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调皮该不该挨打 孩子调皮打一顿就好了

文|永动条的麻麻 原创作品

孩子调皮该不该挨打 孩子调皮打一顿就好了(1)

本篇文风轻松,适合配饮料薯片,斜靠在沙发里阅读

3000字,阅读时间3分钟

标题数据来源:山东英才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三所高校的三位老师宋占美、王芳、王美芳于2018年发表的论文《父亲和母亲的身体管教于学前儿童外化问题行为的关系:儿童意志控制的中介作用》

论文中提到:东西方文化中普遍存在父母身体管教现象,包括体罚和身体虐待,我相信没有人支持身体虐待的,所以我们今天着重说说体罚。

45秒打女儿9次,怕不是亲妈?!

体罚:指的是父母使用身体力量对儿童造成身体疼痛但不会对其造成伤害的行为(打耳光、打屁股)。

有数据表明:美国体罚发生率为61.3%,加拿大为42%我国香港地区为57.5%,中国大陆地区学龄前儿童体罚率70%,日本最高,为87%。

这么看来,体罚并非“中国教育的特色”,那它究竟是不是对的呢?

前两天,我和薯条去一家文具店,薯条拿起一把戒尺问我:

“妈妈这是什么呀?”我说:“这是戒尺,古时候人做错了事情,他们的老师会用戒尺打手心。”

薯条说:“打手心很疼,薯条不要用戒尺。”

我仔细端详这把戒尺,上面还刻着弟子规,再看店里售卖的其他戒尺,有些刻着兰亭集序,有些是中庸。古色古香,甚是精致。

孩子调皮该不该挨打 孩子调皮打一顿就好了(2)

古色古香,还很有仪式感

文具店老板听见了我们的对话,走过来说:

“小朋友,只要你听妈妈的话,就不会挨打了。”

于是我问老板:“这个戒尺卖的好吗?”

老板答到:“销量还可以,好多家长买回去吓唬孩子,说效果特别好。毕竟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办法,肯定是有用的。”

我觉得很有意思,这个在我看来是传统文化中糟粕的东西,到了2020年竟然还有这么多人推崇,于是我上淘宝搜了搜,发现文具店老板所言非虚,在淘宝上戒尺销量也非常棒,从几千到几万都有。

评论里的留言也让我大开眼界,家长们如获至宝一般纷纷给出好评。

孩子调皮该不该挨打 孩子调皮打一顿就好了(3)

评价让我毛骨悚然,这样的评价竟有上千条

之后我又发了一条微头条,我本人作为无条件养育派的支持者,肯定是不赞同任何形式的体罚的,我在微头条里就简单列举了几条体罚孩子的弊端,果不其然,评论里都是反对的观点。

我综合了小100条评论,总结出以下几个观点:

  • 1、讲道理不听,打一顿就好了
  • 2、小时候犯小错不打,长大了就会犯大错
  • 3、熊孩子的出现就是因为家长溺爱,不舍得打
  • 4、一般不打,但是会准备一把戒尺作为警戒。
  • 5、女孩不打,男孩一定得打。
  • 6、打是为了教育孩子,不是发泄情绪

孩子调皮该不该挨打 孩子调皮打一顿就好了(4)

日本已出台法令禁止打孩子

这些评论基本上涵盖了打孩子的主要原因
  1. “打一顿就好了”

确实,当你怎么讲道理孩子都听不进去时,屁股上打两下,甚至有时还没打,只要扬起巴掌,孩子立马变得乖巧可爱。

效果简直立竿见影,但之后呢?孩子还会犯类似的错误吗?怎么解决呢?每次都打吗?那你一天就剩下打孩子了,甭干别的了。

  1. 不打就会变熊孩子

这一点源于家长内心的焦虑和不确定感:

“诶,这回犯了错,我要是没打他,他会不会觉得自己是对的,以后犯更大的错误?”

