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来自于频繁受挫并不断战胜挫折)

如何做到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来自于频繁受挫并不断战胜挫折)(1)

育邻梦

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来自于频繁受挫并不断战胜挫折

心理承受能力,使个体面对逆境时所表现出来的承受与调节自我情绪的能力,主要包括适应力、忍耐力、战斗力等等,心理承受能力是个人心理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准。“心理承受能力”与“心理素质”一样,是反应个人适应生活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心理承受能力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① 狭义心理承受能力。即巴甫洛夫所说:“人类大脑神经系统的耐受性大小、强弱以及兴奋和抑制之间的平衡性是不同的。有的人耐受性高、兴奋和抑制平衡力强,他们能够承受较大的刺激,这样的人心理承受能力强;而有的人则相反,他们不能承受大的刺激,其心理承受能力弱。”② 广义心理承受能力。可以理解为个体对挫折、对苦难等非自控性环境信息理性接纳、容忍、处理的程度,即人总有自我肯定、自我鼓励等战胜困难的积极性倾向,总是自然地以自己的标准作为衡量事物的依据。如果事物不以自己的标准来发展,就会产生否定、排斥的看法。在这个意义上,如果一个人以绝对的我向性来支配自己,他们不能操纵不同于自己的事情,然后出现严重的社会不适应,也可以说他的心理承受力弱;相反,如果一个人以因势而变、以接纳的方式处理非自控性事物,他就能够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力,进而通过经历挫折增强其自身心理承受能力。

心理承受能力的强弱是个人社会生活适应性的重要标志,一个具备强心理承受能力的人才能够如同青松那样历经风霜、雨雪而不被折腰,具备强心理承受能力的人才能够不轻易向生活低头,才能在成长之中越挫越挫越勇、越挫越强。那么,作为老师【包括但不仅限于家长、老师和兄长】该如何引导孩子,帮助他们建立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呢?

如何做到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来自于频繁受挫并不断战胜挫折)(2)

试飞才能飞的刚好

试压循序渐进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挫折是滋生勇气的营养”“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挫折是人生成长历程中必须正面迎战的。正如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都必定会翻山越岭、跨越江河湖泽,解决的办法就只有一个,那就是逢山开洞、遇水架桥。成长生活中的办法总比困难多,但是也不能将困难一下子就增大到无法承受的程度,就如同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样,需要小步快走、先借鉴模仿、后逐步从小工程开始自主建设。教导孩子学习成长同样如此,需要给予孩子成长进步的压力,但是试压过程需要“循序渐进”。

南瓜承压的故事: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曾经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试验。试验人员用铁圈将一个小南瓜整个箍住,以观察南瓜在逐渐长大时对这个铁圈产生的压力究竟有多大。他们估计南瓜最多能够承受大约500磅的压力,实验的第一个月,南瓜承受了500磅的压力;实验到第二个月南瓜已能承受了1500磅的压力;当南瓜承受到2000磅的压力时,试验人员不得不对铁圈加固,以免南瓜将铁圈撑开。

​最后,当研究结束测算时,这个南瓜承受了超过5000磅的压力才产生破裂。然而,当试验人员打开南瓜时,发现它已经无法食用,只见南瓜里面充满了坚韧牢固的层层纤维。刨开泥土一看,南瓜为了吸收充分的养分,以便突破限制它成长的铁圈,它的根须都往不同的方向伸展,已延展到很远很远,一测量,超过了数万英尺,结果这个南瓜的根遍布了整个花园的土壤。

南瓜尚且能力在“循序渐进”受力的情况下能够承受如此惊人的压力,那么人呢?我们对自己能够承受多大压力毫无概念。但有可以肯定的是,人是世界上最高等级的动物,承受的压力一定会比小小的南瓜大。因此,只要采取适当的训练方式与方法,拥有坚韧不拔的成长意志、志在必得的成长信念就将如同“探囊取物”,就能在社会生活中做到攻必取、战必胜。

如何做到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来自于频繁受挫并不断战胜挫折)(3)

