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太行深山古村(井陉古村石头村)

说到井陉,最出名的莫过于它的古村落:南横口、于家村、吕家村....岁月在这里仿佛停止了流淌,历史以我们想象不到的方式,鲜活地保留下来。

▷ 南横口

地图上查找南横口,只是个毫不起眼的小点儿,绵河与甘陶河在这里交汇,并入冶河,一路向北,蜿蜒而去。

南横口以烧制瓷器闻名,有“陶瓷水镇”的称呼,来到南横口,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那一面面“黄金”匣钵墙。

南横口的乡亲将曾经用于烧制瓷器的匣钵利用起来,精心地组合在一起,盖房垒墙,养花植树,铺路搭桥,使它们成为了当地陶瓷文化的一种符号。

横垒而头朝外的墙体,俗称“卧龙”,竖垒起来呈线条状的,唤作“立龙”,村子最美的一座“卧龙”墙,是把匣钵横放,孔头朝外,用壶盖或碗底将孔堵上,大圆套小圆,整个墙面图案像古老的钱币纹饰,独特美观,充满着历史的沧桑感。

井陉太行深山古村(井陉古村石头村)(1)

▲ 摄影:张忠悦

匣钵又叫笼盔,是一种装烧瓷器的窑具,它们的样子像个直筒,高约60公分,直径40公分,一端敞口,用来放置瓷坯。

制作匣钵先把笼泥摔打,打搓成条状,用模具盘筑,成形后由匠人精修成生坯,高温煅烧,成品耐得住高温火烤,在瓷器烧造过程中对它们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傍晚夕阳西下,匣钵垒成的墙体透出了金灿灿、黄澄澄的色彩,构成南横口村一道亮丽的风景。

井陉太行深山古村(井陉古村石头村)(2)

▲ 摄影:张忠悦

▷ 于家村

漫步于家村,古老的气息总是扑面而来。

每一段老墙都承载着历史,每一块石头都记录着往事。道路两旁,屋前檐下,那些零零散散的角落里,无名的小花探出身来,看似随意,又错落有致,让游赏的人们兴致盎然。

井陉太行深山古村(井陉古村石头村)(3)

▲ 摄影:闵庆祝

村中的建筑多以石头为材料,山民们就地取材,以太行山石打造生活环境,石房石院、石桌石凳、石磨石碾、石桥石栏,组成一片奇幻的石头世界。

井陉太行深山古村(井陉古村石头村)(4)

▲ 摄影:张忠悦

厚重、质朴,你很难将这样的词语与春天联系在一起。但是身处古村之中,细细看去,又很难将春天忽视。不知名的植物从墙角砖缝里奋力拱出来,石阶上,猫悠闲地踱步。

井陉太行深山古村(井陉古村石头村)(5)

▲ 摄影:闵庆祝

于家村,像一位在春风中抖擞精神的老人,笑吟吟的,岁月镌刻下的痕迹里藏着半分期待,以及半分乡愁。

▷ 吕家村

井陉太行深山古村(井陉古村石头村)(6)

▲ 摄影:张忠悦

在吕家村,以山石打造的明清古民居群依山而建,错落有致。这里建筑一大特点是“石窑结构”。吕家先民依山建造券石窑洞,当地人俗称“靠山家”。留存有三滴院、日月楼、绣楼等多座完整古宅。

这里还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1938年2月,刘伯承、邓小平曾住进吕家村,在这里指挥了著名的井陉长生口伏击战。

吕家村有名的《梦回吕家》沉浸式戏剧,就是根据吕家村的真实抗战故事改编而成。

不同于传统的固定在剧场的演出,《梦回吕家》将整个吕家古村落的核心区域都变成了舞台,以天地为幕布,以石村街巷、石头老宅为真实布景,配合以少量简单但极具年代感的道具,演员在行进中完成表演,观众也在行进中完成观看。

井陉太行深山古村(井陉古村石头村)(7)

▲ 摄影:张忠悦

一场互动式戏剧,仿佛让古村重新回到那个年代。在这里,历史不再陈旧,一幕幕地,鲜活地展现在游客面前。

温馨提示

出行前及时了解出发地与目的地疫情防控政策,旅途中加强个人防护,勤洗手、戴口罩。部分旅游地游玩项目或因疫情防控政策及淡旺季进行调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