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芙妮内幕(达芙妮40年轮回充满家族内斗)

01 开篇

本故事的主角为陈贤民、张文仪、陈明源、陈英杰、张智凯等5人。

达芙妮内幕(达芙妮40年轮回充满家族内斗)(1)

先交代下人物关系,张文仪,出生于制鞋世家,有两位姐姐,分别嫁给了陈贤民和陈明源。他们之间是姐夫、小舅子关系。

而他们的下一代陈英杰和张智凯、张智乔则是表兄弟关系,配角还有任贤齐、张国立、韩雨芹等。

达芙妮内幕(达芙妮40年轮回充满家族内斗)(2)

故事开始了。

02 达芙妮诞生

1980年,石油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席卷台湾,陈贤明失业了,在走投无路下,和大舅子张文仪筹资2000万元,共同创办乔志公司,进军制鞋业。

当时,台湾制鞋业经过20几年的发展,成了世界的制鞋王国。它产业成熟,鞋材优良,劳动力低廉,是世界知名鞋企的代工首选。

成立公司后,陈贤民、张文仪从代工做小众的护士鞋入手,成功打出了一片天地,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代工的品牌也多了。

但不到10年间,台湾的劳动力等各项成本提高太快了,而代工的利润又很低,很多台湾鞋业陷入困境,招工难,生产线停摆。

好在陈贤民和林文仪嗅觉敏锐,1987年,两岸放开探亲,38年的隔离政策结束,加之大陆在积极招商引资,陈贤民和张文仪便在香港创办了“永恩集团”,然后在 1988年,他们在福建莆田生产设鞋厂,成为第一批抢滩大陆的台商之一。

刚开始,他们在大陆依旧是做代工。有感于利润微薄,陈贤民和林文仪拉上亲戚陈明源一起商量,决定创办品牌。

那给品牌取个什么名字呢,他们几经讨论、商议,决定采用“达芙妮”这个神秘、浪漫、古典、女性化的名字作为品牌名称。

达芙妮内幕(达芙妮40年轮回充满家族内斗)(3)

达芙妮是古罗马(希腊)神话中最美的女神,常年生活在山林水泽之间,过着平静的生活。

有一次,太阳神阿波罗看到小爱神丘比特正拿著弓箭玩。他不客气地警告丘比特说:喂!弓箭是很危险的东西,小孩子不要随便拿来玩。

原来小爱神丘比特有两支十分特别的箭。凡是被他那枝用黄金作成的箭射到的人,心中会立刻燃起恋爱的热情。要是被那枝铅做的箭射到的人,就会十分厌恶爱情。

丘比特被阿波罗这么一说,心里很不服气。调皮的他趁著阿波罗不注意时,“飕”的一声把爱情之箭射向阿波罗。

阿波罗心中立刻对爱情有了强烈的渴望。正巧这时候, 美丽的达芙妮经过。

丘比特把那枝铅做的箭射向达芙妮。女神达芙妮立刻变得十分厌恶爱情。

这时候,被爱情之箭射中的阿波罗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达芙妮,立刻对她表示爱慕。

可是达芙妮却很不高兴地说:走开,离我远一点儿。说完,就往山谷里飞奔而去 。但荷尔蒙迸发的阿波罗紧追不放。

达芙妮越过旷野,穿过人迹罕至的树林,但追赶的脚步声愈加逼近。他一边追赶,一边恳求心爱的仙女放慢脚步。他担心女神会在石道上跌倒。

但奔逃的达芙妮根本不顾及这些,甚至没朝身后瞥了一眼。后来,她气喘吁吁地向她的父亲(河神)求救。她的恳求马上得到了回答。她很快发现自己如胶似漆地紧附地面,接着,娇嫩的皮肤上长出一层松软的树皮,秀发变成了树叶。最终女神达芙妮变成了一棵月桂树。

