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学无术道德经(道德经无为而无不为)

不学无术道德经(道德经无为而无不为)(1)

道德经:为学日益。

译文:求学的人,其情欲文饰一天比一天增加。

  • 虽然只是四个字,但是所讲的意思一点也不简单,通俗来讲,求学问的人随着不断地学习,知识越来越渊博,知道的东西也越来越多,那么受到的诱惑也就越来越多,贪欲也会越来越多,当然贪欲也有善有恶,因为随着知识的增加,人的智慧也在增长,为了让自己生活的更好,或者是为了为百姓或者国家贡献一份力量,都是欲望;恶的贪欲,比如利用所学的知识损人利己,甚至损害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只为满足自己的私欲。

不学无术道德经(道德经无为而无不为)(2)

道德经: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译文:求道的人,其情欲文饰则一天比一天减少。减少又减少,到最后以至于“无为”的境地。

  • 求道和求学的人不同,求道之人是要把自身的贪欲“损之有损”, 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日渐减少,减少又减少,减少人们在求学过程中增加的私欲,每天都减少,直至消解,求学和求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是求学只会令自己知识渊博,但不会让自己减少私欲,更无法悟道,而只是求道,若是没有知识的积累,那么智慧无法得以提升,对于大多事物就无法理解,会让自己显得很茫然无知。

不学无术道德经(道德经无为而无不为)(3)

  • 要想达到“无为”的境地,为学和为道缺一不可,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求学每日增加的是知识和智慧,以及私欲,求道每日减少的是私欲,令自己返璞归真。而之前章节我们就讲过,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不妄为,不会任意的去干预事物的发展,这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的方法是迎难而上,而老子的方法是“曲则全,枉则直”,绕开问题亦可达成。

不学无术道德经(道德经无为而无不为)(4)

道德经: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译文:如果能够做到无为,即不妄为,任何事情都可以有所作为。治理国家的人,要经常以不骚扰人民为治国之本,如果经常以繁苛之政扰害民众,那就不配治理国家了。

  • 当一个人达到“无为”之境时,必然是没有私心的,那么他的言行举止,都是在教化,都是对大众的 一种影响,这种影响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人,而令他人自然而然的形成习惯,如果是这样,那么他根本就不需要刻意的去做什么,反而没有做不到的事情,而百姓都会说“我自然”——这就是我们本来的样子。

不学无术道德经(道德经无为而无不为)(5)

  • 当治理国家的人达到“无为”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所做的任何事都不居功自傲,不会觉得自己做了多么了不起的事情,非要接受百姓的赞扬,因为这都是顺势而为的事,越是看的平淡,反而得到的尊重越多,正如“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上行下效,最终达到的是“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对于任意妄为,朝令夕改,时常颁布繁杂政令的人来说,那就不适合治理国家,这样的人只会适得其反,违背百姓的意愿,令百姓疲于应对苛政,势必会更加混乱。

不学无术道德经(道德经无为而无不为)(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