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写登乐游原时的年龄(李商隐乐游原与登乐游原的区别)

最近看到女儿一本古诗启蒙书,上面有李商隐写的标题为《登乐游原》的诗: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这首诗脍炙人口。但是标题不应该是《乐游原》吗?我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李义山文集》卷一中第23篇便是《乐游原》而非《登乐游原》。网上查到的结果都说两个题目意思一样,而且有很多书籍也是用了《登乐游原》这个题目。那到底是哪个题目?我觉得问题有些严重,有必要个大家考证一下。

李商隐写登乐游原时的年龄(李商隐乐游原与登乐游原的区别)(1)

书上的《登乐游原》

李商隐写登乐游原时的年龄(李商隐乐游原与登乐游原的区别)(2)

网上搜的《登乐游原》截图

顾随先生在《苏辛词说·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里说:千古骚人志士,定是登高远望不得。登了望了,总不免泄露消息,光芒四射。……陈伯玉……一登幽州台,便写出“念天地之悠悠,独创然而泣下”。所以,平时积郁之情怀,便借登高而抒发,就是这个道理。

为什么《李义山文集》中是《乐游原》呢?类似这样的例子在晚唐诗中却不少。比如《李义山文集》中的《安定城楼》,汝昌先生曾言:既不言登,也不说眺。因为诗人(李商隐)认为题意自明,不用像后来“试贴”诗(中国封建时代的一种诗体,常用于科举考试。也叫"赋得体",以题前常冠以"赋得"二字得名)那样拘墟小样。

我们且看《李义山文集》中《乐游原》这首诗,玉溪生(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登古原,因为“意不适”才去排遣,并非为了找寻感慨,登高凭吊怀古。本来闷闷不乐的一个人,当他在塬上纵览全城,无限的夕阳,洒满长安大地,着实一种惊喜,这就和登高感怀有所不同。我们不能把“只是近黄昏”看做感伤,因为古代“只是”并没有转折之意,而是“衹是”的意思,也就是“正是”的意思,是对“夕阳无限好”的原因做了补充与解释。比如玉溪生另外一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所以,最美不过夕阳红,正是时值黄昏,所以夕阳才无限美好。

李商隐写登乐游原时的年龄(李商隐乐游原与登乐游原的区别)(3)

乐游原的夕阳

《毛诗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纵观此诗,单单一个“意不适”我们何能看到玉溪生有要登临咏怀才能抒发的心志的必要呢?借夕阳抒怀的诗篇不在少数,如果写出登临咏怀之作,亦即斯人凡笔,无聊至极,非玉溪生的风格。

所以,纵观全诗,诗人并非为了登乐游原而去乐游原,也不是为了登临咏怀。诗中已经交代,纯粹是为了消遣才来的,但当他一目纵览之时,豁然开朗,为眼前景色所倾醉,人间美景只能以诗相付。所以,这首诗就是惊叹于乐游原的景色而写,为了写景而写景,并非抒怀。加一个登字,无心变有心,作者本意就变了。

所以,我们要对整个诗的意思有所了解,题目曾添一字,看似无关紧要,实是没有认真思考所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