甚至有朋友说小时候不打以后甚至会违法犯罪的。可事实证明,很多罪犯都成长在有问题的原生家庭里,父母感情不和、对孩子缺乏关心,当然也包括暴力。

  1. 打是为了教育,要平静地打

有位朋友和我分享2岁孩子刷牙的故事,他说一开始也是讲道理,用带有甜味的牙膏哄孩子,后来牙膏不管用了,就用动画片和游戏哄着,后来又不管用了,拿起棍子打了一顿,就乖乖刷牙了。

我问她:“那你拿起棍子的时候是在发火还是在教育孩子?”

她说当然是在教育孩子。

我认为,一个正常的成年人,当你拿起武器打在一个比你弱小的孩子身上时,不可能是没有怒气的。也许你觉得自己在教育孩子,但在他看来,妈妈眼里是有凶光的。

孩子调皮该不该挨打 孩子调皮打一顿就好了(5)

  1. 女孩不打,男孩该打

这可能出自对性别的刻板印象,觉得女孩乖巧听话,心思敏感,男孩顽皮活泼,神经大条。先抛开这个刻板印象不说,就算孩子真的抗挫能力强,父母体罚的时候,他们还是会感到恐惧和害怕的。

  1. 戒尺作为底线放在家里,起警示作用

很多父母表示,我保留打孩子的权利,但我不会轻易打他,只是犯了严重的错误才打。戒尺放在家里起到警示作用,并告知孩子,起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孩子调皮该不该挨打 孩子调皮打一顿就好了(6)

为什么我不支持任何形式的体罚?
  1. 体罚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虽然打孩子见效快,但治标不治本。他当下停止了错误的行为,只是迫于父母的威力,孩子因为怕疼,怕被父母骂而暂时停止了。如果不给孩子讲清楚道理,下次他还会再犯类似的错误。

  1. 会对孩子心理造成伤害

你被打过吗?我们很多人小时候都被打过,但你可能会说,我没有心理缺陷啊,我很健康。其实,当你拿起棍子、戒尺或者其他工具打向孩子的时候,就是你心理缺陷的体现。

《非暴力沟通》一书中,法国心理学家奥兰·斯坦曼博士提到,对体罚产生恐惧感的孩子,会难以体会到父母的爱。

他们会认为父母之所以体罚他们,并不是为了教育他们,而是根本就不爱他们。如此,他们会与父母产生隔阂,而且长大后也许会变得更加冷漠,还会影响到他们对自己孩子的态度。

不使用暴力才能做到良好沟通,推荐每个父母都看的书。

  1. 警示孩子的不是戒尺,而是做人的底线

靠一把尺子警戒孩子是不正确的,真正能够让我们拥有正确的三观,做个善良的人的动力源自我们的内心,而不是由于惧怕外力。

打个比方,我们作为成年人,知道不去伤害别人,是因为我们心中有爱,我们爱自己也爱家人,而不仅仅是因为我们害怕坐牢。

如果一个人只是因为害怕受到法律惩罚而不去犯罪,那他的人生就太可悲了。

孩子调皮该不该挨打 孩子调皮打一顿就好了(7)

  1. 让孩子认为暴力能解决问题

这点是显而易见的。孩子是家长的复印件,你用暴力让他屈服,他就会用暴力解决他遇到的问题。那些被体罚过的孩子,长大后或许会比没被体罚过的孩子更加暴力和血腥。

孩子调皮该不该挨打 孩子调皮打一顿就好了(8)

用正确的方式才能做到有效沟通

孩子犯了错应该咋办?
  1. 家长先处理自己的情绪

孩子在捣蛋、调皮、不听话的时候,家长都会生气,愤怒的情绪就容易导致暴力的行为。所以优先解决自己的情绪,当下的事情只要不是太紧急,都可以放一放。

我总结的稳定情绪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情绪指数从1到5,1最低):

  • 深呼吸(适用于愤怒指数3颗星及以下)
  • 听音乐,自己静静(适用于愤怒指数3-4颗星)
  • 找没人的地方发泄情绪(适用于愤怒指数5颗星及以上)

