售陈化粮也是价格低位的原因。 但是由于今年国家粮食补贴提前,南方干旱台风和北方早春低温洪涝的影响, 叠加价格低位的存在,今年下半年小麦和水稻有望实现小幅上涨。

肥料复合化率继续提高,新型复合肥成为增长点

复合肥养分全面、含量高。每粒复合肥中养分分布均匀,不仅为作物提供必须 的养分,还充分发挥营养元素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而养分释放均衡,肥效平 稳,因此通常具有良好的肥效。单质肥料一般都含大量副成分,如硫酸铵只含 20%的氮素,而大量的硫酸根除土壤中缺硫外,施入土壤中是浪费。推广复合 肥也能较好的解决国内施肥不均衡的问题,也是提升施肥效率的有效途径。

目前我国化肥的复合化率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以传统的单质肥为主, 复合化率提升的空间还较大。1980 年我国化肥复合化率仅为 2.1%,2000 年提 高至 22.1%,2017 年进一步提高到 38%,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世界平均复 合化率 50%、发达国家复合化率 70~80%相比,我国的复合化率仍存在较大的 提升空间。复合化率的进一步提升,有望带动我国复合肥需求的以超出化肥行 业整体需求的速度发展。

磷产业链未来前景(磷化工产业链专题报告)(31)

目前我国传统化肥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新型复合肥将成为化肥行业新的增 长点和盈利点。当前我国果树、花卉、蔬菜等经济作物比重不断提升,城镇化 进程加快,人工成本上升,耕地集中化和种植面积规模化都对肥料提出更高的 要求。我国新型肥料也刚刚起步,比如当前硝基肥在氮肥中使用比例只有 10% 左右,而欧美发达国家已经达到了 20%。未来以缓控释肥、硝基复合肥、水溶 性肥料、微生物肥料以及套餐肥等为代表的高效、环保新型肥料产品将获得迅 速发展,是复合肥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方向。

新型化肥市场需求旺盛,行业盈利空间宽广。十三五规划已经将复合肥的产业 转型列为重点,当前新型肥料市场发展空间大,行业需求旺盛。新型肥料更多 应用于经济作物中,有助于肥料的营养提高、功能改善、减量增效、土壤改良、 环境友好等需求。2017 年中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典型经济作物蔬菜等每亩化 肥费用可以达到 421 元,而传统三大粮食作物每亩化肥费用只有 131 元,进一 步说明了新型化肥市场发展潜力突出。

磷产业链未来前景(磷化工产业链专题报告)(32)

磷产业链未来前景(磷化工产业链专题报告)(33)

供给端:世界产能扩产影响有限,国内资源整合仍在持续

世界磷肥产能仍处于周期底部,新增产能影响不大

世界范围内磷肥生产资源依赖性逐渐凸显,产能集中趋势明显。世界范围内, 磷肥的生产相对较为集中,主要集中与磷矿资源较为丰富或者需求较为旺盛的 国家或地区,中国是国际磷肥市场的最大供应者,国内主要企业有云天化、开 磷、瓮福和宜化。

世界上主要的磷肥生产商主要有 Mosaic(美国)、Nutrien(加拿大)、OCP(摩 洛哥)、Maaden(沙特)、PhosAgro(俄罗斯)、GCT(突尼斯)。磷肥生产使 用的主要为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磷酸一铵生产主要集中在中国、美国和俄罗 斯三个国家,综合占比达到 83%,磷酸二铵的产能 66%集中在中国、印度和美 国这样的需求大国,另一部分集中在摩洛哥这样的资源大国。

磷产业链未来前景(磷化工产业链专题报告)(34)

世界磷肥产能增速放缓,新项目预计延期建成。上一轮世界磷肥陈能扩张是从 2010 年开始,全球磷肥产能从 3470 万吨提升到 2017 年的 4405 万吨,主要扩 产期为 2010-2013 年,产能年均增长达到 250 万吨以上,2015 年后产能增长 明显放缓,需求增长逐渐消化产能扩展。其中磷酸一铵世界新增产能从 2010 年约 200 万吨逐年递减至约 35 万吨的水平,2017 年和 2018 年新增产能都有 所回升,达到约 50 万吨的水平。因此,我们认为全球磷肥产能已经开启新一轮 的扩产周期。

