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讲道德的故事 抛开人性需求讲道德

古代讲道德的故事 抛开人性需求讲道德(1)

我欲

今天这篇受一位女性读者之约而写,因为她遭遇了一些不公平的对待,丈夫病逝六年了,她想开始自己的新生活,但是家族给她的压力颇大,除了女儿,没人支持她,因此向我求助,我说这事情我帮不到你,而且妇联也帮不到你,因为整个事件里并不涉及家庭暴力等情况,纯属道德绑架,而我国法律也并没有针对道德绑架的立法,这事情最终能否得到解决,全看你自己是否能顶住压力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我所能做的就是为这事儿写篇小文,然后你发到自己朋友圈或者直接转给你爸妈、前公婆和前小姑子,也算表明你的态度。

总之一句话总结就是:自己的未来,自己的幸福还是需要自己去争取,又怕被嚼舌头,又想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没这么便宜的事,虚伪的贞节牌坊和自己的幸福生活,你总要选一个。

今天就这个问题,谈谈我对欲望和道德的一些看法。

我们先明确一点:欲望必须受人性、道德和法律的约束,不然人人不择手段成全自己的欲望,这世界肯定早都乱套了,但是过份钳制欲望,甚至打压正常的欲望来成全道德桂冠,就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那就是虚伪,乃至反人性。

欲望不可耻,为欲望不择手段就可耻了,同样,以道德之名压制正常的欲望,用道貌岸然来掩饰男盗女娼,就更加可耻,甚至有罪,因为这有违真诚、自由的人性追求,是在教育人们表面一套、背后一套,也是在利用道德枷锁锁住他人,放纵自己,无耻之尤。

古代讲道德的故事 抛开人性需求讲道德(2)

“为不需要羞愧的东西羞愧,这就叫虚伪”

图:钱海燕

先讲个看来的小故事。

有个守寡多年的妇人得到了族里老人们的高度赞扬,她原本出身寒门,只是因为出落得标致,得以被本地一个望族的儿子看上,但遗憾的是过门没几年丈夫就病死了,因为这小寡妇很漂亮,再嫁一定不成问题,但这家人苦口婆心地劝她,娘家人也坚决不同意她改嫁,因为她一改嫁,亲家就会不再为她娘家提供经济援助,望族的礼教之森严可想而知,而且这家人不差钱儿,就这么养着她,此后她就一直守寡,丈夫死后多年她的事迹终于上达朝廷,于是得到了一个大大的、富丽堂皇的“贞节牌坊”,她出门所到之处人们都以敬畏、崇拜的眼神看她,而她也俨然成了十里八乡的女德楷模。

终于小寡妇熬成了老寡妇,一代女德楷模到了病重之际,这个望族的后辈们商量着要让这位德高望重的婆婆百年后进入祖祠,并召集所有的女性后辈跪在这位婆婆床前听婆婆最后的垂训,以保证家门的“贞节牌坊”能后继有人。

婆婆示意后辈们从自己枕头下面拿出一个布袋,后辈的儿媳妇、孙媳妇们打开那个沉甸甸的布袋,里面全部是“铜钱”,说是铜钱,但上面没有一个字,锃亮如镜,但确实是铜钱的样子,大小也是铜钱大小,后辈们迷惑,婆婆接过布袋,将铜钱倒在地上,一时间叮叮咚咚铜钱滚落满地,婆婆说,这就是我的贞节牌坊,你们都不要捡,就让它留在地上吧,我也不要进祖祠,那是个吃人的地方,看在这么多年我帮你们家挣回这个牌坊的份儿上,求你们把我随便葬在哪个乱葬岗子里都行,我不想死了还要被你们家管……我死之后,我的鬼魂想找哪个男人就找哪个男人,再也跟你们家没关系……

儿孙辈们尽皆大骇,以为老人是弥留之际的胡言乱语,可是看老人,虽然虚弱,但神清志明,老人接下来讲了自己从二十出头一直到死之将至,这几十年是怎么过的:

在每个想男人的夜晚,她会把铜钱全部撒在地上,然后不开灯,把这些铜钱一个一个再摸索着捡起来,往往是鸡鸣时分、一身大汗之际才能把这些铜钱一个不少的全捡回来,而这时已经疲惫不堪,也就不想那件事儿了……且随着“经验”的增加,这些铜钱越加越多……

这老人牺牲了自己一辈子,成全了道德家们的美丽传说。

看这个故事的时候我还小,但已经懂事了,后来有了性经验,也有了自己的人生,我曾经有过禁欲的阶段,也曾因为工作在深山而与世隔绝,我是自制力很强的人,但不代表我没有欲望,不代表我不受欲望的煎熬,而那种备受煎熬的滋味,我是知道的,所以我认为就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来说:性是极其重要的,硬要压抑这个东西,不见得有好处(服从某些宗教戒律的不算)。

那么让一个有正常欲望的人就这样压抑自己,何止是不人道,我认为这简直就是毫无人性的做法:一个人的正常欲望,只要不侵害到他人,就应该得到尊重。

舒婷在《神女峰》里写到:“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上痛哭一晚”,何其痛快!何其神圣!何等的轰轰烈烈!

多年后我在慕容雪村的《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中看到书中主人公陈重的舍友将这句诗改为“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身上痛干一晚”,忍不住笑出声来,虽然表达的不文雅,但我认为好过虚伪的表演。

既然是真正相爱的两个人,痛干一晚有何不可?

以道德之名压制正常欲望,便是恶德。

我的观点很明确:道德非常重要,但一定不要做道德过剩的人,要在正视人性、尊重人性的前提下谈道德,空谈或者将道德作极端化的要求,要么是虚伪,要么是无能,要么就是不想按规则办事儿。

正常的欲望就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老祖宗说“食色,性也”,已经真诚地告诉我们要面对最基本的人性,抛开最基本的人性需求讲道德,犹如光着屁股讲文明

现实中最常见的就是每个人要求自己身边的人都要“有德”,背过身去,却无不想尽一切办法算计别人,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人听了“从善如流”的“道德规劝”,十有八九是要吃亏的。

所以道德如果不建立在规则的基础之上,很容易流于形式,成为工具,甚至是舞台效果----仅仅只能用于观赏。

更甚者,道德会成为强有力者欺世盗名的助恶工具,牺牲他人合法利益的合法伤害权——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身居高位者劝底层捐赠,左拥右抱者让光棍节欲,没有底限的人站在道德制高点上为大众宣讲……

这是道德的悲歌,是社会的陷落。

古代讲道德的故事 抛开人性需求讲道德(3)

道德固然重要,固然美好,但它没有丝毫的强制性,当然约束力也就小得可怜,也许对普通人还有点儿约束力,但越往上,约束力就越小,到金字塔顶,基本为零。

这就是我强调“规则”必须优先于“道德”的根本原因。

拿着圣人的道德神话做旗帜,一晃几千年了,我们还在旗杆下徘徊,这方面,我倒蛮欣赏孔子----在《论语·雍也》里,孔子见到卫灵公的夫人,南子,也是卫国朝政的把持者,南子想必很美,但名声似乎不好,钱穆先生的叙述里说得很直接“有淫行”,李零更直白:“和美男子宋朝通奸”,杨伯峻则很含蓄,说“有不正当的行为”,(南怀瑾的注释就不必参考了),总体看来,这女人确实似乎不太合乎当时的礼教要求,孔子去见她,子路不高兴了,认为老师不该这样,孔子急了,指天发誓说:“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意思就是我要是做了不得体的事情,老天都会讨厌我,大约类似于今天的“天打五雷轰”吧?

我觉得孔子蛮可爱,没有义正言辞地说自己不好色,而是着急的为自己辩解,两千年前的孔子,比今天的某些人在电视机前当着全国人民的面儿说:我这人最大的缺点就是太清廉!是不是诚实多了?

以上,总结两点:

1、成全合理合法合乎人性的欲望,就是高尚的道德;

2、不要让道德,成为不讲道德的人的利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