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键盘侠为什么变多了(为什么键盘侠会那么多)

网络键盘侠为什么变多了(为什么键盘侠会那么多)(1)

这是 哟西心理 的第 47 篇新知

阅读仅需 8 分钟

作者| UC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

“键盘侠”

这个话题

常刷微博的你

在评论区总能发现那些

二话不说就开喷

只会BB的键盘侠

而且你会发现

键盘侠真的有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这里面涉及到一种心理学效应——网络去抑制效应(Online disinhibition effect)

网络键盘侠为什么变多了(为什么键盘侠会那么多)(2)

1.什么是网络去抑制效应

网络去抑制效应(Online disinhibition effect)是指人在网络环境中表现出不同于面对面交流时的行为,包括放松、较少的约束感和较开放的自我表达(Sular,2004)

简单来说,就是网友们会在网络上说一些面对面不敢说的话,还有就是会做一些平常不会去做的事,表现出更多的攻击性、去个性化和高自我表露性。

什么意思?

看到好看的po主

可能就会说“一看就知道是整过的”

看到有钱的年轻女性

就会说“要不被包养,要不出来做”

遇到强奸等刑事案件

就会说“女的穿得那么暴露,活该被强暴”

这些“键盘侠”在现实生活中不一定那么能喷和那么敢喷,但是他们在网上,却能随意说出这些粗鲁的话语、苛刻的批判以及充满仇恨和怨气的言论。

这些在现实社会中不会表现出来的语言行为,却能够在网络上随意表达的,就是网络去抑制效应的表现。

这就是为什么,你在网上可能会特别苛刻的原因。

2.为什么会出现去抑制化?

在网络去抑制效应的研究中,出现过不同的理论解释,像:

去个体化(De-individuation)理论

“社会线索减少”理论(Reduced Social Cues,RSC)

社会呈现度理论(Social Presence Theory)

自我意识二因素论(Two-component self-awareness model)

对去个体化效应的社会身份解释(Social Identity Explanation of Deindividuation Effects,SIDE)

……

网络键盘侠为什么变多了(为什么键盘侠会那么多)(3)

其中,社会身份解释理论(SIDE)属于去抑制化的新近解释理论。

首先,在这个理论下,我们会有两种身份,一种称之为个人身份,而另外一种身份,则是社会身份。

而我们在网络中,大部分都是匿名化的。因为匿名,会让我们对自己的个体性缺乏关注,从而导致我们社会身份的激活而不是个人身份的激活。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身份的激活会促使我们使用与凸显的社会群体有关的规范来指导行为。

所以你会发现,所有的键盘侠,都有站队,他们有属于自己群体的言论。

例如,那些diss女性衣着性感导致被性骚扰的键盘侠,他们站的就是“荡妇羞辱*”(slut shaming)的队伍。

荡妇羞辱的群体,会把女性不符合社会期待的一面拿出来指责,所以你能够见到的就是键盘侠们对女受害者的单方面批评和嘲讽。

网络键盘侠为什么变多了(为什么键盘侠会那么多)(4)

明白这个逻辑了吗?

简单来说,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网络去抑制效应,是因为网络给人带来匿名性,而这个时候你会做一些更加符合群体指导的行为。

“匿名”和“群体”,让你觉得自己不用再遵守社会的规范,不用再受到他人的评价和指责,完完全全释放自己。

(就像是去影像店买Av和直接上pornhub付费看av,你会选哪个?)

*荡妇羞辱:荡妇羞耻(slut shaming)是一个概念,用来描述使一个人,尤其是女性,为自己的某种性行为或性欲感到羞耻或低人一等的行为。

这种性行为或性欲被认为是背离了传统的性别期望,或者被认为是不自然、违反教规、不道德的。

女性遭到“荡妇羞耻”的情形的例子有:衣着性感从而违反了公认的着装守则、要求避孕、婚前性行为、随意性行为、从事性工作、被强奸或性骚扰。

简单来说,因为女性的性经历、性行为或者性欲不符合社会期待,去贬低、嘲讽、侮辱她,就是在对她进行荡妇羞辱了。

基本上,在所有性侵或者性骚扰的案件下,都能看到荡妇羞辱的评论。

3.怎么打破这种去抑制化?

怎么打破这个去抑制化的问题,其实社会一直在做。

怎么说?那就是,现在互联网中需要实名的地方越来越多了。

当个人身份跟网络中的社会身份重合度越来越高时,那么这种去抑制化的现象,自然就会减弱。

但这真的是大家想要结果吗?

网络键盘侠为什么变多了(为什么键盘侠会那么多)(5)

这篇内容,与其说如何让他人减少去抑制的行为,倒不如说,要意识到自己的去抑制行为。

在网络中,你随便怼人、嘲讽、攻击、责备、谩骂、看黄色小电影、诋毁国家之类的。

但是在现实中,你会这么做吗?

大概率不会。

最重要的是,网络去抑制效应,会出现在CMC*的交流中,也就是说,你就算是用着微信QQ,也会出现这种效应。

所以这个时候,你每发表一次评论、每表达一种观点、每做出一种行为之前,都不妨先看看自己是不是去抑制化了?

最后想问问大家:

你们还见过哪些去抑制化的行为吗?

欢迎在留言区评论。

*CMC:指人们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交流,即computer mediated communication。

相对应的是面对面交流(face-to-face,FtF)。

网络键盘侠为什么变多了(为什么键盘侠会那么多)(6)

UC说:

网络中的去抑制化,暴露的是你最原始的欲望。

参考资料:

John Suler(2004).The Online Disinhibition Effect.

CyberPsychology & Behavior 7(3):321-6

王静,师家升,余秋梅(2007),导致网络去抑制行为的原因理论综述,哈尔滨学院学报,28(7):14-17

朱韩兵(2008),网络行为的去抑制化分析综述,宿州学院学报,23(3):36-3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