太阳神紧紧拥抱着树干,悲痛不绝。

看,这故事多美丽、浪漫、凄惨吧,把它作为女鞋的品牌名,很是贴合,且读起来也非常顺口。很容易让人一下子就记住。

好的名字就是成功了一半。1990年,达芙妮就这样诞生了。

达芙妮自1990、1991年初创后,其生产集中在福建莆田,但产品大量外销,外销的鞋子都是接国外的订单后,按照国外的图样生产。

03 小辈出山

1991年,22岁的陈英杰大学毕业了,在家族的强烈要求下,放弃自己心爱的音乐爱好,加入了永恩集团。

陈英杰的音乐细胞特别发达,学生时代就开始编曲、作曲,并逐步进入音乐圈中。他曾在赵传的红十字乐队学习过,称呼比自己大一辈的歌星齐秦为“小哥”。在一家乐器公司打工时,他结识了后来大红大紫的任贤齐,当时任贤齐是DJ音响师,陈英杰则当钢琴教师,俩人年龄相当志趣相投,可说一拍即合,成为无话不谈的知心“铁哥们”。

当年台湾风行乐队组合,任贤齐出了他的第一张唱片后,陈英杰、任贤齐等几位朋友便成立了一个名为“赤蛇”的摇滚风格的重金属乐队,担当键盘手的陈英杰跟着主唱任贤齐组团到各地演出。走唱间,认识不少演艺圈人士,陈英杰曾与伊能静传出绯闻。

陈英杰和任贤齐的友谊一直保存至今,一直是铁哥们。

达芙妮内幕(达芙妮40年轮回充满家族内斗)(4)

在达芙妮工厂里,陈英杰在作业班和工人们一起打样、制版,成天和牛皮、羊皮打交道。一般作业员三个月就会调换部门,陈英杰却在作业员的位置上干了足足一年多,后来他曾说过:“主要是长辈们想打磨我,要把我的性子磨掉,想让我明白职业之路是漫长的”。

1992年,达芙妮为了解决外销过程中剩余库存料的问题,决定做内销市场。那时内销的鞋子也照搬日本等国的式样,没有自己的鞋样设计研制人员。

达芙妮高层提出一定要有自己的设计研制能力,就提议陈英杰来做设计研制。于是,他到处去考察学习,还养成了到鞋店看鞋的职业习惯。就这样,陈英杰一手创建起了达芙妮的设计研制部门。

他们对女鞋进行分块设计,采用高贵而不贵、三包售后、扑天广告等策略,很快打开了销路,收获知名度。主要靠批发走量,业绩、盈利快速增长

其实这一切更得益于,1990年到1995年之间,国内改革开放后,多年积攒下来的女性消费潜力迅速释放,而达芙妮正好赶上这一波潮流,凭借着时尚的外观和高贵不贵的价格,成为当时家喻户晓的女鞋品牌。

1995年,达芙妮母公司永恩国际在香港上市。

04 独揽大权

上市后的第二年,达芙妮就开始大转型,从原来的批发商模式变成了直销零售。在张文仪的推动之下,达芙妮开始在全国设立直营门店。

达芙妮内幕(达芙妮40年轮回充满家族内斗)(5)

由于那时候企业的设计、生产机能稳定,品牌的发展完全依靠市场的拓展来实行,张文仪主管的市场部门,在整个公司中的话语权日益加重,野心大大的张文仪急于控制整个公司话语权。

据当时媒体报道,张文仪和姐夫陈贤民在企业上市后。曾多次在董事会上公然争执,焦点是达芙妮相关的人事和财务事项安排。

最后,作为姐夫的陈贤民为了不把企业搞黄,不得不褪去锋芒。1998年之后,陈贤民退出了管理层,多数时间留在加拿大陪伴妻儿,让张文仪一手操办公司大小事宜。

达芙妮内幕(达芙妮40年轮回充满家族内斗)(6)