磷产业链未来前景(磷化工产业链专题报告)(35)

国外扩产计划落地不确定强,未来短期世界磷肥增量影响有限。2018 年以来受 到海外磷肥巨头美盛部分产能关闭的影响,新增磷肥产能较少,未来短期产能 将主要为摩洛哥的 OCP 公司计划在 2020 年增产的 300 万吨,平均每年 100 万吨,这些增量基本可以被世界稳定增长的需求抵消,对世界磷肥供给影响有 限,产能仍处于底部空间。沙特 Maaden 公司将在 2024 年前新增 200 万吨产 能,但是时间较远,产能落地不确定强。

国内磷肥去产能重压持续,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我国磷肥产能过剩明显,推动供给侧改革。过去我国磷肥处于粗犷式开采,大 量磷矿开采造成了磷矿产能严重过剩,磷肥供给消费差额保持稳定,2014-2018 年,磷酸一铵产量消费差保持在 250 万吨左右,加上库存的影响,平均年过剩 产能达到 400 万吨左右。

供给侧改革效果凸显,磷肥产量明显下降。2015 年、2016 年、2017 年和 2018 年磷酸一铵产量同比变化率分别为 10.0%、4.8%、-0.8%、-26.3%,2018 年产 量降低明显,2019 年截至 8 月份,产量降幅更是达到 44%。磷酸一铵基本无 新增产能。

磷产业链未来前景(磷化工产业链专题报告)(36)

去产能力度大,行业集中度得到较大提升。2010 年以来,我国关闭整合年产不 足 15 万吨的小规模磷肥企业,加强企业的统一布局,出台磷矿行业的“三率” 指标规定,淘汰行业落后产能,实现行业高品质集中发展,对行业进行整改。 我国年产超过 50 万吨的大中型磷矿数量由 2009 年的 18%上升到 2015 年的 43%,磷肥产能也集中到“云贵川鄂”四省。截止 2019 年 6 月磷酸一铵前十 企业的产业集中度达到了 37.5%,随着落后产能企业的清出,磷肥行业格局也 区域集中,具有矿产资源的龙头企业也会趋于集中。

磷肥行业开工率下降明显,并处于低位。2011-2012 年磷肥企业开工率处于较 高水平,其中磷酸一铵开工率处于 70%左右的,2013 年以来我国磷肥开工率 明显降低并处于低位,2013-2019 年,磷酸一铵开工率维持在 50%左右。

磷产业链未来前景(磷化工产业链专题报告)(37)

磷产业链未来前景(磷化工产业链专题报告)(38)

磷石膏污染难以处理,政策高压行业开工率难以回升

磷石膏污染问题严重难以处理。磷肥生产多采用湿法磷酸生产,每生产 1 吨湿 法磷酸将产生 4.5 吨磷石膏渣,磷石膏的主要成分为硫酸钙,并含有磷、氟化 物和部分重金属。这些污染物难以直接处理,并且处理成本都较高,在企业生 产中多以直接堆积为主,堆积的磷石膏会飘落到空气中或进入河流中,对环境 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磷石膏利用主要集中在路基建设和建材方面,国外先进的 磷石膏处理方法包括磷石膏制硫酸钾、磷石膏制备造纸填料和涂布颜料,多瑙 净化技术。随着国家重视政策和企业的处理研发,2020 年我国磷石膏利用率有 望达到 50%-60%。

环保政策长期高压下,磷肥行业开工率难以大幅回升。2018 年 4 月贵州省实施 的“以渣定产”政策,并计划在未来三年安排 10 亿元资金来消化磷石膏,并对 国家级和升级企业技术中心给予 100 万元和 50 万元的一次性补助来鼓励磷石 膏利用。此外处于长江经济带磷肥企业的生产受到了严格控制,磷肥其他主要 生产地区云川鄂也都连续出台环保政策。2018 年至今第二轮“回头看”环保督 察仍处高压态势,预计到 2020 年为期三年的环保核查措施会使环保要求不达 标的磷肥企业长期难以复工,甚至可能退出市场。所以综合来看,未来磷肥行 业开工率难以大幅回升。

