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系舟境界(不系舟微博舟船之辩)

我的昵称为“不系舟”,本来图像取自南京总统府的石舫。用了近两年多,很多博文都以此图为标识而发表的。

不系舟境界(不系舟微博舟船之辩)(1)

每次去南京,都会到此走走。瞧瞧这艘“不系舟”。

但因旧图像底色太暗,经朋友批评,改成颐和园的石舫为昵称图案。

不系舟境界(不系舟微博舟船之辩)(2)

以上为不系舟昵称的头像图案,取自颐和园的西洋石舫。一场甲午海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就剩这艘石舫。

末代皇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这样深度地描述:甲午战败,大清水师覆没。就剩下这艘石舫,作为那场不堪回首海战的见证与回忆。

不系舟境界(不系舟微博舟船之辩)(3)

所谓“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常出门者,对此有所理解。到现代,地上走的,水里行的,天上飞的。不一而足。

《礼记 · 中庸》所谓 :“舟车所至,人力所通”。陆地上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车马,到了水上,则为舟船。就舟船而言,舟比船的资格要老得多。

不系舟境界(不系舟微博舟船之辩)(4)

段玉裁(1735 - 1815),清代文字训诂学家、经学家。江苏金坛人氏。乾隆举人,龚自珍外公。

〔清代〕学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古人言舟。汉人言船”。从古代文献的使用而言,先秦时期多用“舟”,汉代以后用“船”逐渐多了起来。

不系舟境界(不系舟微博舟船之辩)(5)

“不系舟”三字的英文为Non - moored boat

不系舟,典出《庄子· 列御寇》: “巧者劳而知其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熬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熬游者也”。比喻自由自在,无所牵挂。〔唐代〕白居易《适意》有诗云 :岂无平生志,拘牵不自由。一朝归渭上,泛如不系舟。

不系舟境界(不系舟微博舟船之辩)(6)

以上截引自掘作《不系舟出处简介》。

一说到独木舟,自然就连想到《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凭一己之力将一棵大树砍倒,然后凿出一艘独木舟的故事。遗憾的是独木舟凿好后,发现无法将独木舟移到海边。可见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通盘考虑周全,否则就要犯鲁滨逊的错误。

不系舟境界(不系舟微博舟船之辩)(7)

古代先民驾着独木舟从福建闽江口出发,先到达台湾岛。然后再从台湾散布到南岛诸岛。

几年前曾与二兄在陈朝云陪同下参观昙石山博物馆。看到福建先民驾着独木舟漂洋过海到达台湾,然后从台湾再到达南太平洋诸群岛。掀起“南岛海洋文化”。但其源头在福州白沙昙头。

不系舟境界(不系舟微博舟船之辩)(8)

以上便是古人驾舟泛海的独木舟。

所谓“南岛文化”,又产生了“南岛语言”。最著名的法属领地塔希堤(Tahiti)是南岛文化中的代表者。“塔希堤”台湾又译为“大溪地”,是法属波利尼西亚向风群岛中的最大岛屿。

不系舟境界(不系舟微博舟船之辩)(9)

据我所知,在鸭绿江上放排是非常危险的行业。

在南方江河上,时常会看到船屋。放排工从上游将砍伐的木头编成木排运到下游,他们会搭建船屋随着原木漂流到下游木材转运站。以便途中生活使用。

不系舟境界(不系舟微博舟船之辩)(10)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以上为藏人用牛皮制作的牛皮筏。在陕西黄河上也有用羊皮筏作为渡舟工具的。

不系舟境界(不系舟微博舟船之辩)(11)

今天再花一点时间,将原文不足之处一一补上。成为完整的一篇“不系舟”博文。

不系舟境界(不系舟微博舟船之辩)(12)

《尔雅 · 释水》曰 : “天子造舟,诸侯维舟,大夫方舟,士特舟,庶人乘泭”。

不系舟境界(不系舟微博舟船之辩)(13)

以上为三国“火烧赤壁”图,赤壁之战,奠定三国鼎立的局面。

“造舟”是指将很多船并排相连形成浮桥,《三国演义》中曹孟德“火烧赤壁”不是吃了大亏吗?

不系舟境界(不系舟微博舟船之辩)(14)

维舟近高岸,散步出平陆。春气浮野田,细麦青如沐。行行入岩径,人家聚山腹。笑语空外飘,炊烟澹相属。

不系舟境界(不系舟微博舟船之辩)(15)

王维舟(1887 - 1970),原名天桢,四川宣汉人。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和护法运动,任靖国军团长。

“维舟”将四条船相连,“方舟”将两条船并连;“特舟”指一条船。“泭”指竹木筏。

不系舟境界(不系舟微博舟船之辩)(16)

竹筏是古老水上运载工具。发展至今,竹筏不再局限于交通使用。

不系舟境界(不系舟微博舟船之辩)(17)

在武夷溪乘竹筏也是很惊险的享受。筏工还兼讲解沿途风光。

在武夷溪流上坐竹筏是很不错的娱乐方式,即竹筏漂流。人生有幸“到中流击水,浪扼飞舟”。

不系舟境界(不系舟微博舟船之辩)(18)

记起当知青时曾经放过竹排。先在小溪上游垒坝蓄水,然后破坝放水。借助水力,将竹排冲到闽江。

现在的建筑行业所使用的脚手架大多用纲管架替代,这样毛竹的使用量大为降低。客观上对于森林资源和水土流失起到保护作用。

不系舟境界(不系舟微博舟船之辩)(19)

