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这些歌是从哪来的(也只有这首歌能做到了)

2003年7月16日,对于华语乐坛来说,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大批粉丝翘首以盼,有的在开车打开广播,有的围坐在收音机前,为了一首新歌的电台首发。

那个时期,人们在购买唱片之前,想最快听到新歌的途径,也许就是电台了。

世界上这些歌是从哪来的(也只有这首歌能做到了)(1)

大家等待的就是周杰伦的第四张专辑《叶惠美》中的主打歌——《以父之名》,全亚洲超过50家电台同步首播了这首歌,全球超过8亿人收听。

那时候,网络还没有那么发达,如果搁在现在,可能新歌母带早就流出,网络上早已病毒式传播。这么看来,8亿的收听,可能也是空前绝后的,创造了华语乐坛的一个里程碑。

世界上这些歌是从哪来的(也只有这首歌能做到了)(2)

7月16日这一天也被定位“周杰伦日”

世界上这些歌是从哪来的(也只有这首歌能做到了)(3)

处在颠峰时期的周董,写得这首歌,在十几年后的今天,听起来还是一点都不过时,甚至在编曲方面强于现在的很多歌曲。那么究竟这首歌有什么魔力,可以做到如此超前,在周杰伦众多歌曲中创造了历史呢?

《以父之名》的编曲是台湾金牌制作人洪敬尧,同时他也是周杰伦御用编曲人之一。

世界上这些歌是从哪来的(也只有这首歌能做到了)(4)

洪敬尧的编曲风格富有创新和极强的个人特色。如《龙拳》、《威廉古堡》、《霍元甲》……这些歌曲的共同特点就是编曲的创新和超前,他本人6次入围金曲奖最佳编曲人奖,5次都是周杰伦的编曲。

世界上这些歌是从哪来的(也只有这首歌能做到了)(5)

我们都知道《以父之名》是以《教父》系列电影作为背景创作的,那么在编曲风格上如何做到风格和意境上的统一就显得尤为重要。

洪敬尧首先确定了编曲的主题风格就是歌剧,这一强烈的意大利的标签。

世界上这些歌是从哪来的(也只有这首歌能做到了)(6)

前奏和间奏是这首歌曲一个亮点,意大利语的念白,仿佛教父在向上帝祷告!同时歌剧中的女高音的加入,凸显了歌剧的主题。随后尖锐的声音进入,仿佛人声,其实是合成音色,这个声音的出现是为了从前奏的歌剧,顺利的过渡到流行音乐,呼应了前奏的女高音,又不会显得突兀。

结尾处,再次出现周董风格化的编曲,Rap、主旋律、人声、合成音色,这些前面出现过的元素合并融合,音乐的饱满度提升,融合的又恰如气氛,完美Ending!

一直没提到歌曲部分,是因为《以父之名》除了强大的编曲之外,歌词创作也是一大亮点,画面感极强!

创作这首歌词的不是大家熟悉的方文山,而是黄俊郎。

如果看过周董电影《不能说的秘密》和《天台》,那你一定知道他(右一)

世界上这些歌是从哪来的(也只有这首歌能做到了)(7)

周杰伦、方文山、黄俊郎被大家成为“铁三角”,黄俊郎的成名之作就是这首《以父之名》,歌词可谓高水准,不输方文山。

“微凉的晨露,沾湿黑礼服,石板路有雾,父在低诉。”完美的韵脚,画面感极强,仿佛真的在看《教父》这部电影。

整首歌词意境与歌曲风格匹配度很高,把教父的祷告、叙事和叹息都表达到位,内容很完整,对于听众来说,唱起来也朗朗上口!也许你会忘记很多事儿,但总能记住周杰伦复杂的歌词,不是吗?

世界上这些歌是从哪来的(也只有这首歌能做到了)(8)

那么多因素的综合,造就了这首8亿人收听的《以父之名》,给华语乐坛带来了从未听到过的音乐,在当时看来,有种久旱逢甘露的感觉,就算在十几年后的今天听起来,依然美妙!

大音给《以父之名》的评价只有两个字——解渴!

世界上这些歌是从哪来的(也只有这首歌能做到了)(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