磷产业链未来前景(磷化工产业链专题报告)(39)

短期磷肥市场下行为主,中期有望迎来周期景气上行

2019 年磷酸一铵市场持续走弱。2019 年上半年,我国磷酸一铵行情处于震荡 下行,2018 年末一铵价格在成本的支撑下高位运行,企业开工率高涨,市场库 存逐步上升,同时下游企业对一铵高价格接受度不高,观望态势导致下游需求 走弱,截止 2019 年一季度末一铵库存接近 50 万吨,价格也明显处于下降趋势。 二季度开始,企业订单增多,加之刚需采购,销量逐渐回暖,库存也有所下降, 价格平稳运行。三季度以来,一铵市场国内和出口双双走弱,上游原材料价格 均有所下降,特别是硫磺港口报价将至 630 元/吨,对一铵价格影响较大。另一 方面国际出口竞争加大三季度出口量也有所下降,工厂库存又持续升高。

供需宽松、库存偏高和原料降价影响下,磷铵价格仍有下跌风险。三季度一铵 国内开工率为 54.17%,平均日产量 3.25 万吨,同比小幅上升,短期供给端平 稳运行,但库存呈上升趋势。目前一铵理论成本为 1650 元/吨,成本面下降较 多,价格预计仍有下降风险。磷酸二铵也呈低迷行情,三季度后国内秋季市场 开启,价格下滑,市场观望情绪加重,进入四季度后市场进入需求淡季。国际 市场上,受印度半岛高困存的影响,出口行情低迷,全年磷酸二铵市场仍将以 下行为主。

磷产业链未来前景(磷化工产业链专题报告)(40)

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价差持续扩大,相关企业盈利将大幅改善。产品价差的变 化能够直接反映相关企业盈利能力变化趋势,从 2019 年 Q3 的价差均价同比来 看,磷铵一铵-磷矿石-液氨-硫磺价差同比增长 61.02%,二铵价差增长 7.28%, 下游利润显著增加,利好相关公司盈利能力。

中长期来看,国内供给侧改革和环保政策持续都会继续收缩供给端,行业内中 小企业难以恢复产能,磷肥行业资源整合将持续进展。伴随着稳定的国内市场 需求,磷肥价格有一定的支撑作用。出口方面,随着 2020-2021 年全球磷肥大 厂产能扩展和大量投产,我国磷肥国际竞争将加剧,出口需求将受到一定程度 影响。

从库存周期来看,目前阶段化工行业将逐渐由主动去库存进入被动去库存阶段, 磷肥行业也有望迎来本轮库存周期的景气上行阶段。目前化肥行业整体开工率 在去产能的影响下逐渐降低,但是库存水平没有显著下降,磷肥行业仍处于主 动去库存周期,下游需求持续低迷。主动去库存的下一阶段就是被动去库存, 上一轮库存周期上行自 2016 年 1 月开始,这一阶段往往是化肥周期反弹的时 期,预计磷肥将会迎来量价齐升的局面。

湖北是磷化工大省,疫情加速行业景气上行

湖北是磷化工大省,疫情直接影响产业链供给

2020 年年初以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传染性强,湖北省是全国重灾区。截止 2 月 10 日 24 时,全球范围内疫情已波及全球 4 大洲,共计 25 个国家,国内疫情波 及全国 34 个省市,病例超 100 个的省份达 21 个。根据国家卫健委报道,截止 2020 年 2 月 13 日 24 时,全国累计确诊病例 63851 例,其中湖北省累计确诊 病例 51986 例,占比达到 81.4%,是全国疫情防治的重灾区。为控制省内疫情 传播,湖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要求省内各类企业不早于 2 月 20 日 24 时前复工,复工时间显著晚于全国其他地区。

