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怎么分开的(一家人也说两家话)

作为英国“分而治之”的“杰作”,无论巴基斯坦还是孟加拉国都是英国殖民主义的受害者。但相比于印度,巴基斯坦与孟加拉国更大的悲剧在于:他们曾经因为英国的“媒妁之言”而强行结合,而这样的结合不仅没有让两国如胶似漆,反而因摩擦不断最终分道扬镳,并一度反目成仇。

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怎么分开的(一家人也说两家话)(1)

根据静夜史在孟加拉工作朋友的所见所闻,今天的两国虽然远隔千里相安无事,但彼此的芥蒂依然没有完全消失。某种程度上说,双方还存在着较多仇恨,尤其是孟加拉国对巴基斯坦。

1947年,在二战中元气大伤的英国终于接受现实,同意印度独立。不过作为国际驰名的“搅屎棍”,英国绝不甘心于云淡风轻的谢幕,于是英国抛出了“蒙巴顿方案”,推行印巴分治。

今天的很多人坚持认为南亚次大陆的宗教对立由来已久,英国不过是顺水推舟,所以将印巴对抗的责任推到英国人上是极其偏颇的。但现实情况是,无论印度的前身国大党还是巴基斯坦的前身穆斯林联盟都与英国密切相关。作为英国特色的殖民统治方式,分而治之绝不是心血来潮,所以印巴分治也不是一时兴起。

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怎么分开的(一家人也说两家话)(2)

在英国的主持下,除克什米尔外,南亚次大陆被分为巴基斯坦和印度两个自治领,虽然印度占据了南亚次大陆的大部分地区,加上尼赫鲁在印巴分之前强行索取西孟加拉和东旁遮普,使印度面积达到了298万平方公里。

但这并不意味着英国对印度有所偏爱,因为巴基斯坦的存在,对印度形成了两面夹击的战略优势。

此时的东孟加拉,因为穆斯林居多,被划入巴基斯坦,称“东巴基斯坦”。东巴基斯坦的存在,一来可以策应巴基斯坦本部,对印度实行东西夹击;二来几乎完全占据了恒河的入海口,使印度不得不面临借港出海的尴尬局面;三来则直接威胁印度的西里古里走廊,使印度随时面临国土被切割的巨大威胁。

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怎么分开的(一家人也说两家话)(3)

可以说,东西巴基斯坦的存在,让印度陷入了坐卧不安的战略被动中,实现了力量均衡的战略目的,加上克什米尔问题的存在,南亚次大陆陷入了无休止的动荡之中。

而占据战略优势的巴基斯坦也并不轻松,尤其是东西巴基斯坦的矛盾,更是削弱了巴基斯坦的优势,并给了印度反败为胜的宝贵契机。

在1947年巴基斯坦建国时,东西巴基斯坦之所以能够跨越千里拥抱在一起,根本原因在于伊斯兰教的共同信仰。但除了信仰,双方便几乎再无共同语言。比如东巴主体民族为孟加拉族,流行孟加拉语和英语,而西巴主体民族则为旁遮普族,流行乌尔都语。

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怎么分开的(一家人也说两家话)(4)

没有共同的语言和认同基础,东西巴基斯坦完全就是强扭的瓜注定不甜。

而比这种强行合体更要命的是双方的地位太过尴尬。虽然西巴面积远大于东巴,但却始终未能形成压倒性优势;而当时的东巴无论经济发展水平还是人口总量都远大于西巴。但因为西巴是巴基斯坦的政治中心所在地,所以掌握着巴基斯坦的几乎所有权力,这让被压制的东巴越来越不满,于是东巴谋求独立的声音此起彼伏,和西巴的矛盾越来越激烈。

加上印度的推波助澜,东巴和西巴终于剑拔弩张。

因为对西孟加拉的夺取,印度和孟加拉国的经济联系不断紧密,而因为印巴双方的水火不容,孟加拉国想要摆脱巴基斯坦的愿望越发强烈。而印度处于改善国土环境的需要,对孟加拉国独立运动的支持也可谓不遗余力。

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怎么分开的(一家人也说两家话)(5)

1971年3月25日,谢赫·穆吉布·拉赫曼宣布孟加拉人民共和国独立,随后遭到巴基斯坦的军事镇压,孟加拉国独立战争由此爆发。

虽然当时的孟加拉国根本不是巴基斯坦的对手,但印度却在苏联的支持下,悍然干涉孟加拉国内政,并挑起第三次印巴战争。

在印度强大的攻势下,巴基斯坦最终战败不得不接受孟加拉国独立的事实,印度由此扭转了被东西夹击的尴尬局面。

但独立后的孟加拉国过得并不如意,据静夜史的朋友讲,这里的居民虽然超过90%都是穆斯林逊尼派,但却几乎无欲无求,国家整体也非常贫困。因为被印度三面包围,孟加拉国几乎完全没有了安全感,这种对印度的极端恐惧使得孟加拉国不敢在国际社会有所“造次”。

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怎么分开的(一家人也说两家话)(6)

虽然和巴基斯坦有印度这个共同敌人,但1975年建交的两国关系并不是特别密切。因为和印度的西孟加拉有更多的联系,孟加拉国反而和印度关系较为“和睦”。

今天的孟加拉国,因为300多年的殖民印记,习惯了对包括英国在内的发达国家卑躬屈膝;因为20多年的合体历史,对巴基斯坦有较多恨意,尤其是巴基斯坦当年为镇压孟加拉国独立,制造了大量血案,这是孟加拉国人永远的痛;而因为被印度三面包围的尴尬态势,孟加拉人对印度的“怕”更多一些。

而对我国,孟加拉人经历了从不屑一顾到不得不尊重的转变,但潜意识里的地位仍然不如欧洲和日本。

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怎么分开的(一家人也说两家话)(7)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