但张文仪并没料到,挤走了姐夫陈贤民后,自己在达芙妮一手遮天的日子会结束得那么快。

由于只注重市场扩张,忽略了产品的质量和设计的稳定性,加上快速扩张带来的很多潜在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加之亚洲金融风暴影响,1999年,达芙妮发的业绩严重下滑。

另外,由于达芙妮前期大批的借款在这个时候需要偿还,张文仪又走了一步“臭棋”——将库存产品打折出售,这对达芙妮的品牌伤害异常严重。由于独裁管理,一批包括内销部总经理、销售总监、商品总监在内的集团高层纷纷跳槽。达芙妮陷入内忧外患中。

董事会不得不将远在加拿大的陈贤民,请出山来处理危机。

05 上位

面对张文仪留下的烂摊子,陈贤民做了两件事:一个是引入了达芙妮第二代妹夫陈明源的二子陈英杰出任总裁,希望年轻人的思想能改变达芙妮的沉闷现状;另一个就是对品牌和销售进行彻底的整顿。

2000年,陈杰英杰上马,从基础员工开始做起的他,经过多年的培养,已完全了解制鞋的过程与品牌行销的概念。陈英杰联手姑丈陈贤民,通过打造全新品牌形象,大力整合销售渠道,全力消化去库存,终于让达芙妮扭亏,挽回了败局。

陈英杰一上任便面临危机,当初达芙妮因以批发为主,庞大的库存造成不少压力,当时他力主发展品牌与自有通路,开始建立达芙妮自有的销售网路,并且将体质不佳的店关闭、并持续加码开店。

达芙妮第一代领导者定下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分销体系。在达芙妮,有直营专卖店、特许加盟店、代销联营、个体户代理等多种销售渠道形式,陈英杰经过调研,发现在二线及以下城市开店,租金低、坪效高,便逐渐从商场专柜中撤退,下沉到二三线的街边。

2002年,为业务多元化及扩张市场占有率,达芙妮积极代理国际品牌,为中国顾客引进多元化的外国品牌鞋类。达芙妮首先获得“adidas”的中国经销权,并于国内不同地区开设专门店及专柜。还积极进军台湾,并打入全球市场。

从2002年开始,达芙妮就以每年百余家的速度扩张,并且这一扩张速度持续了10余年之久。其采用“直营 联营 加盟”的方式开始攻城略地。

那个年代真的是多开店就能多赚钱。为了聚焦女鞋业务,达芙妮还请来了s h e做品牌代言人,专攻女鞋的渠道,市场低价,相对的时尚,以及从生产加工到终端销售全程可控的产业链,让达芙妮迅速崛起。

达芙妮内幕(达芙妮40年轮回充满家族内斗)(7)

“爱上SHE、爱上达芙妮” ,相信很多80、90后应该都耳熟能详。

在那时能有一双达芙妮,那绝对是高端、大气、时尚的代名词。多少人为此,都拼了命地施展十八般武艺,有的勒紧裤腰带生活,有的是向父母讨要,还有的是做兼职赚外快。

2004年,达芙妮号称中国每5双品牌女鞋中,就有1双来自达芙妮。在最巅峰时期,达芙妮1年能卖出5000万双女鞋,连续5年稳坐大陆女鞋第一品牌的交椅,市场占有率近20%,获封“大众鞋王”的称号

陈英杰掌权后,舅舅张文仪淡出了达芙妮。2003年,张文仪把81年出生的大儿子张智凯,安排到达芙妮工作,自己将重心转到台湾创办顺大裕公司。结果因假土地买卖、拉抬股票,骗取了巨额的财富,被判刑1年。

张文仪偷偷潜逃到大陆,在内地经商,除了发展达芙妮外,张文仪还投资酒店等等生意,赚得是盆满钵满。随后台湾方面继续调查张文仪,发现张文仪不仅仅潜逃,而且是卷走了上市公司92亿台币的资金。张文仪卷款跑路的事情也引起了巨大的关注。