我会经常给自己和薯条明确一个道理:你的情绪与他人无关,不要把你自己的愤怒、委屈、负能量发泄在别人身上,当然也不能希望别人帮你处理。这是你自己需要面对的事情。

体罚行为在我看来就是因为大人控制情绪的能力太差所导致的,所以作为父母,情绪控制能力是我们的必修课。

  1. 让孩子承担自然后果
有人说,那不打他,怎么让他知道自己错了呢?很简单,让孩子承担错误所带来的自然后果。

比如有一次我带薯条去咖啡馆,我给他要了一杯水,他喝着喝着忽然把杯子扔在了地上,幸好是纸杯子,不怕摔,但是水流了一地。

经过2年多的训练,这件事情给我带来的愤怒指数大约是1颗星,我基本不需要处理情绪。我平静地告诉他:

“薯条,你把水洒在地上了,这是工作人员拖干净的地板,你给别人带来了麻烦。”

“我们现在应该去解决这件事。”

于是我带着薯条找到咖啡馆的工作人员,说明情况,表达歉意。工作人员拿来拖把清理地面,我们再次向他表示抱歉,并表达感谢。

孩子调皮该不该挨打 孩子调皮打一顿就好了(9)

这就是让孩子承担自然后果。

相比打一顿,这个方法看起来会麻烦一些,但是效果是好的。

孩子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且亲自解决了问题,弥补了错误,从那以后他也没有再犯过。

  1. 用心陪伴孩子

这里的陪伴其实主要是耐心。

回想一下,生活中打孩子的原因都有什么?不刷牙、看电视时间长或是离得太近,吃饭时浪费食物,在游乐场和小朋友发生争执。。。等等。

这些事情看似不相关,但反映出一个共同的问题:家长的缺位。

做家长的不应该只是在孩子行为不当或者犯错误时才出现,骂他们一顿,动手打两下,而是应该给予他们高质量的陪伴和关心。

孩子调皮该不该挨打 孩子调皮打一顿就好了(10)

陪薯条在游乐场玩

就拿我前文提到的刷牙这件事来说,据那位网友所说:之前用甜味牙膏、玩具、动画片“哄”着孩子刷牙,后来没用,就打了一顿。

“哄着”,这个方法错了,你以为孩子看不出你在“哄”他吗?

关于刷牙这件事,我想分享一下我的经验,儿子长出第一颗牙时,我们就开始刷牙了,习惯越早开始培养越容易。

一开始他也不配合,于是我就买了假牙模具,让他给模具刷牙,同时找来他喜欢的玩偶,每天晚上给玩偶们挨个刷牙,最后给儿子刷。

慢慢地他就习惯了,后来大一些我给他看刷牙的绘本,用他能理解的话给他解释龋齿、涂氟、窝沟封闭这些概念。

现在,儿子每天睡前一定会刷牙,先是他自己刷一遍,然后我给他刷一遍。习惯就这样养成了。

我这个过程很麻烦对吗?但我不用发火,孩子也不必恐惧,虽然麻烦,但结果却是一劳永逸。而且这个过程也是高质量的亲子陪伴,增进了我们母子的感情。

孩子调皮该不该挨打 孩子调皮打一顿就好了(11)

我不是说要全天24小时陪着孩子,只是要实时给予他关注。我见过太多家长,到了游乐场,把孩子往里一扔,自己坐在旁边玩手机,除非孩子和其他小朋友发生争执,其余时间一概不闻不问。

那最终的结果大概率就是吼叫或者动粗解决问题了。因为此时家长生气的都不是孩子调皮,而是孩子打扰到了自己玩手机!

  1. 复盘

事后给孩子复盘很重要,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把他犯错前后的事情经过梳理一遍。大一点的孩子可以让他自己梳理,父母在旁边作补充。

不要忽视复盘的步骤,这是防止孩子再次犯错的关键。

孩子调皮该不该挨打 孩子调皮打一顿就好了(12)

参考文献:

父亲和母亲的身体管教与学前儿童外化问题行为的关系:儿童意志控制的中介作用.宋占美。王芳。王美芳

《非暴力沟通》

《陪孩子终身成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