湖北省内磷化工产品在全国产能中占比最大。据 BAIINFO 统计,湖北省的磷化 工产业占全国比重最大。其中磷矿石产能占到全国 40%,磷酸一铵产能占比约 为 38%,磷酸二胺产能占比约为 20%,黄磷、磷酸、草甘膦产能占比都在 10% 到 20%之间。2019 年,湖北省磷矿石产量占全国 38.1%,磷酸一铵产量占全 国 36.8%,磷酸二铵产量占全国 30.7%。我们预计本次疫情对磷化工产业链影 响最大,如果复工时间推迟或者交通运输受到限制,将对国内磷化工品供需产 生较大影响。

对于磷化工产业链上市公司来讲,新洋丰的主产地分布在湖北,主要有荆门总 部、钟祥基地和宜昌基地,其中公司在湖北荆门和湖北钟祥都布局了一体化生 产基地,同时布局从磷矿石到复合肥的全产业链。湖北兴山县磷化工公司总部 建设在湖北宜昌,其下属全球最大的兴山磷矿也位于此。当前湖北地区磷矿尚 未开采,企业计划在 2 月中旬后恢复开采,下游磷复肥企业目前主要以消耗前 期库存和回运前期订单为主。

磷产业链未来前景(磷化工产业链专题报告)(41)

疫情抗癌药中含有磷元素,利好相关磷酸企业

此次新冠病毒的主要预防和治疗药物中都有磷元素参与,利好相关磷酸企业。 截至目前为止,暂时还没有专门用于预防和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得到有 效证明,但是通过医学专家的努力研发,已经有几款药物被认为可能对此次病 毒的防控治疗有帮助,正在临床试验过程中。

其中瑞德西韦是目前最受关注的药物,三氯氧磷是该药物合成中必备的物质。 瑞德西韦为核苷类依赖的聚合酶竞争性抑制剂,在这个药物合成时利用三氯氧 磷巧妙地将几个有机官能团结合在一起,可以干扰病毒合成。瑞德西韦是美国 上市企业吉利德科学公司的在研药物,在前期体外细胞和动物实验中显示出对 多种冠状病毒(SARS、MERS 等)有较好的抗病毒活性。近日我国学者报道, 瑞德西韦在细胞水平上对 2019-nCoV 有较好的活性,但在人体应用前仍需严谨 的临床试验评价。 2 月 4 日,瑞德西韦药物抵达中国,开始开展治疗 2019-nCoV 的三期临床试验。2 月 6 日,首批感染者已经开始用药。

磷产业链未来前景(磷化工产业链专题报告)(42)

除了瑞德西韦外,本次新冠病毒的其他主要几款抗病毒药物中都有磷的参与。 比如磷酸氯喹,展示出了非常好的抗新型冠状病毒的活性,在药物中三氯氧磷 起到了药物中间体合成作用,磷酸起到成盐作用。磷酸奥司他韦用于甲型和乙 型流感的预防,目前也用于部分新冠病毒肺炎病例的治疗。磷酸在这个药物中 主要参与了成盐的作用,强化人体的吸收作用。国内磷酸企业有参与抗病毒药 物原材料的供给,比如国内澄星股份下属企业具有三氯氧磷生产装置。

磷产业链未来前景(磷化工产业链专题报告)(43)

一号文件保障春耕行情,农药化肥进入景气周期

2020 年 2 月 5 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 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粮食生产要稳字当头, 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释放了鲜明的政策信号。一是压实各级责任。强化 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要求各省市 2020 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要保持基 本稳定。二是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保障农民基本 收益。三是调动地方抓粮积极性。加大产粮大县奖励力度,优先安排农产品加 工用地指标。四是加强技术服务。抓好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防控,推广统 防统治、代耕代种、土地托管服务模式,推动粮食生产提质增效。文件明确了 粮食产量指标,通过补贴奖励政策强化了农化产品的下游需求。

磷产业链未来前景(磷化工产业链专题报告)(44)

化肥下游需求受农作物影响具有显著周情性,3-5 月春耕化肥需求旺季。化肥 是一个季节性行业,主要受到下游农作物种植周期的影响,节后春耕开启序幕, 下游出现不同程度的备货,我国不同地区受气候影响春耕时间不同,总体处于 3-5 月之间,刚性的农药需求加上疫情导致的交通不便,对当前磷肥市场供需宽 松的局面产生一定的改善。

