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时节天转凉注意保暖(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寒露时节天转凉注意保暖(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1)

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八节气,太阳黄经210°。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

编辑:邱写写

今年的霜降日在10月23日,已经过去了几天,如今的气温也真的是不负众望,一跌再跌,东北的最低气温早就已经跌破了0℃的大关。

在这个秋冬换季的时候,宝妈们也感到很蒙圈。现在给娃穿羽绒服,似乎有点太早,穿夹克又太薄,到底应该穿啥好呢?

寒露时节天转凉注意保暖(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2)

秋冬季节的过渡期:霜降时节如何给娃穿衣?

十月的末尾,对北方人来说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要问为什么的话,因为还没有供暖啊!

锐雯家的宝宝刚1岁,话还说不利索,这阵子降温迅速,家里老人把孩子的棉衣棉裤、羽绒服全都找了出来,给孩子捂得里三层外三层,都快裹成粽子了。

孩子捂得小脸发红,锐雯也挺无奈的,劝说道:“妈,孩子在屋里不用穿那么多!”婆婆却不以为意:“现在没供暖,屋里多冷呢,穿少了感冒咋整!”

寒露时节天转凉注意保暖(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3)

这一来二去,别的孩子没感冒,偏偏就锐雯的宝宝感冒了。心急如焚的锐雯带宝宝去看医生,眼尖的医生立刻就发现了问题所在。

“现在白天十几度,不用棉袄配马甲,孩子体温调节能力弱,穿太多、出汗多,反而容易感冒。”医生仔仔细细地给婆婆科普了一番。

寒露时节天转凉注意保暖(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4)

穿得太多,危害也多

有一种冷,叫奶奶觉得你冷,但其实给娃穿得太多,反而可能对身体有害。显然现在这个季节确实蛮冷的,但是保暖也要有个度。

◆ 影响身体发育

小婴儿穿太多,捂得身体动弹不得,不仅会阻碍宝宝四肢活动,影响孩子的运动发育,严重情况可能会捂成关节错位,这可不是什么小事。

寒露时节天转凉注意保暖(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5)

◆ 娃更容易感冒

虽然霜降时节确实蛮冷的,而且现在还没有供暖,室内温度也不高。但也不至于把过冬的大棉袄、二棉裤全都掏出来。

孩子穿太多,捂得浑身冒汗,更容易受风着凉,免疫力也会下降,就宛如给感冒病毒开了一扇门,更容易被冷风侵袭感冒。

寒露时节天转凉注意保暖(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6)

霜降时节,宝宝的保暖穿衣守则

其实不论是现在的秋冬交际,还是任何时节,判断孩子冷暖的方式,都是通用的。

宝妈用手来试探宝宝的后脖颈,如果温热,则说明宝宝不冷不热;后脖颈凉说明宝宝冷了;后脖颈出汗、潮乎乎的,则说明宝宝热了。

寒露时节天转凉注意保暖(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7)

新生儿

月子里的新生儿,穿衣薄厚参考“比大人多一件”,这个时期的宝宝汗腺不发达体温调节能力也比较弱,需要多穿一点,但不要穿得太多,宝宝出汗了就多啦。

0~2岁婴儿

出月子以后,宝宝的体温调节能力已经有所升高,和大人穿同样厚度的衣服就可以了。

鉴于宝爸、宝妈和奶奶三个人,或许会穿出三个版本来,建议心率较快、产热较多的小婴儿们,参考宝爸的穿衣厚度。

寒露时节天转凉注意保暖(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8)

2岁以上幼儿

这个阶段就不用多说了,小宝宝们自己会张嘴说冷热,爸妈们听从宝宝的意愿就可以了,可千万别硬给宝宝塞衣服哦。

寒露时节天转凉注意保暖(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9)

霜降时节穿衣小诀窍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秋冬的交际,霜降时节确实比较寒冷,怎样穿才能保证做好保暖呢?

寒露时节天转凉注意保暖(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10)

▼ 叠穿不出错

薄衣叠穿不仅是一门时尚,还是保暖的妙招。对于现在10℃左右的天气,宝妈们可以给娃外穿薄棉袄、呢大衣,里面穿毛衣 衬衣,或者是坎肩 保暖内衣。

小马甲、小坎肩可以给宝宝穿起来了,叠穿大法是最不容易出错的,即使宝宝热了,脱掉其中的“加塞”,也不会感到太冷。

▼睡袋用起来

不管天气有多冷,小宝宝们踢被子都是一样的无情,为了防止宝宝踢被子着凉,睡袋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寒露时节天转凉注意保暖(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11)

睡袋有不同的厚度、不同的款式,建议选择无袖、无绳子、无帽子的睡袋,保暖性好,又不至于太热。

  • 室内温度15℃的情况下,可以给娃挑选2.5Tog的睡袋,里面带有夹棉,保暖的效果较好。
  • 南方地区冬天的室内温度,可能会跌破10℃,可以在睡袋的基础上,再给宝宝盖一层薄被,保暖和防踢被都可以实现了,还可以防止蒙被窒息,实用性也比较强。

小岛今日话题:你所在的地区现在温度多少,孩子们穿的多吗?

孕育岛,一个专业的孕产、育儿团队,多平台优质创作者,关注我,孕期营养健康、孩子成长教育,给您专业指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