这是挂在我家的一幅世界名画《梅杜萨之装》。

说到筏,就不能不说到世界名画《梅杜萨之筏》。在画中,当人类面临死亡时,一切真善美恶,尽显淋漓。

不系舟境界(不系舟微博舟船之辩)(20)

〔明代〕沈周所绘的《京口送别图卷》中的相送船上的国画与上面的西洋画《梅杜萨之筏》实在没得比。

不系舟境界(不系舟微博舟船之辩)(21)

以上为浙江跨湖桥遗址出土的独木舟。

这段文字不仅反映了历史上特定时期不同阶层在渡水工具方面的等级差异,同时也说明那个时期的“舟”规模较小。故只能采取并舟方式扩大其规模,增加其稳定性。

不系舟境界(不系舟微博舟船之辩)(22)

“舟”可用在动作行为方面,表示跟船有关的乘船渡水、操舟、用船运载等意思。

不系舟境界(不系舟微博舟船之辩)(23)

《诗经 · 邶风 ·谷风》: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诗中“方为筏,舟为船”。

《礼记 ·祭义》曰 :“是故道而不径,舟而不游”。这里的“舟”指乘船。已从舟过渡到船了。〔唐代〕柳宗元《饶娥碑》: “娥父醉渔,风卒起,不能舟,遂以溺死”。

不系舟境界(不系舟微博舟船之辩)(24)

同是唐人李翱作《故东川节度使卢公传》有“后米斗及二百,商人舟米以来者相望”。这里的“舟”亦指用船运载了。

不系舟境界(不系舟微博舟船之辩)(25)

“舟”由指船进而也表示形状或功能跟船类似的物件。比如古代的尊、彝等器物的托盘即称为“舟”。

不系舟境界(不系舟微博舟船之辩)(26)

《周礼· 春官· 司尊彝》: “司尊彝,掌六尊六彝之位”。因古代祭祀、朝聘、宴享之礼多用其器。

仅就“盘”字,上面一个舟字即表形,下面一个皿字即表意。

不系舟境界(不系舟微博舟船之辩)(27)

《周礼 · 司尊彝》载 : “裸用鸡彝、鸟彝,皆有舟”。其状呈鸡鸟形状的彝器皿,用以盛酒。与之类似,后世又出现了“茶船”或叫“茶舟”,是放在茶碗之下。

不系舟境界(不系舟微博舟船之辩)(28)

用于承托茶碗的碟子。因其形状狭长似船,故有其名。

在汉字发展史上,“舟”字还可作为部首使用。属于这个部首的字,多与船有关。比如“舱、舰、艘”等。

不系舟境界(不系舟微博舟船之辩)(29)

空荡的江河上停泊着一只空船,正如那句唐诗“野渡无人舟自横”那样。给人无尽的惆怅与寒意。

在唐诗中描写舟船最为有名的莫过于韦应物的“野渡无人舟自横”。

不系舟境界(不系舟微博舟船之辩)(30)

〔唐代〕诗人韦应物所写“野渡无人舟自横”诗作书法。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不系舟境界(不系舟微博舟船之辩)(31)

以上为〔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的配画。

画中突显“江枫渔火对愁眠”。然而船到姑苏城外时,寒山寺的“夜半钟声”却是虚的。只能在想象中去品味了。

不系舟境界(不系舟微博舟船之辩)(32)

〔唐代〕张继《枫桥夜泊》诗的书法欣赏。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不系舟境界(不系舟微博舟船之辩)(33)

以上为苏州的一处石舫不系舟

我多次到过苏州,每次到苏州都要去“不系舟”上走一走。

不系舟境界(不系舟微博舟船之辩)(34)

以上为南京煦照不系舟。

我已将江南各地的不系舟全部游览遍了,收集成本文不系舟专辑。

不系舟境界(不系舟微博舟船之辩)(35)

我以为这般石舫还是加个棚子为好,否则只能算个平台。

福州鼓楼欧冶池也有一艘没有棚的石舫不系舟。经过整治,欧冶池水质好多了。而且面积扩大了,算是一处不错的公园。

不系舟境界(不系舟微博舟船之辩)(36)

这处不系舟算不算全国最小,不妨也寻觅去看看吧,究竟能不能排上号。

这艘不系舟容纳不了几个人。舟泊在一口方塘内,活水涓涓,从水渠向外细流。

不系舟境界(不系舟微博舟船之辩)(37)

这石舫竟让乾隆既欣且惧。也许正是深植于人心中的“君与民,舟与水”的古训,使不系舟多层含义。

〔清〕乾隆廿二年(1757年),乾隆南巡至南京。看到太平湖上的不系舟,也许想到唐太宗“民如水,君如舟”的比喻。触景生情,欣然提笔,重题舫名“不系舟”。

不系舟境界(不系舟微博舟船之辩)(38)

上图为扬州曲院风荷石舫的近影。

它之所以有名,源自〔唐代〕李珣《南乡子 · 乘彩舫》: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游女带花偎伴笑,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

不系舟境界(不系舟微博舟船之辩)(39)

各处的不系舟有各处不系舟的特色。

这上下两幅为我收集的江南几处“不系舟”图片特选。永远留在这里成为人生旅途的美好记忆。

不系舟境界(不系舟微博舟船之辩)(40)

中式园林与西洋园林的最大区别在于,小桥流水、自然恬静。

“不系舟”已然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点缀之物。人工造景不自然少不了它。

不系舟境界(不系舟微博舟船之辩)(41)

这幅图选自掘作《共田小筑》的插图。收录在此,作为本文的结尾。寓意“人生无常,漂泊不定”之意。

延平梅山坡府学书斋 2022年11月11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