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奥张权(双奥人李辕我见证了祖国的强大)

4月8日上午,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作为冬奥会四场开闭幕式的工作人员之一,李辕在看完整场表彰大会后表示:“特别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整体办奥人员工作的认可,我感到特别自豪。”

李辕是中国农业大学的辅导员,去年十月份,他入选了北京冬奥组委国家体育场开闭幕式的运行团队,成为演出仪式处的主管。直到现在,他仍未结束他的冬奥之旅,他承担着冬奥会场馆的后续整理和恢复工作,他说:“这段时间里,我每天都过得很充实。”

双奥张权(双奥人李辕我见证了祖国的强大)(1)

李辕与残奥会火炬合影。受访者供图

与时间赛跑的人

作为冬奥组委开闭幕式工作部演出仪式处的主管,李辕主责冬奥会开幕式演出仪式运行工作,向上要与主创团队、各分场导演对接运行计划,向下要对所有与演出仪式有关的工作进行梳理和执行,落实到每一位演职人员和服务保障人员身上。“我承担的是一个腰部角色。”李辕说。

冬奥会演出的相关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从去年10月份接到工作任务开始,李辕几乎没有离开过办公室。他说:“我们需要与分场导演对接,落实创意方案并且制定每日运行计划,确保排练和开闭幕式当日,国家体育场内演出仪式各项工作的顺利运行。”有时候,李辕需要与十几个业务领域进行工作对接,常常从白天忙到夜里,“工作完一抬头,可能天都黑了,每天只吃一顿饭是常有的事情。”

“在舞台上,每分每秒都是宝贵的。”李辕说,他已经很久没有过过周末了,每天早晨八点,到晚上十二点,他的工作时长在15小时左右,“我的头脑里已经没有星期几的概念了,只有冬奥会开幕式的倒计时还有多少天,离闭幕式还有多少天。”

在李辕的社交平台上,展示着一张他举着奥运火炬的图片。他说:“当我第一次看到主火炬的点燃方式时,我也被开幕式上这一颠覆性的点火方式所震撼。”李辕是最早现场看到点火方案的一批人,直接参与到火炬点燃环节的运行工作中,“本次点火方式是百年奥运史上独具一格的创新,众所周知历届奥运会的主火炬点燃都是开幕式的核心亮点,自然也引得公众的高度关注,为了确保点火方案不会提早泄露,即便是面对至亲和朋友,也不能吐露任何内容,把保密工作做到最后,把精彩留给全世界。”

那时候,距离冬奥会开幕式不到三个月时间,李辕顶着压力,他说:“可能导演需要的是一个创意修改,比如和平鸽的表演形式,这些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我们需要第一时间与多个业务领域进行沟通,确保配合的业务领域明确修改方向,最终得以按期呈现主创团队和分场导演想要的效果。”

办一场惊艳的演出

每一场惊艳的演出背后,是李辕和团队成员无数次的准备和预演。1月22日,是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第二次全要素彩排,包括烟花、运动员入场,彩排的要素基本齐全,不巧的是,1月21日晚上,北京下了一场大雪,整个地屏被积雪覆盖。

“虽然我们之前做了遮挡装置,但是22日当天零下几度的气温,地面还是出现了结冰现象,为了清理雪水,就耽误了22号白天的排练。”在这个节点上,李辕与各业务领域协调情况,通力合作,一起检验突发情况下的应急措施是否到位,“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经历,因为我们没有人能知道2月4日当天是否还会有降雪天气,如果有,我们要如何应对,都在这次彩排中得到了宝贵的处理经验。”

从22日中午开始,李辕所在的演出仪式处就一直与各个业务领域进行协调,启动应急预案,调配人力,对舞台进行快速清理,他说:“直到当晚的彩排,基本实现了开幕式的要求,这也检验了我们与各个业务领域之间的沟通成效,从一开始的不顺畅、不明晰,到最后对自己的工作流程得心应手的状态。”

双奥张权(双奥人李辕我见证了祖国的强大)(2)

李辕和演出仪式领域部分工作人员合影。受访者供图

为了能够确保排练期内,分场排练和联排日的全要素彩排可以顺利进行,演出仪式处牵头与场馆内各业务领域之间组建了“排练调度会机制”,每天下午5点会在线上或线下,与场馆内十几个业务领域负责人员,沟通排练过程中需要对接的工作,而李辕作为演出仪式处开幕式运行主责人员,主持了60余场调度会,自仪式日当日之前,调度会不分节假日、双休日,几乎风雨无阻。李辕说:“之后的闭幕式和残奥开闭幕式,我们也吸取了第一次的经验,确保演出顺利进行。”