练习须“循序渐进”由易到难

承压能力是历练出来的

生命在面对困难挑战的时候有且只有两种选择——战斗或逃避。人类在面对生活困苦的时候同样只有战胜困难或被困难吓倒两种结果,战胜困难是生命延续的基础。因为,在漫长的人类进化史中,那些不能勇于战胜困难的祖先们已经远去,而今天人类的后裔都是那些勇于战胜困难的祖先一代又一代的延续下来的,也就是说我们的血脉里流淌着的基因基础是战胜困难。

1、跌倒再爬起来是学习成长的常态

跌倒是生活的常态,爬起来才是生活的姿态,人生就一场穿越荆棘与泥泞道路到达梦想圣殿的旅途。成长前行的旅途中磕磕绊绊必不可少,还记得小时候练习走路的场景,有谁不是在跌跌撞撞中学会了奔跑;练习讲话之初总是磕磕巴巴,不知道这个怎么说,那个说的又不对,一会儿又在跟着坏孩子学着说脏话......

成长路上没有常胜将军。胜败乃兵家常事,诸葛亮足智多谋,用兵如神,也有街亭之失;拿破仑纵横驰骋,威震欧洲,最后兵败滑铁卢。唐代大诗人杜牧写过一首满怀豪情的诗:“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告诉人们,胜负输赢不可预料,不要太计较成败得失,而要以一种不生气的心态去看待。胜利了固然万分欣喜,但不能够骄傲,骄兵必败;失败了,虽然十分难受,也不应该气馁,只要继续努力,卷土重来也说不定啊!

《真心英雄》

在我心中 曾经有一个梦

要用歌声让你忘了所有的痛

灿烂星空 谁是真的英雄

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

再没有恨 也没有了痛

但愿人间处处都有爱的影踪

用我们的歌 换你真心笑容

祝福你的人生从此与众不同

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

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

不经历风雨 怎么见彩虹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把握生命里每一次感动

和心爱的朋友热情相拥

让真心的话 和开心的泪

在你我的心里流动......

人们常说在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能够经历跌倒再次爬起来前行的人才能够见到雨后的彩虹、才是真英雄、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楚汉之争中的刘邦,多次被对手打的七零八落、溃不成军,但是他能够知人善用最终一次又一次扭转败局,问鼎华夏江山;相反,项羽则凭借个人勇猛极少经历失败,前期事业发展的顺风顺水、未曾品尝过挫折的苦涩。最终被汉军围困垓下、兵少食尽,忽听四面楚歌并最终“霸王别姬”,一代将星就此陨落。

如何做到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来自于频繁受挫并不断战胜挫折)(4)

教育赋予成长的信心与承压能力

2、教育降低成长试错成本,赋予生命承压能力

教育活动的终极目标是赋予孩子们认知世界、融入群居生活的本领,引导孩子适应成长环境并习得从环境中获取成长养分的能力。俗话说:“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全世界新生命降生之时几乎是完全相同、平等的,他们没有财富多寡的差别、没有信仰差别,无贫富、贵贱之分。但是,随着成长时光的变迁,社会生活中无论以多大的区域做对比,都不可避免的产生穷人和富人之分、贵人和贱人之差,还有愚人和贤人之别。造成这些差别的根源,就在于他们出生之后从父母那里继承了不同的生活、学习习性,在与父母朝夕相处的生活中通过模仿父母的行为习惯给自己的生活添上了习惯的印记,比如饮食习惯、作息习惯、文化语言习惯......从父母那里模仿的生活习惯影响着每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对待学习的态度、对待世界万物的态度,造成了每个人不同的人生行为习惯、不同的人生性格。教育节省了每个人亲自去试探生活、认知世界的时间和物质成本,前人总结的生活智慧能够更好的帮助每个人成长、成才,让更多人能够“站在巨人肩上成就巨人”。

“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里。”“天下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是变化的,人类社会同样随着时光流逝而变,每天都有大量的新知识、新技术被创造,这一切都源于人性对成长的不满足,人们在不断的追求更好。“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诺基亚: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我们输了;柯达曾经统领全球的胶卷巨头倒在了自己开创的数字技术之手。时代在进步、历史在向前发展,只有树立危机意识、适应时代的潮流,不断试探、创新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未来很有可能没有稳定的工作,不断学习、试探、创新将是拥抱时代进步的主旋律。

