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都吃过哪些奇特口味的粽子(古代也有花样粽)

苏轼画像 明末陈洪绶绘端午假期,吃粽子是国人必不可少的习俗采访中,青年文化学者侯印国告诉记者,古人也很会玩,晋代在粽子里加入中药,可以治小孩尿床,“美食博主”苏东坡还吃上了杨梅馅的粽子,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你都吃过哪些奇特口味的粽子?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你都吃过哪些奇特口味的粽子(古代也有花样粽)

你都吃过哪些奇特口味的粽子

苏轼画像 明末陈洪绶绘

端午假期,吃粽子是国人必不可少的习俗。采访中,青年文化学者侯印国告诉记者,古人也很会玩,晋代在粽子里加入中药,可以治小孩尿床,“美食博主”苏东坡还吃上了杨梅馅的粽子。

青年文化学者侯印国告诉记者,粽子出现很早,粽字最早写成“糉”,《说文解字》说“糉,芦叶裹米也”。古代也叫“角黍”,是用茭白叶包上黍米,做成牛角状。西晋时期江苏人周处的《风土记》记中就说“仲夏端午,方伯协极,烹鹫,用角黍,龟鳞顺德”。在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清楚说明用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或棕榈叶形状食物,所以称“角黍”或“粽”。

据说现存最古老的粽子,发现于宋代古墓。2010年12月在德安县城郊发现一座宋代古墓,据今已有700多年。据考古学家研究,墓主是宋朝宁国府通判、国史周应合之女周氏,下葬时间是公元1274年。

墓中发现的这两个粽子,是因为墓主人辞世时没有赶上端午节,后人们便随葬了两枚粽子,以贡墓主享用,供奉两枚粽子也有寓意成双成对、吉祥如意的意思,这对粽子同时也是全世界发现最早的实物粽子。

粽子中可以加入的“配料”很多,和月饼一样,今天的商家开发出五花八门的粽子。但不同于月饼在古代品类相对单一,粽子古代确实有各种独特馅料。侯印国说,其中最早使用的是中草药。从晋代起就流行给粽子里加入一种名为“益智”的中药,据说这种药材可治小儿尿床,有很实用的作用。当然,人们更重视的是它名字的寓意,人们相信这种粽子可以让孩子更加聪慧,流传到后代,又因为“粽”和“中”字同音,人们又开始推崇“状元粽”。今天市面上流行的“粽状元”(谐音“中状元”),也算是流风余绪。

古代还有把各种果干放进粽子里的,苏轼还吃起了杨梅粽。《玉台新咏》中所收《旧共内人夜坐守岁诗》中说,“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后来苏轼曾借用过这个典故,在元祐三年所写的端午帖子中说,“不独盘中见卢橘,时于粽里得杨梅”。

苏轼的帖子词中不仅有各种粽子,还写了粽子的吃法。《太皇太后阁六首》之二:“朝来藉田令,菰黍献时芳。”其中“菰”是指茭白,别称高笋,果实称“菰米”,菰叶可用于包裹粽子;“黍”是指煮熟后有黏性的黄米,“菰黍”即菰叶包裹的粽子。《夫人阁四首》中“五綵萦筒秫稻香”,是指竹筒中装有高粱、稻米,竹筒外缠裹五彩丝线的杂粮粽。《皇太后阁六首》之五写了包有杨梅的水果粽:“不独盘中见卢橘,于时粽里得杨梅。”

宋代的粽子中不仅加有果脯或蜜饯,还有“或加之以枣,或加之以糖,近年又加松、栗、胡桃、姜、桂、麝香之类”(吕原明《岁时杂记》)。《皇太后阁六首》之三写了粽子配冰酒:“翠筒初裹楝,芗黍复缠菰。水殿开冰鉴,琼浆冻玉壶。”其中“翠筒”就是如今的竹筒饭,是粽子的原型之一,古称“筒粽”,以苦楝子叶包裹。“芗”同“香”,古书上也指紫苏之类的香草,“芗黍”即香米,以菰叶缠裹,做成粽子。“冰鉴”是古代一种装有冰块的大口容器,可以冷藏食物。这些帖子词绘成了一幅“端午食粽图”:端午佳节,在临水的楼中,桌上摆满了筒粽、水果粽、香米粽等各类粽子,盘中盛着枇杷(诗中称“卢橘”)等时令鲜果,还配有冰镇酒水,足解夏日之热。

到了唐宋时期,粽子种类已经非常丰富,有角粽、锥粽、菱粽、秤锤粽、九子粽、松粟粽、胡桃粽、姜桂粽、麝香粽等等名目。这些名字有的是因为配料,有的则是因为造型。所谓的九子粽,就是九只粽连成一串。

(来源: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记者张楠)

【编辑:符樱】

【来源: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