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的广西玉林火车站(玉林改革开放40年)

火车站,是一个城市的窗口,也是人们出行接触最多的交通运输点之一。改革开放后,玉林站经过多次改造和扩建,得到了快速发展。

80年代的广西玉林火车站(玉林改革开放40年)(1)

80年代的玉林站老站房

启用于1985年的玉林火车站原站房,总建筑面积约3837平方米,候车能力约为1200人,日均发送旅客约6200人。

80年代的广西玉林火车站(玉林改革开放40年)(2)

旅客在站台上车

80年代的广西玉林火车站(玉林改革开放40年)(3)

旧站房里

工作人员在狭小的操作间内看监控

旧候车室和旧出站口

承载了多少人的记忆

THE SEA

jiju THE SEA

老照片是不是勾起了大家的怀旧之情?

随着时间的流逝

社会的发展

玉林火车站也引来了新的面貌

改革开放初期,火车速度还比较慢。家住玉林城区大理街的陈阿姨回忆,上世纪80至90年代,乘坐普通的绿皮火车到贵港需要三四个小时,乘客很多,车次却很少,很难买到坐票。“每次我带着两个孩子到贵港探亲,多数是买到站票,背着行李、拉着孩子在人群里挤,出门一趟感觉就一个累字。”陈阿姨说。

80年代的广西玉林火车站(玉林改革开放40年)(4)

玉林站老站房

80年代的广西玉林火车站(玉林改革开放40年)(5)

玉林站新站房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的火车也像追风一样不断得到提速,售票方式、各项服务也不断更新和进步。

“上世纪90年代,去火车站乘车,我大约要提前一个小时到站准备,每次出行都觉得很大负担。”家住一环路的王大叔同样感慨。过去,在节假日出行,排队买票、排队候车、排队上车;市民提着大包小包在火车站候车,找不到位置坐是常事,在售票厅门外、站房门口的空地上,常坐着因旅途疲劳而就地休息的旅客。“拥挤”,是很多市民对于火车出行的印象。

80年代的广西玉林火车站(玉林改革开放40年)(6)

新候车室宽敞又明亮

2011年,随着12306网站开通电话、网络订票、自助售票成为常态,旅客买票方式有了很大改变,铁路部门接着又开通“铁路畅行”常旅客服务和支付宝购票,更提升了旅客的获得感。

80年代的广西玉林火车站(玉林改革开放40年)(7)

玉林火车站的这些年来的

巨大发展和变化

你了解吗

一起来看一看吧!

1954年

玉林火车站开始建设。

1956年元旦

投入使用。

80年代的广西玉林火车站(玉林改革开放40年)(8)

2016年9月30日

玉林火车站新站房正式投入使用。新站房总建筑面积约1.78万平方米,是原站房建筑面积的5倍多。

80年代的广西玉林火车站(玉林改革开放40年)(9)

2016年12月30日7时22分

由南宁东开往玉林的D9681次列车从南宁东站驶出,标志着“岭南都会”玉林正式连通广西高铁网。

80年代的广西玉林火车站(玉林改革开放40年)(10)

2017年6月30日

由运美集团运营的北流市、容县、博白县、陆川县高铁无轨站、高铁接驳专线开始试运营,有效解决了玉林这4个县(市)500多万人民搭乘高铁列车“最先几公里”和“最后几公里”问题,群众出行换乘高铁列车更加方便快捷。

80年代的广西玉林火车站(玉林改革开放40年)(11)

2017年12月15日

2017年12月15日,玉林市火车站站前广场投入使用,站前广场是我市“十三五”改善民生、旧城改造、打造智慧城市、解决出行难、提升城市品质的自治区级重点项目。

80年代的广西玉林火车站(玉林改革开放40年)(12)

2018年1月30日

2018年1月30日,玉林火车站智能实名制核验闸机投入使用,旅客持二代身份证和车票即可“刷脸”进站候车。

80年代的广西玉林火车站(玉林改革开放40年)(13)

如今,玉林站新站房候车能力约3700人,日均发送旅客约11000人,自动(售)取票机、“人脸识别”进站闸机等设备投入使用,多处醒目位置设置了电子引导屏幕和进出站标识……从绿皮火车的人在“囧途”到动车的人在坦途,人们的出行方式经历着巨变,四通八达的铁路网承载着玉林人的梦想大步向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