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三辅简介,三辅五大家族到底有多牛

名门望族是指历史悠久而声望很高的家族,在隋朝开科举以前,非名门望族当官的几率很小。隋朝以前名门望族以“五姓七望”为尊,隋唐时期“关陇八家”崛起,这是中国最早的名门望族,今天来说一说陕西关中的“五大名门望族”。

秦三辅简介,三辅五大家族到底有多牛(1)

【名门望族】

《三辅黄图》::“汉武帝 太初元年改内史为京兆尹,以渭城以西属右扶风, 长安以东属京兆尹, 长陵以北属左冯翊,以辅京师,谓之三辅。”

三辅就是现在的陕西关中。三辅诸姓,名门望族者,有扶风安陵班氏家族(班超)、扶风茂陵马氏家族(马援)、扶风平陵窦氏家族(窦融)、京兆长安杜氏家族(杜预)、京兆长安韦氏家族(韦孝宽)、京兆武功苏氏家族(苏武)、京兆高陵于氏家族(于谨)、京兆泥阳傅氏家族(傅玄)、弘农华阴杨氏家族(杨震)等,论牛耳者,首推五大家族,分别是:扶风马氏、扶风窦氏、京兆杜氏、京兆韦氏、弘农杨氏。

扶风窦氏和扶风马氏同时崛起于汉朝。东汉时期朝堂之上,马氏和窦氏是此消彼长的两大家族。窦氏家族在唐朝时期再次崛起,成为与京兆韦氏、杜氏同领风骚的名门望族。

秦三辅简介,三辅五大家族到底有多牛(2)

秦三辅简介,三辅五大家族到底有多牛(3)

【扶风马氏:马援】

扶风马氏家族是关中历史上的名门望族,世代人丁兴旺,名人辈出。马家的祖先是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赵奢是战国时期赵王的儿子,也是赵国王室裔孙。赵奢被赵惠文王赐号为“马服君”,自此,赵奢的后人便以马为姓。秦军攻入邯郸后,赵奢之子马牧举家迁往关中咸阳京畿之地。马牧之子马兴,马兴生有三子,幼子叫马嵩。马嵩之子叫马述,任汉朝太子大夫,平通侯。马述之子马权,为汉宁东将军。马权之子马通汉武帝封为重合侯,马通率家迁往扶风茂陵,此为扶风马氏之起始。

马通之子马宾官拜持节使,马通之孙马仲官至玄武司马。马仲幼子马援最为有名,是东汉中兴名臣,西征南讨,功勋卓越,曾封伏波将军、新息侯。唐德宗时,成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之一 ,宋徽宗时被加封为忠显佑顺王 ,位列武庙七十二将 。是扶风马氏崛起的关键人物。

马援有一女是汉明帝皇后,另外两个女儿是汉明帝贵人。马援长子马廖官至卫尉,封顺阳侯;次子马防官至车骑将军,封翟乡侯;第三子马光汉和帝时任太仆,封许侯。马援有五个孙子,长孙马豫,任步兵校尉;次孙马遵,封程乡侯;三孙马康为侍中;四孙马钜,嗣父爵为颖阳侯;五孙马朗,封合乡侯。

马援的四个儿子中,三儿子马光之子马康,初为黄门侍郎,封许候。马康之孙马腾为东汉末年西凉刺史,马腾有三子,其子马休为汉末奉车都尉;马铁为汉末骑都尉;马超为蜀国骠骑将军、斄乡侯;马腾侄子马岱为蜀国平北将军,陈仓侯。

马援有三个哥哥,马况、马余、马员。王莽时期,马况官至河南太守;马员官至上郡太守;马余官至中垒校尉。马余之子马严,曾任御史中丞、五官中郎将。马严之弟马敦,官至虎贲中郎将。马严之子马续是东汉的度辽将军,马融是东汉著名的文学家。

自三国时期马腾、马超父子抗曹以后,关中的扶风马氏遭到曹操的打击,很长时间没有缓过劲来。唐朝中期,扶风马氏后裔马燧任河东节度使,平定安史之乱讨伐作乱藩镇,绘像凌烟阁。唐朝后期凤州刺史马勋之子马植在唐宣宗时任宰相,也是扶风马氏后裔。但此时的扶风马氏,已经很难与京兆杜氏、和京兆韦氏相比肩。