3年之后,张文仪以为风声过去了,于是就从内地去了澳门,刚到澳门,张文仪就被捉了,之后被送回台湾,被判刑了3年。

达芙妮内幕(达芙妮40年轮回充满家族内斗)(8)

已经去坐牢的张文仪,在出事之前,就将自己所拥有的达芙妮股权转让给了自己的子女。而长子张智凯心计颇多,在2003年加入达芙妮集团之后,逐渐将弟妹手中的股权和投票权收集起来,成为张家在达芙妮名副其实的代言人。

自2000年起,在陈贤民和陈英杰联手整顿之下,达芙妮已风生水起,但受到僵化教条的家族企业决策制度、产品结构老化以及2008年下半年的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公司营收增速放缓,股价低迷。

陈英杰认为,公司的家族化管理方式无法被资本市场了解和认可,同时达芙妮的经营水平、供应链管理水平及运营效率也亟待提高。

2007年,陈英杰以达芙妮的发展需要第二次变革为由,说服了自己的姨夫陈贤民,选择放手去过退休生活,而他决定以调整股权结构为突破口,引入强有力的第三方投资者。

06 资本入局

2009年5月,达芙妮与著名私募TPG达成协议,入股达芙妮。

根据协议,TPG认购了达芙妮为期5年的价值5.5亿的无担保可换股债券,还获得2014年到期的1亿份每份可转换为一股普通股的认股权证。若所有债券及认股权证获全面行使,TPG将持有2.78亿普通股,相等于达芙妮经扩大后股本约14.5%。

而TPG获得的权利,则是向公司的董事会指派一名执行董事,并且安排财务和供应链的总管人选,帮助达芙妮建立符合现代化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供应链管理体系。

就这样,达芙妮由家族企业经营模式变成了一个成熟的上市公司体系。更重要的是,TPG给达芙妮带来了另外一个发展视角,那就是并购其他鞋业高端品牌,进入细分市场。

在TPG的安排下,达芙妮1.95亿港元收购富珍国际60%股权,进入中高端女鞋市场,富珍国际拥有200个销售点。并购后,富珍将运营6个中高端女鞋品牌,丰富了达芙妮的产品组合。

为了全心全意发展女鞋,同时代理的运动鞋服品牌式微,在那一年,达芙妮关闭了原先代理的所有Nike品牌销售点,还直接放弃续签大陆Adidas运动鞋经销商资格。

自TPG入股后,达芙妮的业绩确实经历了高速增长,在2012年达到了顶峰,而且受益于TPG带来的现代化管理理念,达芙妮的周转库存从180天降到了125天,成本开支降低了40%。

这一切都美好,好事一桩又接着一桩。

07 嫁入豪门

2010年5月12日晚间在台中某酒店的喜宴,场面热闹,12台宾利开道,席开百桌,达官贵人,娱乐界名人皆到场庆贺。新郎就是陈英杰41岁,新娘韩雨芹,28岁,没听说过,是吗,他可是张国立和邓婕的干女儿和唯一女徒弟。他俩成婚,算是那年的娱乐圈大事。又是一个18线女性成功嫁入豪门的经典例子。

达芙妮内幕(达芙妮40年轮回充满家族内斗)(9)

陈英杰原是不婚族,只爱和哥儿们喝酒寻开心,他不是和任贤齐是哥们吗,结果任贤齐给他介绍了韩雨芹,这个钻石王老五竟然破戒了,被韩雨芹迷得神魂颠倒,经过一年多友谊论证后,结婚了。

似乎冯仑说过的,凡是和娱乐圈女星勾搭上的企业家,下场几乎都不会好,起了作用。

达芙妮内幕(达芙妮40年轮回充满家族内斗)(10)

08 电商之殇

2003年淘宝诞生,随着电子商务和移动互联网工具的迅速流行,人们的购物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品牌纷纷开始积极拥抱电商,达芙妮也较早切入了电商领域,在2006年就成为第一批拥抱电商的品牌。达芙妮就入驻了天猫,并和京东、乐淘、唯品会等数十家线上平台达成合作。

