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成语故事名字(三国成语故事肝脑涂地)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六十三回,发生在益州争夺战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诸葛亮、庞统和刘备。原文如下:

三国时期成语故事名字(三国成语故事肝脑涂地)(1)

玄德见庞统再三催促,乃引军前进。黄忠同魏延接入寨去。庞统问法正曰:“前至雒城,有多少路?”法正画地作图。玄德取张松所遗图本对之,并无差错。法正言:“山北有条大路,正取雒城东门;山南有条小路,却取雒城西门:两条路皆可进兵。”庞统谓玄德曰:“统令魏延为先锋,取南小路而进;主公令黄忠作先锋,从山北大路而进:并到雒城取齐。”玄德曰:“吾自幼熟于弓马,多行小路。军师可从大路去取东门,吾取西门。”

三国时期成语故事名字(三国成语故事肝脑涂地)(2)

庞统曰:“大路必有军邀拦,主公引兵当之。统取小路。”玄德曰:“军师不可。吾夜梦一神人,手执铁棒击吾右臂,觉来犹自臂疼。此行莫非不佳。”庞统曰:“壮士临阵,不死带伤,理之自然也。何故以梦寐之事疑心乎?”玄德曰:“吾所疑者,孔明之书也。军师还守涪关,如何?”庞统大笑曰:“主公被孔明所惑矣:彼不欲令统独成大功,故作此言以疑主公之心。心疑则致梦,何凶之有?统肝脑涂地,方称本心。主公再勿多言,来早准行。”

三国时期成语故事名字(三国成语故事肝脑涂地)(3)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刘备兵临雒城,远在荆州的诸葛亮夜观星象,发现此战将对主要将帅不利,建议刘备暂缓交战。庞统却认为这是诸葛亮担心被自己抢了头功而故意为之,便不断催促刘备立即进攻。刘备劝说无效,只得让庞统率部出征。最终,庞统中了张任的埋伏,在落凤坡下被乱箭射死。

三国时期成语故事名字(三国成语故事肝脑涂地)(4)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庞统口中的“肝脑涂地”, 原意为惨死,后指做事不惜一切代价,乃至牺牲生命。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中的“大战七十;小战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父子暴骨中野。

三国时期成语故事名字(三国成语故事肝脑涂地)(5)

庞统在雒城中箭身亡,这一点在历史上是毫无疑问的,因为《三国志•庞统传》中有着这样的记载:“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但庞统是不是如小说所言倒在落凤坡,这一点在史料中并无详细记载。不过,从地理位置上却可以一探真伪。落凤坡在今天的德阳市,而雒县则是如今的广汉市,两地相距二百多里,属于不同的地区。由此可以断定,小说中的描述属于艺术虚构,并非历史的真实。

三国时期成语故事名字(三国成语故事肝脑涂地)(6)

说完了庞统身亡之地,再来谈谈另外一个话题:既然在小说当中司马徽有“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一语,为何刘备坐拥诸葛亮和庞统这两大谋士,却只能偏居一隅呢?其实作者在书中已经给出了答案。

三国时期成语故事名字(三国成语故事肝脑涂地)(7)

上面曾经提过,庞统之死是因为诸葛亮看出了进攻雒城将面临的危机,但庞统却认为诸葛亮是怕自己抢了头功。这个细节虽然不长,但寓意深长。笔者认为,作者通过这个情节是想告诉读者,一旦出现相互猜忌的现象,就算能人再多没用,诸葛亮和庞统就是典型的例子。否则的话,他就没有必要设计出这样一个贬低庞统的情节出来,大可按照史实进行描述。不知这个看法大家是否认同?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