教育授予人们智慧知识,更赋予人们适应生活的智慧,是人们习得心理承受能力的试验田,比如学习成长中并不是所有事情都能如愿,学习任何一项技能都必须经历无数次的“刻意练习”;成长中并不是每件事情都能成为第一,成长中随时都有人在超越我们,只有不断奔跑才能保持相对成长位置不变;生活不是一个人的随心所欲,每个人都必须与同伴儿通力协作才能获得更好.....“诺贝尔奖”是全世界上地位最高的奖项,“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一直被人们所崇敬。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记者问其中一位:"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 记者感到非常惊奇,又问道:"为什么是在幼儿园呢?您认为您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诺贝尔奖获得者微笑着回答:"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俗话说,“育林先育苗,育人当育小。”“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教育打开人生成长的“心门”、用智慧知识的“星光”为孩子指引成长方向,运用道德与律法标准为孩子修剪枝叶。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学习并不局限于知识,更需要全面提升个人适应社会生活的综合能力;教育的内容并不只限于课本,课本是对生活智慧的总结和汇编,最终仍然需要回归到生活之中。教育传授给孩子们社会中已经成熟的智慧知识,更为孩子们通过现有智慧知识组合、创造指引方向。

如何做到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来自于频繁受挫并不断战胜挫折)(5)

实践提升成长信心

在生活中提升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俗话说:“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虽然人是天生的学习“专家”,但是天生懒惰也是人的天性。人类的学习成长必定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下、被监督、能感受到即时的成长反馈的情况下才能“持之以恒”。因此,无论在什么时间家长和老师为孩子营造学习成长环境、对孩子的成长监督、给予孩子必要的成长反馈都非常重要。

1、营造恰如其分的学习成长环境

环境是生命成长过程中的基础,每个人都必定生存在相对特定的环境之中。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生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我们能够看到历史上的很多名人多有“扎堆”现象,从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百家争鸣”,隋唐初期的“关陇贵族集团”,文学史上的时代性代表作唐诗、宋词、元曲,商业史上的晋商、徽商,到今天全国不同地区的商业带、城市群,无一例外都具有“群聚效应”。无论是人才涌现、文化导向,还是政治、商业行为都特崇拜“人多力量大”,也就是时代与环境弄人。《孟母三迁》告诉我们为孩子选择好的成长环境是教导孩子成长成才最好的方式和方法,每个孩子的成长活动都与他所生活的环境“息息相关”。

人生的成长行为是可塑的,这是孩子学习成长的基础,也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根本。孩子就如同一颗种子,充满了生长力量与无限的成长可能,父母的爱育将孩子带到人世间,为孩子开启了成长之门。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活动的起点、基点和终点。家庭是社会中最小的组成单元,是社会协作的根基,每个人都成长于一个特定的家庭之中。家庭教育指特定家庭中,父母及其成年家长对未成年孩子、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影响成长所进行的教育互助活动。其目标在于为人生的成长自理能力、生活行为习惯打基础,是为孩子接受学校系统性教育打基础的活动。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家庭是个体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第一个接受教育的场所,人生在家庭中开启学习成长的第一课;家长【父母或监护人】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老师】。所以,家长对儿童所施的教育具有早期性,几乎从夫妻双方决定共同养育一个孩子的那一刻就开始了。

人生的成长来自于对所见外界事物的模仿、吸纳、再创造,孩子学习成长的基础就是模仿、模仿他们所能接触到的行为习惯。教学活动的本质就是一个人用自身的言行引导另一些人成长、进步的活动,孩子的学习成长几乎全来自于对家长、老师、同伴的行为模仿。原始社会没有文字,人们的成长活动只能通过言传身教,因此男孩跟着父亲学习捕猎、女孩跟着母亲学习采摘并且照顾家庭;农业社会有了进一步的社会劳动分工,但绝大部分还是“子承父业”,农民的儿子学习播种、渔民的儿子练习打鱼、贵族的孩子模仿着父母的样子治理国家......工业革命之后,社会劳动生产力的进一步提升,对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使得社会开始重视对劳动力的培养,义务教育得以在全世界普及。每个孩子都拥有了学习、掌握人类文明的平等权益,是个体身份跃迁变得更便捷。但是,每个人的成长依旧未能逃脱环境的制约,比如亚洲孩子与欧洲孩子的成长环境完全不同、中国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成长环境差距也不是一点点......家庭是孩子成长环境的最终奠定者,是每个孩子成长正真的起跑线。