保证安全的演出

此次表彰大会上提到,“如果疫情应对也有金牌,中国应该得到一枚。这枚金牌属于全体办奥人员!”这句话对于李辕来说,是对自己工作的极大肯定。

李辕提到,此次冬奥会开闭幕式首次采用了闭环管理模式,应对疫情防控这道大关卡,对他和整个团队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他说:“要保证每一位来到鸟巢的人员,都能开开心心表演,平平安安回家。我们需要安排出一条非常缜密安全的流线,确保闭环外的演员可以在封闭舞台区进行表演,同时保证闭环内的运动员可以在鸟巢内出场和展示,他们不会出现密切交集,能确保两个群体绝对的安全。”

双奥张权(双奥人李辕我见证了祖国的强大)(3)

李辕与运动员备场区标识合影。受访者供图

实现如此多人的流线管理,执行起来是非常困难的。特别是此次冬奥会闭幕式上,是有史以来运动员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李辕说:“从原本预估的800人,到最后实际出场人数2000人,这对我们的管理工作是一次很大的挑战。”

李辕提到,闭环管理,是一个底线工程,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一人一策,团队需要对场内的每一个演职人员的动态情况,进行研判,在不可控的情况下,就需要把相关人员纳入闭环管理,保证万无一失。“非常庆幸,到最后都没有出现破环现象,我们顺利地完成了四场开闭幕式,这对我来说记忆深刻。”李辕说。

闭幕式上的一个细节,让李辕很受感动。当时,有一个闭环内的通道没有及时打开,而演出已经开始,如果不打开会影响后续活动的进行。“我们工作人员是属于闭环外的,按道理不必进入到闭环内,但是我们想去打开那个通道。”与安保人员进行沟通后,李辕和几名工作伙伴,几乎是没有迟疑地,表示愿意进入闭环,只求演出顺利进行。他说:“一旦进入闭环,就意味着我们要被隔离起来,但是大家都表示愿意承担这个高疫风险,来确保闭幕式的所有环节顺利进行,所以书记说的这枚金牌,我认为所有办奥人员实至名归。”

双奥张权(双奥人李辕我见证了祖国的强大)(4)

张艺谋导演于工美附中画作上签字。受访者供图

见证祖国和自己的成长

“我见证了祖国的强大,也见证了自己的成长。”

这是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结束当晚,李辕在社交平台上写下的话。2008年,李辕还在上初中。他作为展示特色艺术的演员,参与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的垫场表演,虽然留下的影像资料很少,但在李辕的回忆里,当时的表演情景还历历在目。

如今,李辕重回鸟巢,以高校思政教师之名,参与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相关工作,他的身份,也从舞台上的演员变成了舞台下的工作人员。身份的改变,意味着更大的责任。李辕说:“起初作为一名学生演员来到鸟巢,我其实是一名被服务的对象,只需全神贯注在舞台上进行展示,而在舞台下,我就是一个提供服务的人,我需要服务好运动员、演员、仪式人员三个重要的人群,让他们享受其中,身份上的转变是最明显的,不是想着怎么去享受奥运会,而是自己能为奥运会带来什么。”

双奥张权(双奥人李辕我见证了祖国的强大)(5)

中国农大教师李辕,带着与少年时不同的身份与心境,时隔14年重回鸟巢。 受访者供图

如果说,十四年前站上鸟巢舞台的李辕,还是一名懵懂少年,那么现在忙碌在鸟巢各个角落的他,心境已经全然不同。他说,我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也随着时间的迁移,在发生变化。“作为一个学生演员,我更理解当时的心态,就是终于有一个机会让世界看到中国了,所以我们要把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一股脑地向世界展示。”

李辕说,现在不一样了,我们变得更加从容,“特别是这次冬奥会开闭幕式的文艺展演中,我们没有大的篇章,没有沉重的历史,而是每一个中国老百姓耳熟能详的生活细节。我们不再需要向世界展示我们的灿烂文明了,因为我们足够自信,世界足够了解我们。”

认可,让他成为更好的人

就像在表彰大会上说的那样:“四场开闭幕式精彩纷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题贯穿始终……诠释了新时代中国可信、可爱、可敬的形象。”李辕说,这段话给他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在字里行间,书记都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这对我来说,是最让我激动的一个认可。”

四场开闭幕式,近半年的工作周期,李辕在自己的岗位上,用专业和细心,处理好每一件事,向全世界呈现了近乎完美的演出,他说,表彰大会上将工作人员的工作总结到“冬奥精神”的范畴,是最让他意料之外的事,“当自己的工作有幸被涵括进某种精神,并在将来,作为一个蓝本供人参照和学习的时候,我感到特别自豪。”

“书记在表彰大会上提到了谷爱凌,这点也让我认识到,一名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榜样,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李辕说,这将是自己今后思政课堂上的典型案例,“一名中国青年阳光、自信的形象,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这也是我今后在工作中会去强调的东西。”

到了四月底,李辕的冬奥之旅就要结束了,他说,2022年的这个冬天,将永远成为他生命中最特别的一个冬天,“从接触奥运,到参与奥运,我不断刷新对祖国的认识,完成自我的成长,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带着这段宝贵的经验,应对工作和生活里的每一个挑战,成为更好的人。”

新京报记者 陈璐

编辑 唐峥 校对 卢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