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进诏狱 凡是进王阳明门下学习的人

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都制定了《学生守则》要学生们遵守执行。而在古代,也有相应的学生守则让弟子们遵守。《教条示龙场诸生》,就是王阳明初创心学,还未离开创建心学的圣地——贵州龙场驿站时所制定的学生守则,它虽是王阳明让弟子应遵守的规矩,但同样适合家人,乃至天下所有有志于学的人。

王阳明进诏狱 凡是进王阳明门下学习的人(1)

立志、勤学、改过、责善,可以看作是王门四规,凡是进王阳明门下学习的人,都要把这四件事铭记在心,并知行合一。

1.立志

《教条示龙场诸生》中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未有不本于智者。今学者旷废隳惰,玩岁愒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意思是:不树立志向,天下就没有能成功的事。即使是各行各业的技艺工人,也都是立有志向的人。现在的学者对学业荒废懈怠,虚度光阴,而一无所成,都是因为没有树立志向而已。……

王阳明多次说过“立志”的重要性,在这里,他认为志向就是船之舵,马之缰绳。若没有志向,正如四处漂荡的小舟和脱缰的野马。因此,“立志”就是为人生树立目标和方向,类似于人们所说的“理想”,但“立志”比“理想”的更坚定一些。

为人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应了解他喜欢什么,擅长什么,适合什么,慢慢引导孩子树立理想,并朝着目标而努力。

王阳明进诏狱 凡是进王阳明门下学习的人(2)

2.勤学

文中说:“以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意思是:立下成为君子的志向后,就该勤奋学习。凡是学习不勤奋的,肯定是其志向不坚定。我很欣慰,跟随我的弟子和朋友们都不以聪慧敏捷取胜,而以勤奋、坚定、谦虚为第一。……王门四规中,王阳明所说的勤学,是学习那些或者说是呼唤良知固有的那些诸如勤奋、坚定、谦虚等美德。

常言道“活到老学到老”,所以“勤学”在什么时候都不多余。一个人只要活着,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看经典书籍提高修养、汲取他人好的经验或失败教训、获取知识提升学历等等。

现在的孩子,大多不爱动脑子,做数学题时经常用“抄”的方式来完成,这样,对孩子头脑发育和习惯养成来说很不利。因此,作为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养成爱学习、会学习的好习惯。

王阳明进诏狱 凡是进王阳明门下学习的人(3)

3.改过

我们在勤学过程中,难免会犯错,于是就有了改过。王门四规中说:“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意思是:过错,大贤大能之人也有,无人可以免除,然而他们仍是大贤大能之人,就因为他们知错能改。所以说,我们不应该以不犯错误为贵,而应以善于改正错误为贵。……

勤学是王阳明方法论“事上练”的理论依据,在事上练的过程中出了错,立即改正,这就是知行合一。王阳明说,人皆有良知,所以人人都知道过错,但是否有勇气去改,并非人人都能做到,及时地改正错误,才是圣人之道。

在生活中,父母要培养孩子知错就改的好习惯,在学习中,也要教会孩子有错必改。有的孩子,写作业就不爱及时改错,导致以后再做类似的问题还会重复出错。

王阳明进诏狱 凡是进王阳明门下学习的人(4)

4.责善

虽然一切道理都在心中,但外在的监督、提醒也不可缺少,因此要责善。“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意思是:所谓责善,就是互相监督、提醒,从而让对方的品格臻于美好,它是朋友之间不可多得的美好品质,须真诚告诫并循循善诱讲给朋友听。尽心尽力体现你对他的关心爱护,采用委婉温柔的表达方式,使朋友听到它就能够接受,深思出道理后就能够改过,对我有感激却没有恼怒,才是最好的方法啊。

这一条,不仅要求我们择友要善,彼此之间能相互监督,还提醒我们温柔真诚,劝诫友人时应讲究方式方法。试想,如果不顾颜面,揭发朋友过错和缺点,极力斥责他的过错,令他无地自容,他会羞愧难当并记恨在心,非但不会有效果,还会刺激他继续做坏事。

王阳明进诏狱 凡是进王阳明门下学习的人(5)

在我们的人生中,必须要有一群好的朋友在身边,大家互相砥砺、互相纠错,从而成就彼此,这就是责善。

作为父母,在孩子交友上可以帮他把把关,指导其择友、交友,因为“交什么样的朋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很重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