秦三辅简介,三辅五大家族到底有多牛(4)

秦三辅简介,三辅五大家族到底有多牛(5)

【扶风窦氏:窦漪房】

在东汉一朝能与扶风马氏相比肩的只有扶风窦氏。窦氏是夏朝少康之后,春秋时期,窦龙六十九世孙窦犫为晋国大夫,葬于常山,窦氏遂居于平阳。西汉时期清河郡观津的窦漪房成了汉文帝的皇后。窦皇后弟弟窦广国被封为章武侯。窦广国之子窦完为章武恭侯,另一个儿子窦婴被汉景帝任为大将军,平定七国叛乱,封魏其侯,汉武帝时为丞相,窦氏一族开始在长安聚族而居。窦广国这一系这就是扶风窦氏的先祖。就像扶风马氏发迹于东汉初年伏波将军马援一样,扶风窦氏也是发源于东汉初年的安丰侯窦融。窦融高祖父徙于扶风,为扶风窦氏之始。

窦融是扶风平陵人,窦广国的后裔七世孙,曾任河西五郡大将军。东汉初年,他率河西五郡太守归顺刘秀,并帮刘秀平定了隗嚣的割据势力,位列“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刘秀在世时,窦融和其弟显亲侯窦友一起掌管禁军。窦友的儿子窦固娶刘秀之女涅阳公主为妻,窦固大破匈奴,功冠三军,派班超为假司马命他出使西域,招降西域诸国,官拜大鸿胪,爵承显亲侯。

窦融的长子窦穆娶了内黄公主;这个窦穆的两个儿子其后裔都位高权重。窦穆的儿子窦勋娶了沘阳公主。窦勋的女儿成了汉章帝皇后,是窦氏一族崛起的关键。东汉的外戚实际上是扶风马氏和扶风窦氏轮流坐庄的过程。马太后在世时,权倾朝野的扶风马氏没有给朝廷添乱,马太后去世,后宫成了窦皇后的天下。窦氏一族权倾朝野。窦勋的儿子窦宪,大破北匈奴,燕然有功,大将军,并封其爵为武阳侯。窦宪的兄弟,窦笃为卫尉,窦景为执金吾、窦瑰为光禄勋。后来窦宪弄权伏法,窦氏一族大受牵连,元气大伤。

要说窦氏至此沉落,也不尽然。窦穆还有一个儿子,也就是窦勋的弟弟叫窦嘉,此人承袭安丰侯爵位。窦嘉之子窦奉为定襄太守,窦奉之子窦武与刘淑、陈蕃合称"三君",年轻时以经术德行而著名,名显关西,官至大将军,封闻喜侯。窦武的儿子窦机,官至侍中,封渭阳侯。窦武的女儿窦妙是汉桓帝的皇后。窦武铲除宦官失败自杀,被枭首于洛阳都亭。窦武的孙子窦辅,随胡腾等逃亡零陵,后随曹操征扶风马氏的马超时中箭身亡。

东汉灭亡后,扶风窦氏仍为关中的望族,得功于窦嘉的另一个儿子叫窦万全,继承家族安丰侯爵位。窦万全幼子窦章第十世孙窦略是北魏的平远将军。这个窦略更是个牛人,其后裔一个比一个厉害,

窦略的第三子窦岳是北周的冀州刺史,神武郡公。窦岳的儿子窦毅为北周的上柱国,大司马。窦毅女儿嫁给唐高祖李渊,也就是唐太宗的母亲。窦毅的儿子窦照娶西魏文帝女儿义阳公主为妻,是北周的骠骑大将军。窦照的儿子窦彦是隋朝工部、兵部侍郎、西平郡守、钜鹿郡开国公。窦彦的儿子窦德玄在唐高宗麟德元年任宰相,窦德玄有五个儿子,其中小儿子窦怀贞是唐中宗、唐睿宗的宰相。

窦略的第四子窦善是北周的骠骑大将军,窦善之子窦荣定是隋文帝杨坚的姐夫,官至左武卫大将军。窦荣定的儿子窦抗参与平定陇西薛举、洛阳王世充等割据势力,是唐高祖李渊的宰相。窦抗的儿子是大理寺卿窦诞。窦诞的儿子是润州刺史窦孝谌。窦孝谌的女儿是唐睿宗李旦的德妃,唐玄宗李隆基生母。