人都有争强好胜的成长心理,每个人都期待在社会生活中追求与同伴之间的成长“相对优越感”。因此,学习同饮食一样会出现“人多饭菜香”的现象,人们都会追所谓的学习热点,比如每过几年就会出现一些热门科目,而某些原本的热门科目会变成冷门科目。学校教育就为孩子们搭建了目前为止最佳的成长环境,学校教育不仅打破了各宗派教学的知识边界,让人们能够在同一个系统性的场所之内学习到语言文字、数学、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等几乎所有人类已知的智慧知识。而且,还为同龄学习成长中的孩子们建立了相对公平的“攀比”性学习环境,让大伙儿能在学习成长路上“一较高下”,实现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2、时刻监督孩子的学习成长

家长和老师是孩子人生成长历程中的领路人,同时也是孩子成长路上的“监护人”,对孩子的成长行为进行监督,即时矫正孩子成长历程中那些与社会道德和律法标准不相符的行为习惯,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家长和老师按照道德与律法标准为孩子成长行为修剪枝叶。家长和老师监护起了孩子成长历程中导师与“监斩官”的双重身份,对孩子的成长行为做引导同时矫正孩子不符合社会行为道德、法律准则的行为。

人们常说:“玉不琢不成器,树不修不成才。”质地精良的玉石不经过雕琢是不会自成具有收藏价值器物的,树木再好不经过加工也不能成为上好的建筑材料,树苗在自然成长状态下通过修剪枝叶能够获得更好成长、成才的机会。孩子自带成长能力,拥有无限的成长能力,但是每个人的成长都会随环境的变化而变、人性是可塑的。因此,教育活动才有意义和价值,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孩子成长塑形,让他们的行为习惯符合社会公认的社会道德价值观。教育孩子不仅仅要授予他们文化知识、融入集体社会生活的智慧,还需要引导他们臣服于社会公共的道德与律法之下,也就是在教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行为习惯加以修剪,使他们的心性符合社会道德与法制标准。

常言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生成长必须经历漫长的磨砺与被修剪才能成才,父母是陪伴孩子一生时间最长的人,在陪伴孩子成长、成才的历程中父母不仅给予孩子成长的物质保障、引导他们养成热爱生活的行为习惯;帮助孩子将从生活中积攒的知识穿起来,让它们成为真正指引孩子人生成长的智慧;还要根据社会道德规范与律法准则为孩子的成长把脉,帮他们修剪不符合道德、律法的行为习惯。家庭教育育德、生根,根基健壮生长才能茁壮,才能顶天立地、才能枝繁叶茂、才能“瓜甜果香”,成为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中坚力量。

人在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无法看清自己,在成长上如果没有来自外界的监督与评价,个人行为将如同水流“顺势而下”。生活中的人们之所以严于律己的高标准要求自己,就在于每个人的成长行为时刻都被无数双眼睛看着,正所谓:“你在桥上看风景,在别人的眼里你也就是风景的一部分。”人生成长的优势动力来自于追求相对同伴儿的成长“相对优越感”。因为,社会生活中地位高的人能够获得更多成长资源、能够更好的融入社会生活。

如何做到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来自于频繁受挫并不断战胜挫折)(6)

游戏反馈促进成长

3、给予孩子即时的成长反馈

世界上的一切运动都是相对的、力的作用也是相对的,成长活动同样需要在能够得到及时反馈的情况下才能长久、可持续,成长反馈就如同给汽车加油过后的动力反馈。如果一辆汽车加油之后不能获得即时的动力反馈,那么驾驶员势必放弃对它,因为无论怎样加油它都一样就少了驾驶乐趣。同理,成长活动也是如此,如果感受不到足够的成长反馈,那么孩子同样会失去学习的乐趣。这也就是学校教育中阶段性测试、期中考试、升学考试存在的激励价值。试想所有的学习活动都不考试,要等到参加工作之后才能检验童年学习的情况,那么还有谁能够“学而不厌”呢?