当时,淘宝刚上线3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电商还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词汇。谈到买东西,消费者的第一想法还是去实体店,所以达芙妮线上的电商销售渠道并未带来多少收益。还有,达芙妮在战略犯了个严重错误上,只是把线上作为清理尾货的平台。

达芙妮内幕(达芙妮40年轮回充满家族内斗)(11)

随着接下来几年电商的迅猛发展,陈英杰有点着急了,又在TPG建议下,干脆玩大的,自建电商平台。

2009年9月,达芙妮斥资3000万元,和百度、台湾雅虎奇摩网上商城共同成立了电商平台“耀点100”。

时间不过半年,耀点100就把达芙妮等的首轮投资烧光了,但达芙妮非但没有及时止损,反而还要进一步深陷这个“泥淖”里。又再追加投入3亿元。在2011年底,它甚至关闭京东、乐淘、好乐等分销渠道,全力扶持耀点100。

正因为成立了这个自主经营的电商平台,二级市场普遍看好达芙妮,其股价迅速攀升,TPG趁机在股票兑换之后不断清盘,到2015年年底,其持有的达芙妮股份已经低于5%,从中赚得盆满钵满。

不到两年时间,耀点100就烧光了达芙妮投资的3亿元,净资产已经负3000多万元。而在2012年7月30日,耀点100更是直接被宣布中断网站运营。直至倒闭,耀点100还拖欠着达芙妮的部分借款。

09 疯狂开店

在那电商大好的几年里,陈英杰走了弯路,为了给资本市场呈现好看业绩,不得不疯狂在线下开店。。

最快的时候,2008年到2012年的5年间,达芙妮每年有将近800家新店开张,

巅峰时期的2012年,门店数量达6881家很快,达芙妮的门店遍布全国,要知道,在2003年,达芙妮的门店数才739家。

门店数量支撑起了营业收入的快增.,2012年,达芙妮国际实现营收105.29亿港元,盈利9.56亿港元。

不过2012年,事后证实是达芙妮的巅峰时刻了。接下来的直到2015年达芙妮的营收都没再增长过。

其实2008年之后,达芙妮的单店营收就没增长过,平均单店营收每年都在100万元左右。而过去十年中国的人力成本、租金成本都涨了好几倍,达芙妮单店营收却没增长。还有因门店扩张太快,品牌升级做得不好,加之电商冲击,大众消费习惯的转变。导致货品积压严重,货品周转从100多天上涨到200多天。

从2012年开始,达芙妮的销售费用几乎占到销售收入的一半;其次是存货走高,2013年达芙妮销售收入104.47亿港元,存货达到26.43亿港元,加上长达218天的周转天数,资金占压惊人。2013年第四季度,达芙妮就关闭了245间表现欠佳的核心品牌店铺。

面对庞大的库存,让达芙妮头痛不已,大家知道,谁清理库存越快,谁就能更快的复活。很多品牌会选择销毁库存,甚至减去商标再处理来避免库存流入市场

但达芙妮选择的是长期在门店打折促销,几乎每家店都配个音乐大喇叭,成天“折上折”声音不断,那简直就是把品牌形象往死里整。曾经,达芙妮的广告语“漂亮100分,美丽不打折”响彻南北,但无奈的去库存打折策略,却进一步扯下达芙妮的底裤。这一顿操作下来,达芙妮形象从一线女明星直接划到了土味小野模。

达芙妮内幕(达芙妮40年轮回充满家族内斗)(12)