窦略的第五子窦炽为北周广武郡公、柱国大将军,其儿子窦威也是唐高祖李渊的宰相。

唐代宗时期的工部尚书窦叔向,窦叔向之子窦庠是婺、登二州刺史,窦庠的弟弟窦 巩是唐宪宗时期的御史中丞。这些都是扶风窦氏后裔。

京兆韦氏和京兆杜氏在西汉时期同时崛起,在唐朝时期两姓如日中天,韦氏和杜氏在唐朝朝堂氏轮流坐庄的过程,史称:城南韦杜,离天尺五!

秦三辅简介,三辅五大家族到底有多牛(6)

秦三辅简介,三辅五大家族到底有多牛(7)

【京兆韦氏:韦应物】

京兆韦氏先祖是西周初年“韦伯国”国君韦遐后裔。西汉昭帝时期,邹鲁大儒韦贤迁居京兆杜陵,开始入朝为官,官至丞相,爵封扶阳侯,此为京兆韦氏之始。

韦贤有四个儿子,具为高官,其中小儿子韦玄成又以才学超群受到皇帝重用,位至丞相。西晋永嘉之乱之后,京兆韦氏大部分留居关中,少部分韦氏族人为避乱南下。东晋灭亡,中国进入南北朝时期。

避乱南下的韦氏积极参与南朝政权。韦贤之后韦玄,为躲避东晋太尉刘裕的征召作官,曾常年隐居长安终南山。南朝刘宋政权建立后,其长子韦祖征,在朝任光禄勋;次子韦祖归官至宁远将军长史。韦祖归之子韦睿历任任南朝齐国上庸太守,南朝梁国豫州刺史、雍州刺史、护军将军等职,多次率军大败北魏军,被魏人称为“韦虎”。

留居关中的韦氏积极参与北朝政权,京兆韦氏后裔韦直善,为北魏冯翊、扶风二郡守。其子韦旭官居右将军、南幽州刺史。韦旭之子韦孝宽时期韦氏再度崛起,韦孝宽历任北魏、西魏、北周三朝为官,进攻南梁、逼齐谈判、攻陈淮南,功勋卓著,官居大司空、上柱国,爵封郧国公,是韦氏崛起的关键人物。韦孝宽之子韦总位居骠骑大将军;韦寿位居京兆尹(其女嫁给隋文帝的儿子晋王);韦霁位居太常少卿;韦津位居内史侍郎。

到了隋唐时期,韦氏家族人口繁庶、宗支歧分,其中大的脉派至少有十余个,出有宰相人物脉派的就有九支,称谓“韦氏九公房”,京兆韦氏通过联姻方式与皇室结成了紧密的政治联盟,已经形成了一个拥有很多支脉分派的庞大的家族集团,史载:“氏族之盛,无逾于韦氏”。

隋朝一统天下,结束南北朝,唐代时期,定都长安,长安城南的韦氏拥权势直逼霄汉。隋文帝开皇年间,以屡立战功升任左卫中郎将的韦衮,有下属韦桃符,韦衮视桃符为亲子,韦桃符胆大勇敢,又有谋略,在敌阵中无人能敌,人称飞虎将。唐中宗时的韦皇后,宰相韦温都是韦桃符之后裔。 

韦孝宽之子韦总位居骠骑大将军,韦总之子韦园成官至隋开府仪同三司郧国公,其女韦珪嫁唐太宗李世民为韦贵妃,生十王子纪王李慎和皇十二女临川公主李孟姜。韦总次子韦匡伯在隋朝时为尚衣奉御、舒国公,其女韦尼子嫁唐太宗李世民为韦昭容。韦总的第三子韦圆照取隋朝丰宁公主杨静徽为妻。

韦冲初仕北周,任汾州刺史,隋朝时任民部尚书,其女嫁隋豫章王杨暕为妃。韦冲之子韦挺,拜御史大夫,与李渊的太子李建成关系不错,李世民当皇帝后,将其女儿许配给了齐王李祐为妃子。韦挺之子韦待价任燕然道行军大总管,率军抵御突厥,因功官拜宰相,进爵扶阳郡公。韦待价曾孙韦应物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是唐朝著名的大诗人。