感知到成长进步清晰的脚印才能“学而不厌”,成长脚印就是自己相对与同伴的成长排名、获得奖励次数的多寡、来自同伴的认同和赞誉,也就印证了“人多饭菜自然香”。激活孩子学习兴趣的办法就是给予他们找到学习路上的同伴儿,让同伴儿之间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让孩子在学习成长的“马拉松”之路上随时都能找到与自己同步的团队,有团队前进之路才不会掉队。因为,人类所进行的一切运动都属于相对运动,学习成长也不例外,学习进步是自己今天相对昨天的进步,成长、成才是相对同伴儿获得了更多来自社会的认同与赞誉。

《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学而不厌”意思是学习没有满足的时候,比喻非常好学。然而在无论是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还是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真能做到“学而不厌”的人是极其稀少的。因为,学习并不像饮食和穿衣那般,能够即时见效、不能解决当下的温饱问题。同时,生活中人们因食物缺乏而感到饿、缺少了水会感到渴、缺少了休息会感到困,这些都是缺乏已经发生之后神经系统给予的反馈。知识同样如此,只有“书到用时方恨少”,对于童年期、生活被家长周全照顾的孩子很难感受到知识对生活的价值与意义。

孩子热爱学习的基础是有促进学习的环境和学习氛围、有来自外界的持续监督和促进、有能够即刻实践验证知识有效收益的机会,正是基于此现代学校应运而生。学校创造了专注学业的学习环境、学生之间相互“攀比”学业共同促进的学习氛围;提供了来自专业老师的授课监督,采取了考评测验、排名评优等一系列促学手段;学校提供了与社会对接参与实践检验知识的机会,学校与学校之间也会通过运动会、各种赛事综合检验孩子们的学习情况,让孩子们有机会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查找自己与同伴之间的学习差距。学校是孩子们学习成长过程中的小社会,它让孩子们能清晰看到自己成长进步的清晰脚印、看到自己与同伴之间的成长差距,运用孩子之间追求成长“相对优越感”的攀比心态,以不断促进孩子们释放学习潜能量、发掘新的学习兴趣,以达到“学而不厌”的目的。

4、教导循循善诱

提升孩子学习成长历程中的心里承受能力,就必定离不开生活,只有能够经受住生活时间检验的处置办法才是有价值的。 ① 适度为孩子的学习成长制造困难。心里承受能力差的孩子,其根本就在于他们所经历过的事情太少、生活过得太顺利,或者所有成长事务都被家长都安排好、代劳了。面对孩子的学习成长,作为老师要适度的为孩子的成长设置障碍、制造困难,让他们需要自己动动脑筋才能获得某些东西,比如给予完成学习任务的孩子小红花、让孩子自理部分生活实践......② 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学习成长心态。生活就是化解一个又一个成长的困难,积极、乐观的心态才是战胜它们的法宝,老师就是孩子学习成长中的榜样,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挫折您都需要为孩子示范如何以积极乐观的方式去应对它们,为孩子树立好榜样;③ 逐步放手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对孩子进行成长教导的最终目标就是赋予孩子们独立适应社会生活、处理社会问题的能力,无论您情愿或者不情愿,他们终有一天必将离开您的庇护而独立生活。因此,教导孩子学习成长需要根据孩子自身的学习成长能力给予他们“自治”,引导孩子通过自己的方式去面对困难、解决问题并最终实现完全放手。教导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陪伴孩子完整经历:你看我做——我做你学——我教你做——你做我看——你自己做,就是帮助孩子完成从“完全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到“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成长过度。因此,教导孩子学习成长就如同放风筝,您不能操之过急一下子把尾线全都给放完了、也不能紧握着尾线完全不放,您需要做的就是因风筝飞行的高度、风向等综合因素,因势利导的调整手中系着风筝的尾线,为它们自由翱翔“掌舵”。

如何做到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来自于频繁受挫并不断战胜挫折)(7)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一套以邻里互助方式化解“独生子女症 隔代教育”难题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

如何做到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来自于频繁受挫并不断战胜挫折)(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