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矫正儿童握笔姿势(为什么妈妈们都在纠正孩子的握笔姿势)

真心爸妈,育儿和家庭教育研究者,两孩父母,著有《阅读手册——成就孩子一生的阅读培养法》、《育儿基本2:与孩子合作》、《育儿基本:找到好方法,轻松做爸妈》。

如何矫正儿童握笔姿势(为什么妈妈们都在纠正孩子的握笔姿势)(1)

上次直播,一位妈妈问:

我觉得孩子的握笔姿势不对,纠正了几次也不管用,我给孩子准备了“握笔器”,可是孩子不想用,说不舒服。这种情况,我该怎么办?

我回答她:

握笔姿势没那么关键,孩子慢慢熟悉写字了,会找到自己觉得最舒服的姿势,不见得一定要用那种准确得分毫不差的姿势。握笔器本质上是一种禁锢装置,孩子当然会觉得不舒服,孩子不想用,那就不用呗。

没过两天,又有一位妈妈留言说:

刚刚因为指导5岁孩子画画的握笔姿势和孩子生了一肚子气……

不遗余力地要纠正孩子握笔姿势的妈妈,并不只这两位。我经常会在朋友圈看到妈妈们吐槽孩子握笔姿势很难纠正,也经常看到有人推荐帮孩子掌握正确握笔姿势的“神器”。

上一篇文章《一写作业就歇斯底里的孩子,只是在求救,但父母收到了吗?》中说到,“父母们最常犯的错误,就是对毫无意义的小事吹毛求疵,但对真正重要的大事——比如孩子的求助和求救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握笔姿势就是这样的小事之一。

让我不解的是,它既不会影响孩子的书写,更不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握笔姿势不“标准”的成人也有很多很多,也没有影响到什么,为什么那么多妈妈(可能也包括爸爸)总想着非把孩子纠正过来,即便孩子表示不舒服,孩子很抗拒,也坚决不肯放弃呢?

如何矫正儿童握笔姿势(为什么妈妈们都在纠正孩子的握笔姿势)(2)

再仔细想想,我发现了其中的微妙之处:

其一,这件事有统一的“标准”。

虽然学会写字之后,并没有多少孩子采用完全标准的握笔姿势,成人握笔也只是按照肌肉记忆,不会先端正一下姿势才开始写字,但孩子刚刚开始学习握笔时,老师确实会要求一个正确的握笔姿势。这样一个标准,父母可以相当方便地拿来要求孩子。

其二,这个标准来自孩子必须服从的“权威”——学校老师。

孩子上学后(上幼儿园也一样),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似乎比父母更权威。既然握笔标准来自老师,父母每天以此来纠正孩子,似乎就获得了权威“背书”,执行起来理直气壮得多,孩子做得不好时,大人可以马上“搬”出老师来:“老师这么要求了,你必须得做到。”

其三,这件事,大人会,孩子不会。

这个标准刚开始学握笔的孩子肯定不会完全掌握,而绝大部分父母即便自己并不用标准姿势握笔,给孩子做示范、不断纠正孩子,也毫无问题。这件事我会、你不会,我纠正你天经地义。

这三个微妙之处,共同赋予了父母在这件事上的一个绝对的、碾压性的优势,“我说的绝对正确,你必须听我的!”

其四,纠正握笔姿势如果成功,会方便父母做更多成功“管教”。

握笔一事虽小,妙就妙在它每天发生,而且孩子还会频繁“犯错”,这就让父母有很多很多机会,名正言顺地纠正孩子,让孩子服从、改正。

如果能在纠正握笔姿势上成功——让孩子时时刻刻、小心翼翼地保持“正确”“标准”的握笔姿势,只要大人看上那么一眼,就马上自检“我笔拿对了吗?”,只要不对,立马就改,那么父母就获得了一种相当大的“势能”,能用于更多诸如此类每天发生的小事的“管教”:写作业专心不专心、洗漱睡觉拖拉不拖拉、出门上学磨蹭不磨蹭,等等等等。

这样,就更容易建立起一种基于“权威”和“服从”的“管教”模式——只要父母就某件事设定了标准,孩子就必须无条件服从准,不可以有一丁点违背。于是,一个乖乖听话的孩子就这样被塑造出来了。

说得直接点,这叫“控制”。

如何矫正儿童握笔姿势(为什么妈妈们都在纠正孩子的握笔姿势)(3)

想到这里,我自己都被吓了一跳。但倒推回去,又觉得确实成立,虽然很多父母可能并不是按照这个逻辑,严密规划自己纠正“握笔姿势”的行动的,但潜意识里恐怕并不缺这样的动机。

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件很多妈妈也非常坚持的事上也挖掘到同样的“控制”动机,那就是给孩子讲绘本。

给孩子讲绘本,是用父母的阅读替代孩子的阅读,并不能帮助发展孩子自己的阅读能力,为什么那么多妈妈都无比热衷,你很难说服她们放弃呢?

我想,一个深层原因是:

妈妈认字,孩子不认字,妈妈会阅读,孩子还不会阅读,所以一本书,要由占据了绝对优势的妈妈掰开揉碎地解释给孩子听,而且多数情况下,讲书的过程中,孩子不可以打断、不可以提问、不可以提出异议、不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要问,要说,得等妈妈讲完。如果妈妈认为孩子理解得不好,还很可能会讲第二遍、第三遍,直到认为孩子已经把妈妈的讲解完全吸收。

这样,一个按照妈妈的解释来理解一本书,按照妈妈给的思考框架、思考方式来思考的孩子就被培养出来了——控制完美实现,而一个真正会自己阅读、敢于自己思考、会自己思考的孩子就消失了。

这相当可怕。所以还得重复我们已经在不同文章里写过很多遍的话:

孩子是独立于父母的个体,我们培养孩子,是为了让他成为自己,而不是父母操控之下的木偶,所以父母对孩子的控制,越少越好,最好没有。好的家庭教育,从来不是严密的控制,而是必要的引导加上足够的支持。

所以,父母做每一件事,都需要思考一下:

这么做,有没有控制孩子的动机隐藏在我们未曾觉察之处?


真心爸妈(徐智明、高志宏):

一对真实的爸爸妈妈,本科均毕业于北京大学,真心妈妈为中国传媒大学博士。育有两子,一个生于2002年,一个生于2006年。

已出版《育儿基本:找到好方法,轻松做爸妈》、《育儿基本2:与孩子合作》、《阅读手册——成就孩子一生的阅读培养法》。

我们在这个专栏中所分享的,都是自己亲身经验、思考所得,所有文章均为原创,欢迎转发分享、评论、讨论、提问。(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