韦元礼是隋朝浙州刺史。其子韦恪任洛州别驾。韦恪之子韦弘机,贞观年间为左千牛胄曹,唐朝显庆年间韦机任檀州刺史。韦弘机儿子名韦余庆官至右骁卫兵曹。韦余庆的儿子名叫韦岳,武则天时,任汝州司马,唐睿宗时,升为陕州刺史。韦岳的儿子韦景骏唐景龙中年任肥乡令。韦景骏之子韦述是唐朝史学家,位列唐玄宗时期十八学士的第八位。韦岳的另一个儿子韦贲历官蓝田尉,累赠太子太师。韦贲的儿子韦皋在韦氏一族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大人物,韦皋当四川安抚史前后经略滇南十一载,曾大破吐蕃48万,取铁桥16城,俘其五王,把南诏打得献送地图和上贡求降,并且为他立纪功碑,威武之至。凭着这样的赫赫战功,他被大唐天子封为南康郡王,京兆韦氏一时名震天下。

韦泓胄是北魏使持节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金紫光禄大夫。其子韦澄曾任绵州刺史、彭城敬公。韦澄之子韦庆植是魏王府长史。韦庆植儿子韦顼,官居工部尚书。韦顼之子韦鐬官至太子少保,娶唐中宗和韦后的女儿永寿公主,拜驸马都尉。韦澄的另一个儿子韦庆嗣,官至彭城郡公。韦庆嗣之子韦正矩是唐朝太子李建成的家令,也是唐太宗幼女新城公主的驸马。

韦肇是唐穆宗时期的吏部侍郎,新科进士“雁塔题名”就是其首创。韦肇其子韦绶唐德宗朝任翰林学士,韦绶的儿子韦温是唐武宗时期的吏部侍郎。韦肇次子韦贯之是唐宪宗时期的宰相。

韦材是隋朝时期的左武候骠骑将军、坊州刺史、恒安县开国伯。 其子韦弘表,是唐朝曹王李明府典军。韦弘表的儿子韦玄贞是唐中宗李显岳父,韦玄贞女儿韦果儿是唐中宗李显第二任皇后,生太子李重润和安乐公主李裹儿。韦玄贞的四个儿子,韦洵封汝南郡王;韦浩封武陵郡王;韦洞封淮阳郡王;韦泚封上蔡郡王。

韦凑,京兆万年人。曾祖韦瓒是隋朝尚书右丞。其子韦叔谐为蒲州刺史。韦叔谐之子韦玄为桂州都督府长史。韦玄之子韦凑拜太原尹兼节度支度营田大使。韦凑之子韦见素是唐玄宗时宰相。韦见素子韦谔为尚书吏部郎中彭城郡开国公。

韦元珪唐玄宗时任兖州都督,其女为唐肃宗为太子时的太子妃,韦妃生兖王李僴、绛王李佺、永和公主、永穆公主。韦元珪之子韦坚曾任长安县,唐玄宗天宝元年擢升为陕郡太守、水陆转运使。

韦濯是唐中宗李显定安公主的驸马,官拜右威卫将军,其孙女是唐德宗李适当太子时的良娣,唐德宗继位后,韦氏被册封为贤妃。唐穆宗的韦贵妃也出自京兆韦氏,是唐武宗李瀍之生母。唐武宗登基时,韦氏已经去世,被追册为皇太后。

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三女晋安公主的驸马韦思安是京兆韦氏。唐穆宗李恒女儿义丰公主的驸马韦处仁也是京兆韦氏。唐穆宗朝的吏部尚书韦绶也是京兆韦氏。唐武宗会昌年间的杭州刺史韦元礼还是京兆韦氏。

秦三辅简介,三辅五大家族到底有多牛(8)

秦三辅简介,三辅五大家族到底有多牛(9)

【京兆杜氏:杜预】

盛唐时期,唯一能与京兆韦氏相并肩的只有京兆杜氏,两大豪族人称"城南韦杜”,长安最早称杜县,源于地面上西周时期的“杜伯国”,杜伯国就是杜姓的始祖,长安杜姓聚集地分上杜、下杜,后繁衍迁移全国。杜伯的儿子杜泄迁居在鲁国,杜泄儿子杜绰入楚国为官,杜绰的儿子杜段又迁移秦国,杜段之子杜赫官拜秦国大将军,杜赫的儿子杜业为西汉上党太守,杜业儿子杜礼为南阳太守。