非洲遭遇严重蝗灾,目前已进入印度地区,造成农作物严重受损。2020 年 1 月 20 日,联合国粮农组织提醒中东地区的蝗灾可能对周边地区造成灾害。起源 于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和索马里这些东非国家的蝗灾正在快速扩散,目前处于 威胁的国家包括非洲的肯尼亚、索马里、中东的也门、沙特,和亚洲的印度和 巴勒斯坦。根据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此次蝗灾是东非近 25 年最严重的一次, 蝗虫数量已经增长了 6400 万倍,蝗虫在肯尼亚等国家摧毁了数万公顷农田。 蝗虫一路向北向东从东非进军至中东,目前已抵达印度,其中蝗虫灾害等级已 达到了最高级别“危险”。

印度和巴基斯坦受灾对全球农作物影响较大,棉花、高粱和小麦等农作物受影 响最严重。非洲、中东等国家本身粮食产量在全球占比就较少,主要影响的还 是印度和巴基斯坦。2019 年受灾地区产量全球占比较高的农作物有棉花、糖、 高粱、小麦、花生和菜籽。其中受灾地区棉花产量占比达到 31%,糖和高粱在 在 25%左右,从出口角度看,主要受影响的农作物为花生和棉花。印度 2018 年水稻其出口占比高达 32.9%,棉花出口产量占到世界的 15.2%。从印度受灾 区域来看,印度西北部种植着全国 60%的油菜籽,如果蝗灾持续,可能影响印 度全国的油脂供应。蝗灾不仅可能影响全球农作物供应和价格,同时从预防意 识上提高了国内农药的潜在需求量,东非蝗灾整体利好化肥农药板块。

磷产业链未来前景(磷化工产业链专题报告)(45)

投资建议

我们对磷化工整个产业链进行了梳理,经过国内外对比,国内磷化工行业经历 近 30 年的高速发展,已迈入成熟期和资源整合期。从量上看,我国磷矿石多而 不富,从质上看,国内磷化工由粗放式发展逐渐向高质量、环保化发展。该阶 段最大的特点就是供给端收缩,行业增速放缓但集中度快速提高。受益于供需 改善带来的周期上行,龙头公司将加快扩展市场份额,保持远高于行业的增速。

磷化工行业的长期大逻辑,是围绕环保供给收缩和需求刚性增长导致的供需关 系改善。供给端:近些年我国政策层面重视磷矿石资源,环保力度加大,国内 供给端持续收缩,未来中小企业复产难,行业供给难以大幅回升。世界磷肥新 一轮扩产产能集中落地期已过,未来短期新增产能有限。需求端:磷化工产品 需求随着社会发展将刚性持续增加。国内磷矿需求短期下降,但是随着行业产 能清出和下游需求回暖,价格将平稳运行;环保政策下黄磷下游磷酸盐需求有 所下降,但国内高端磷酸盐快速发展,草甘膦需求平稳;磷肥作为刚性需求, 受益于农产品周期底部上行趋势影响,整体需求有望稳中向上持续回暖。

此次疫情和蝗灾作为催化剂,有望推动磷化工行业周期继续回暖。疫情和蝗灾 两个事件引起市场对磷化工供给和需求端可能受到扰动的担忧。湖北省内磷化 工产品总体国内占比超过三成,非洲蝗灾可能影响全球粮食供应,有望支撑农 产品价格上涨,利好国内农药化肥需求。我们认为磷化工行业在周期底部,无 论是供给侧还是需求端发生扰动,都有可能推动磷化工行业继续周期回暖。 我们看好磷化工行业景气周期上行,推荐行业内具有资源优势和成本优势的龙 头公司:新洋丰(磷复肥年产能 800 万吨)、澄星股份(黄磷产能 18 万吨)、 扬农化工(农药,草甘膦产能 3 万吨)。

……

(报告来源:国信证券)

获取报告请登陆未来智库www.vzkoo.com。

立即登录请点击:「链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