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大兴安岭特大火灾案例分析(1987年大兴安岭特大火灾的回顾)

最近发生的俄罗斯商场大火又让我想起了1987年的大兴安岭特大火灾,对于这次火灾以往的认识就停留在林区吸烟引燃森林大火这个层面上,没有想到太多,当时我还是年幼无知,除了恨肇事者不该在林区抽烟以外,没想到更多。昨天看了郑焕能教授1980年在《东北林学院学报》上发表的“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火灾规律的探讨”一文,才又查阅了相关资料,不由得对郑教授的治学严谨和林火管理水平感到钦佩,历史没有假设,但是历史上的惨痛教训值得吸取。

郑焕能,林火管理学说创始人,1929年生,江西进贤人,1953年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大学生中的幸运者,被分配到林业部热带司,成为首都公民。但是他响应组织号召,去了东北从事林火管理教学,他认为北京虽然好,但是没有大森林,只有投身大森林的怀抱,才有用武之地。1972年开始任林业部森林防火攻关课题负责人,1980年11月因到林区考察一连几个月奔波劳累而双目失明。当时他靠着微弱的视力写下了《如何防止大兴安岭火灾》的报告,失明以后他靠着背脑海中的教案来教学,是有名的盲人教授。

1987年大兴安岭特大火灾案例分析(1987年大兴安岭特大火灾的回顾)(1)

林业资源

我国是一个森林火灾多发的国家,1955年的时候,年平均发生火灾15000次,年烧毁林地80万公顷,为此提出了“无森林火灾竞赛活动”,并下发了“关于严防森林火灾的指示”,有的地方连续十几年没有火灾,比如青阳县九华乡联盟社就12年未发生一次森林火灾,其经验值得借鉴。大兴安岭地区自1966年以来,年年都有火灾,到了1987年时候已经有700-800起火灾了,因此这次特大火灾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火灾发生率从60年代的31.3%到70年代的68.7%,燃烧率从60年代的6.6%到70年代的93.4%,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70年代林区人口剧增,原则上“对入林人员应颁发许可证”,但执行难度很大。大兴安岭是个聚宝盆,有各种珍禽异兽、中药材、金矿和林业资源,因此盲流非常多,最多的时候有20万,截止1987年5月初,流动人口还有1.9万人,这些人不少是凭借个人关系做季节工和临时工的,虽然漠河县政府曾于1987年出台了“禁止私自招用和清理自流人员”的文件,但是并未严格执行,因此,火源增多了。

除了不明火源以外有四大火源,即雷击火、机车喷漏火、吸烟和烧荒。其中吸烟属于非生产性火源,造成这次火灾的几个起火点中,有一个就是清林作业人员王保敬休息时抽“逍遥津”,没有及时踩灭烟头。另一位直接肇事者汪玉峰,河北农民,时年19岁,也是表姐介绍来的盲流,刚上班13天,违规使用割灌机,加油太多,着火后没有及时灭火。

1987年大兴安岭特大火灾案例分析(1987年大兴安岭特大火灾的回顾)(2)

红色和绿色

这篇文章的最后提到了设立机械防火站和加强航空护林建设,当时看起来还是很超前的。防火的基础工作不到位是造成这次特大火灾无法短期内扑灭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兴安岭林区属于林业部直属,地方行政归黑龙江,版图又属于内蒙古,因此体制上存在缺陷,虽然林区里有标语“饭可以不吃,火不可不防”,然而防火设施和制度都不完善。事发前,侯学煜教授曾提出大兴安岭林区缺乏足够的瞭望塔、汽车、摩托车、电台和防火公路。1987年3月,林业部刚刚将76人建制的专业森林警察队伍撤销,5月6日产生了八级大风,山火很快就烧到了漠河县城,漠河县全城都是木头房子,木头院墙,院里和房里都堆着木材,一旦起火就将火烧连营,这跟日本关东大地震时木结构房屋变成一片火海差不多。火讯传到大兴安岭地区防火中心时,漠河县错误估计形势,竟然没有申请支援,想自己扑灭大火。5月7日下午六时,漠河县城升起一个几十米高的巨大火柱。5月8日当大火离弹药库只有几十米远时,各级领导还为了如何打火争论不休长达两个小时。当大火到达塔河县时,就如同倚天而立的巨大丧幛,这已经是“火啸”了。

1987年大兴安岭特大火灾案例分析(1987年大兴安岭特大火灾的回顾)(3)

森林山火还不同于我们平时见到的火灾

这次大火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5亿元(时价),死亡211人,过火面积133万公顷,使得地球上1/19的森林资源消失,事发后林业部部长杨钟被撤销部长职务,许多人员被处理,一些“主犯”在2008年被宣告无罪。漠河县人一度不敢在街头吸烟,黑龙江省保险公司赔付了1.18亿元,是当时最大的一笔赔付。事情过去许多年了,尚有许多不解之谜,因为这次森林大火已经不能用常理所能想象的火势蔓延来解释,只有亲历者才能体会到特大森林火灾的恐怖,火灾持续21天后,随着人工降雨和大范围降雨的降临,这场大火终于熄灭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