西汉中期,本居南阳的杜氏豪族迁于茂陵,杜礼的儿子杜周入朝为官,在西汉武帝时期任御史大夫。杜周儿子杜延年,深得汉宣帝信任,位居九卿十余年,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封建平侯,举家迁于长安杜陵。杜延年两兄四子,入朝为官。杜延年子孙袭封侯爵,蔚为豪族,京兆杜氏至此形成。

杜延年曾孙叫杜度,东汉章帝时为齐相,此人书法极佳,令"草圣"的张芝自愧不如。东汉一朝,京兆杜氏在官场上逐渐式微,但子孙绵延未绝。到了三国时期厚积薄发,杜延年后裔杜畿在曹操手下为官,瓦解河东豪强,为官河东郡太守16年,在曹丕受禅登基后,封为丰乐亭侯,官至尚书仆射。杜畿之子杜恕在朝中不结朋党,专心公事,历任弘农太守、河东太守,最高做到御史中丞。杜恕之子杜预,初仕曹魏,是司马昭高级幕僚,西晋建立后,历任河南尹、秦州刺史、迁镇南大将军,成为晋灭吴之战的统帅之一,封为当阳县侯,时誉为"杜武库",杜预是历史上唯一同时入驻‘文庙’和‘武庙’的人物,是杜氏 崛起的里程碑式的人物,南北朝、隋唐的杜氏风云人物多是其后裔。永嘉之乱,晋室东渡,和京兆韦氏一样,杜氏子孙各自依势而立,分仕南北不同政权。

杜预长子杜锡,曾为太子中舍人。杜锡的重孙杜皎北周时任大将军、遂州刺史。其子杜果是北周温州刺史,入隋后为工部尚书、义兴公。杜果的第六世孙杜黄裳为唐宪宗时期的宰相。杜皎另一个儿子杜徽任河内太守,杜徽这人不简单,别看官不大,其后裔都是叱咤风云的人中龙凤。

杜徽儿子杜淹是唐太宗贞观年间的宰相。杜淹的孙子杜从泽官居工部侍郎。杜徽的另一个儿子杜咤更不简单,是隋朝的昌州长史,杜咤的儿子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宰相,有“房谋杜断”之称的杜如晦。杜如晦的弟弟杜楚客官拜工部尚书。杜如晦的儿子杜构官至刺史,承袭莱国公爵位。杜如晦的另一个儿子杜荷娶唐太宗之女城阳公主,赐爵襄阳郡公。杜如晦五世孙杜元颖是唐穆宗时期的剑南西川节度使。杜元颖之弟杜元绛的儿子杜审权是唐懿宗时期的忠武节度使,后官居宰相。杜审权的儿子杜让能又是唐僖宗时期的宰相。朱全忠篡唐后,杜让能的儿子杜晓又是后梁王朝的宰相。杜审权还有个儿子叫杜护能则直接参与讨伐黄巢乱军的作战行动,后隐居落户浙江。杜护能的后裔大杜叔詹是宋开国时的鸿胪卿。杜叔詹之子就是杜遂良。杜遂良是宋初政府中的度支尚书员外郎,其子杜衍是北宋有名的宰相杜衍,以清廉闻名,封爵祁国公。杜衍五十孙杜范是南宋大儒朱熹的学生,在宋理宗时,为右宰相。杜范长子杜浒,是南宋末年随文天祥抗元的名将。

杜预三儿子杜耽的重孙叫杜骥,南朝刘宋代晋,京兆韦氏的韦玄见到杜预玄孙杜骥,感到惊异,便把女儿嫁给他。宋武帝刘裕次子刘义真镇守长安时,征用杜骥为州主簿,后为官宣冀二州刺史,以德政著称,加官到左军将军。杜骥的兄长杜坦,历任后军将军,龙骧将军,实、冀二州刺史。杜骥的儿子杜幼文,任辅国将军,领梁、南秦二州刺史,封邵阳县男。唐高宗咸亨年间的进士杜审言,官拜修文馆直学士,也是杜耽后裔。其子杜闲官拜朝议大夫兖州司马。杜闲的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诗圣杜甫。杜甫外祖母是李世民的孙子义阳王李琮的女儿。杜甫娶了司农少卿杨怡之女为妻,所以杜甫虽然潦倒,但家世背景很大。

