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麻坨制作方法(湖南还有人会做吗)

湖南麻坨制作方法(湖南还有人会做吗)(1)

儿时不识元宵味,当今谁知社丸香

早想写一篇吃社丸的帖子(家乡话社叫sa,丸说yuan,社丸叫sa yuan)。读罢网友《社饭,一道久违的美味佳肴》,再次引起了我写社丸的兴趣。

翻了翻万年历,发现正月的岁时民俗特多。如正月初一,称“大年初一”、“岁首”,人们为“慎始”、“求吉”而禁忌繁多。初二是出嫁闺女回娘家,曰“回门”。初三叫“小年朝“、“赤狗日”。初四灶君下界,灶王爷查点户口。初五”破五”、“五穷”,百事禁忌初五后可破……进入二月,有两个民俗,初一为忌鸟日。晨起,农民用粑粑粘在枯枝上,遍插田间或园内,俗言可粘鸟嘴,使之不食禾苗,不毁谷种。初二,古称中和节、“龙抬头”。其间有个春社,立春后第一个戊日即是。今年正月初七立春,第一个戊日是正月十四,公历二月初十。老家是蚩尤故里,老祖宗宋代奉诏从江西迁徙而来,传承了春社吃社丸的习俗(类似于三月三,荠菜煮鸡蛋)。到时,家家会吃社丸。为何吃社丸?老辈人说,惊垫后万物苏醒,蛇类开始出洞,吃社丸就像用米粉耙耙粘鸟嘴,社丸可以堵蛇洞(土话蛇眼),防蛇出洞伤人。

湖南麻坨制作方法(湖南还有人会做吗)(2)

儿时农村条件差,但几户人家会有一副专用来磨粉的公用石磨。为了吃社丸,每户农家会根据家庭人口,提前一、两天把粉磨好。虽然秈稻米没粘性,但有经验的家庭主妇知道做社丸的诀窍,否则社丸硬梆梆梆的,少有滋味。做社丸,大都由家庭主妇操手,即先把水烧开,放入少许干粉,乘热用筷子迅速和成糊糊状,土话叫打千子。然后将千子和干粉放入大钵子里反复搅和,不能太干也不能太湿。无论家庭条件如何,一般会做两种社丸,一种比鸡蛋稍小,一种同当今城里人吃的元宵差不多大(小时未见过元宵砣是啥样)。条件好的家庭,会在大社丸中放自家熬的红薯糖、或片糖、或腊肉,这样的社丸才松软香甜。社丸煮好后,一人一碗,有大有小。大人吃社丸,小的一口或两口一粒。小孩吃社丸特认真,先用筷子将社丸夹住,左看看右瞧瞧,然后用舌头慢慢舔汤水 ,再将社丸咬破津津有味品尝外溢的糖汁,一小口一小口将社丸吞下肚。最后一个节目,是孩子们眼睜睜望着铁锅上粘的锅粑粑,父母细心用锅剷刮下来,然后公平地给每个孩子分点。这锅耙有点咸、有点油腻、有点铁鯹气,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吃完社丸,有无用社丸堵蛇洞那是大人的事,用不着孩子们操心的。

湖南麻坨制作方法(湖南还有人会做吗)(3)

当今常听人说,药补不如食补。旧时,农村谈不上药补、食补,最补的是一日三餐添饱肚子,大米就是最好的补品 。小时候,农村小孩有尿床的毛病。如果那天吃了社丸,百分之百立竿见影可睡个安隐觉,床铺绝对是干干的。条件好的家庭,除了春社,平时一年内也会做一、两次,以给家人补些营养。我们村里,原来有个庵堂叫龙幡寺。每到古历六、七月青黄不接,有婆婆佬佬总说自己脚疲手软,旁人劝说她磨点米粉,提几个蛋去庵堂烧香,土话叫烧胎。和尚将鸡蛋用钱纸裹着,有的鸡蛋一烧炸开了,有的不炸,和尚据此可说出一些子寅卯丑的事情。农妇高高兴兴提着米粉和鸡蛋回家,将米粉搓成丸子,再加一两个烧过的鸡蛋,吃后第二天就来了劲,说是菩萨显神,其实是心里和米粉丸、鸡蛋起作用。小时候感冒,父母就给犯病的孩子煮罐子饭,煮熟后放点盐和猪油一拌,吃起来那个香味,至今还记忆犹新呢!因此,小时候一不舒服,就会撒娇要父母煮罐子饭,实际上是小孩乘机找个解馋的由头。由此可见,旧时春社家家户户吃社丸,固然同民俗有关,但在那物资缺乏的旧时代,以此为家人找个食补由头,恐怕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现在物资丰富,鸡鸭鱼肉样样不缺,即便是天麻、阿胶之类也不稀罕,尚不知家乡还有人会做或还吃社丸否?!

作者丨梅山儒公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

湖南人都在看

湖南麻坨制作方法(湖南还有人会做吗)(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