即便达芙妮发售一些不打折的新款,也会被笼罩在促销的吆喝生当中,销量也很难上去。因为大家都有一个潜意识,怎么一天到晚打折,什么上新款了,不买,等着打折吧。

而且通过这种打折促销,线下的去库存必然会挤压新品的销售空间,新品滞销,这又陷入了一个库存的死循环。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作为曾经引领时尚尖端的女鞋品牌,这几年达芙妮鞋子的品质日渐下降,设计老旧,已经很难获得消费者青睐了。这几年风头最盛的当属运动鞋。除了健身之外,女性开始穿着运动鞋上班、约会,甚至搭配裙子或者西服。而达芙妮的鞋多以正装鞋为主,并且近年来,达芙妮的设计也开始跟不上潮流,被网友甚至戏谑其为“十八线县城style时尚

鞋子连打折了都卖不好,总得想想别的出路,转变品牌形象似乎成为达芙妮新的救命稻草。

摆脱低端形象的第一步是换logo。品牌“Daphne”从之前的大花变成简约大气的素色款,店面主色调也从之前的粉红、粉紫转为黑白灰,打造轻奢感。2014年同高圆圆共同创立高端品牌“圆漾Ondul '”,旗下还有高端品牌“爱意”,但没能扛起重振达芙妮的大旗。

其次是换画风。最显著的变化体现在达芙妮的广告上。达芙妮的广告放弃了传统的明星代言方式,而是聘请国外模特尝试营造一种国际感。

2016年,在陈英杰的主导下,达芙妮还参与了电视选秀节目《蜜蜂少女队》的制作,办起名为《ViVi美眉》的杂志,走多元化路线。打脸的是,达芙妮投资《蜜蜂少女队》还亏了2640万港元。2016年,达芙妮通过该节目获得的收入为3450万港元,经营费用却增加了6090万港元,多元化路线没走好。

达芙妮内幕(达芙妮40年轮回充满家族内斗)(13)

线上购物已成消费大趋势,达芙妮依旧试图在电商领域分得一杯羹,但为时已晚,看清现实的达芙妮从2015年就开始关店止损,当年达芙妮核心品牌业务销售点数目净减少805个。

2015年达芙妮国际出现首次亏损,为3.79亿港元。这成了陈英杰下台,他表弟张智凯上台的最佳理由和时机。

10 江山轮流做

2016年5月17日,香港上市公司达芙妮集团发布公告:宣布集团首席CEO张智凯同时兼任集团主席,集团原主席陈英杰辞任。

张智凯、陈英杰之间的交棒,是表兄弟间的交班。陈英杰的灰头土脸,彻底被表弟踢出了达芙妮。不知那个时刻,他的娇妻韩雨芹有没有哭到在马桶边,都怪冯仑那张乌鸦嘴吗?

陈家在掌权达芙妮15年之后又被张家逆袭,但张智凯上任后才发现,自己面临的是一个烂摊子。考验时刻到了。

首先引入第三方

陈英杰引入的TPG虽然已经撤股,但之前相关人事的安排仍在。张智凯必须要引入另外一个能与TPG打擂台的资本方,才能平衡双方在董事会内的影响。

在短短不到一个月,张智凯采用可转债的形式发布新的股、让威灵顿就以9%的持股成为达芙妮主要的4个股东之一。由于威灵顿是介于私募基金和证券公司之间的一个特殊投资管理机构,一般只做投资,不涉及企业的日常管理和决策,这在张智凯看来是一个非常符合需求的合作方。他认为自己大展宏图的时候到。

其次换供应链

甚至可能是因为“为了反对而反对”,张志凯将原来在达芙妮行之有效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废除了,替换成新的供应链管理公司做第三方的管理。

要知道,供应链的管理是一个长期磨合的过程,没有2-3年的磨合期出不来业绩。这就使得即使到了2019年的时候,整个达芙妮的供应链依然处于混乱的状态,去库存的时间几乎与2013年没太大变化

第三渠道改造、品牌升级

张智乔两兄弟上任后,加快了变革的步伐,对门店进行了升级,还有品牌标志的再设计,以及新广告片的拍摄,推动达芙妮与迪士尼、美国潮牌Opening Ceremony推出合作款,请当红组合火箭少女来代言。