杜预幼子杜尹一脉也不简单。杜尹为弘农太守,居襄阳。杜尹二子都当官,幼子杜弼任梁州刺使,长子杜琳之子杜袭,为上洛郡太守。杜袭之子杜标,杜标长子杜冲、杜冲之子杜洪泰,三代袭封池阳侯爵。杜洪泰幼子杜颓,多次平定边境战乱,威震西域,以战功被北魏王朝封爵安平公。杜颓的儿子杜景秀,是北周王朝的渭州刺使,被封爵思宁公。杜景秀生二子,次子杜逊之孙杜行敏,曾先后担任荆州与益州的刺史。杜行敏之子杜崇懿,任右司员外郎。杜崇懿之子杜希望,在唐朝官拜陇右节度使,其六个儿子均入朝为官,特别是五子杜佑,爵封岐国公,是唐德宗、唐顺宗、唐宪宗,三朝宰相。杜佑五子六孙入朝为官,其中孙子杜悰取岐阳公主,爵封邠国公,官至宰相;另一个孙子杜慆官至兵部尚书;还有一个孙子就是大名鼎鼎的诗人杜牧,官至睦州刺史。

秦三辅简介,三辅五大家族到底有多牛(10)

秦三辅简介,三辅五大家族到底有多牛(11)

弘农杨氏杨震

弘农杨氏是春秋羊舌氏后裔,战国时期,晋国内乱,羊舌氏子孙逃到华山仙谷隐居,居住在华阴,即弘农杨氏之由来。秦末,华阴杨硕率其八个儿子随刘邦征战,其第六子杨喜因击杀项羽有功而官封赤泉侯,其他七子皆封为将军。汉朝时期杨喜第四代孙杨敞也官至宰相,并娶太史公司马迁之女司马英为妻。

杨敞之玄孙杨震如扶风马氏之马援、扶风窦氏之窦融,华阴杨氏开始发扬光大。杨震东汉光武帝刘秀时官居太尉,人送称号"关西孔子"。与扶风马氏、扶风窦氏同时崛起,成为左右东汉朝堂的一大政治势力。杨震之子杨秉、之孙杨赐、重孙杨彪,皆能继承杨震遗风,且均官至太尉,是为东汉"四世三公"之豪门望族。杨彪之子杨修,官至丞相主簿,后为曹操所杀(古文《杨修之死》的主人公)。

杨震第五子杨奉是东汉东莱太守、蓩亭侯杨众。杨奉的孙子是西晋时期的杨骏,杨骏官拜车骑将军,封临晋侯。因杨骏女儿为晋武帝皇后,受晋武帝宠信,杨骏的弟弟杨珧历官尚书令、卫将军;另一个弟弟杨济历任镇南将军、征北将军,迁太傅,养家三兄弟权倾朝野,势倾天下,时称“西晋三杨”。

杨震八世孙杨铉,五胡十六国时期仕燕国,任北平太守。其子杨元寿,为北魏代武川镇司马。杨元寿儿子杨惠嘏官任北魏太原太守。杨惠嘏儿子杨烈为北魏龙狡将军。杨烈儿子杨祯封宁远将军,生有五子,其长子杨忠便是隋文帝杨坚的父亲。杨忠次子杨整 ,北周时封陈留郡公,官至车骑大将军;三子杨瓒,封滕王,官至雍州牧;四子杨嵩,北周时封兴城公,隋朝建立后,追封道王;五子杨爽,官至上柱国、凉州总管。隋文帝杨坚称帝后,王爷公主遍地走,弘农杨氏发展到最高峰。

即使隋朝灭亡之后,弘农杨氏也并没有在历史舞台上暗淡下来,唐朝著名诗人“初唐四杰”杨炯,以及美貌名冠天下的杨贵妃家族都是出身于弘农杨氏。到了五代和北宋时期,弘农杨氏又出现了杨弘信、杨业、杨延昭、杨文广祖孙四代前赴后继、英勇抗辽的杨家将世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