达芙妮内幕(达芙妮40年轮回充满家族内斗)(14)

同时,一方面在不停的关闭线下的效益差的街边店铺,另一方面他又在购物中心等新的地点开辟达芙妮的新店,他认为线上渠道对于达芙妮这样的高端女鞋来说可有可无,所以在他的影响之下,达芙妮只是将线上的几个平台作为自己清理库存的工具。

但一切都于事无补,雪上加霜的是,张智凯听从了投资方威灵顿的建议,关闭了原来阿迪、耐克的代理渠道,专心致志做高端女鞋。

11 积重难返

达芙妮2016年的财报显示,创记录亏损8亿港币。

2017年,达芙妮再度亏损-7.3亿港币。

股价也持续下跌,在极其困难时刻,威灵顿却不管不顾地按计划抛售达芙妮股票。

致使股价一仙又再仙,市值不到3亿,只剩下巅峰时期180多亿的零头又零头。

为了挽救达芙妮的“颓势”,2019年,达芙妮转变销售战略,启动“轻资产”路径,决定将大部分直营店铺转化为合伙人制度或加盟制,并且大量清理库存,甚至选择了和南极人一样的方式,也就是“贴牌”。 但是,达芙妮的贴牌战略效果并不可观,2020全年的“贴牌”营收仅有520万元。

在2020年的中期业绩报告中,达芙妮宣布退出中高档品牌的实体零售业务(包括中国大陆及台湾),并关闭旗下所有其他品牌业务销售点。

达芙妮内幕(达芙妮40年轮回充满家族内斗)(15)

一路下来,确实惨兮兮。

自2015年起的近5年内,达芙妮逐年关闭了827家、1030家、1064家、1016家、2395家实体店,年均关店数目高达1256家,被大家调侃成了“关店王”。

自2015年起近6年内,达芙妮分别实现营收83.8亿、65.0亿、52.1亿、41.3亿和21.3亿元、3.64亿港币,实现扣非净利润分别为-3.8亿、-8.2亿、-7.3亿、-9.9亿、-10.2亿、-2.42亿港元,累计亏损达42亿港元。

达芙妮内幕(达芙妮40年轮回充满家族内斗)(16)

时间来到2021年中期,根据达芙妮发布的2021年业绩显示,截至上半年,收入为5040万港元,其中销售货品3560万,许可权费收入1480万元。蹊跷的是账上存货为零,是否表明达芙妮线上线下彻底干净了,生产归0,店铺归0,只收取贴牌费和许可费了。另有授权商经营的实体店约170家、网店约250家,注意“约”这个字眼,似乎说明了问题。但净利润却获得了4480万港元,原来达芙妮之所以能够扭亏为盈,主要是因为出售了莆田的部分土地和物业,获得了税前0.86亿元的收益。不过,濒临倒闭的达芙妮手上还是握有不少值钱的土地资源。

达芙妮不是第一家“没落”的鞋业巨头,与其齐名的品牌,百丽、富贵鸟也曾有着相似的经历。另外,在日化、商超、传统百货领域,也都有不少品牌出现类似危机。

必须承认,商业的残酷在于,再辉煌的品牌也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陨落。

即便品牌过去踩准了一次两次节拍,获得过辉煌。但是没有哪个品牌能够一直踩着节拍,唯一能做的就是拥抱变化,尤其是满足消费者需求、紧随消费习惯的变化。

这些品牌的倒下,也都是经济时代不断变化下所淘汰的必然结果,想要有良好的发展,便只有找准自身原因,跟进时代脚步共同进步才行。

一代鞋王达芙妮,用40年时间走了个轮回,中间充满着家族内斗、女星豪门、资本掠食、决策失误、电商打击等各种戏剧性的精彩,那大家认为,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达芙妮的基本落幕,欢迎一起谈论。

达芙妮内幕(达芙妮40年轮回充满家族内斗)(17)

 ——END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