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书屋五言绝句(喜看年年孺子颜)

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江南是个美丽的地方纵然她的美丽还很抽象,仅仅存在于我似懂非懂的诗文中那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亮丽;那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灵动;那是“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活泼,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笔墨书屋五言绝句?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笔墨书屋五言绝句(喜看年年孺子颜)

笔墨书屋五言绝句

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江南是个美丽的地方。纵然她的美丽还很抽象,仅仅存在于我似懂非懂的诗文中。那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亮丽;那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灵动;那是“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活泼。

记得那年正月,年少的我,跟随父亲和几个叔叔从枞阳码头坐上轮渡,去贵池木闸的舅爷爷家。那是曾外祖父头年去世,父亲和叔叔们去拜他们外公的新灵。年代久远,已记不清太多的细节,只知道曾外祖父不辍劳作,耳聪目明,享年96岁;留存在记忆中的,还有那长长的圩埂、一眼望不到边的碧水和舅爷爷全家热情的笑脸。2008年,我跟随唐湾同事一道注册了QQ,开通了空间,“烟雨迷蒙江南,小桥流水人家”,就是我的空间简介。确实,江南的美,在我心中根深蒂固,她就是乡野明珠,美得一尘不染,美得清新自然。

车驶过安庆长江大桥,就到了大渡口。同行的作协副主席程春艳告诉我,你心心念念的江南到了。昏昏欲睡的我瞬间清醒,不知是不是心理因素,感觉窗外的树绿得格外柔媚。它们不高大,但蓬蓬勃勃,秀秀气气,色泽柔和,让人眼前一亮。满眼的绿中,一簇簇夹竹桃花不时探出头,或艳丽的紫,或纯色的白,将高速公路妆点得更迷人。

车辆继续前行。不多时进入涓桥镇境内。涓桥,涓涓流水过小桥,听这个名字就挺有诗意。涓桥境内,有清溪、秋浦两河流过。秋浦河,李白《秋浦歌》创作地。江南的水绿得像满池翡翠,清澈得千丈见底,让人见之忘俗。贵池区杏花村,因为杜牧的一曲“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而名闻天下。下榻开元大酒店,21楼上,四周风光一览无余。一水护城将绿绕,看起来赏心悦目。我想,也只有池州这样的胜景,才能滋养出曾外祖父这样长寿的老人和黄精这样集天地灵气的美食和药材。

同住的尹新生老师问我:“方老师可知道黄精啊?”“知道啊,记得我们小时候奶奶就用黄精和茅草制酱的。”我不假思索。尹老师笑了,“那是黄荆哦,同音不同字”。啊,不是我们将要采创的黄精啊?赶快百度一下,还真不是。惭愧!尹老师退休前是医师,果然见多识广。细细端详黄精的图片,像人参,又像生姜。文中说黄精是补阴药,为百合科植物滇黄精、黄精或多花黄精的干燥根茎。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益精、美容养颜的功效。我的好奇心一下子上来了,恨不得马上现场参观,看看这曾使地藏王菩萨延年益寿的黄精庐山真面目。

来到九华府和适四时黄精加工基地。远远地,蒸晒后的黄精那种特有的浓郁甜香就扑面而来,混混沌沌的大脑瞬间清醒,让人极度舒适。只见厂房门口的架子上,蒸过的黄精或切片,或整块,整整齐齐地摊开,虔诚接受阳光的洗礼。它们有的色泽淡黄,有的乌黑发亮,文友们围观评论,啧啧称奇。忍不住拈起小块品尝,性平味甘,余香绵长。

适四时农业有限公司的晒场更是蔚为壮观。包装好的、未包装的,薄片、整块,淡黄、深褐,色泽多样,形式俱全,应有尽有。据工作人员介绍,黄精在地里至少生长五年以上,才有较高药用价值。出土时颜色相同,然后经过九蒸九晒的工序,再制成黄精丸、黄精茶、黄精酒等。我们眼前的这些黄精颜色不同,主要蒸晒的次数不同。蒸晒次数越多,颜色越深。我们好奇的靠近观察,只见整块的黄精上面有许多小节,一年一节,这些小节就是黄精年轮。这些介绍,真的让我们长知识了!

感钟山位于四联村。山上富含腐殖层的砂质土壤,为发展规模化、高品质的黄精提供了天然的自然条件,国家林草乡土专家宋大伟团队在此处建有3000亩林下黄精标准化基地。我们一行人沿山路而行,沿途随处可见野生的黄精。那修长的羽叶,似竹非竹;柔弱的茎干,却又韧劲十足。就像一个人,清新不俗,一眼万年。山顶的凉亭,山下的民居,都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走累了,来格物斋歇歇脚,呷一口黄精茶,吃几颗黄精丸,疲倦顿消,口齿留芳。

“黄精扫白发,面有孺子颜。”皖美池久孺子颜农产品成果展示馆,有黄精品种、黄精产地的详细介绍。馆内分贵池八宝馆、东至臻品馆、石台硒品馆、青阳精品馆几大板块,黄精酒、黄精茶、黄精芝麻丸、黄精果、黄精片、黄精丝、黄金原浆......各种黄精产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看过九蒸九晒图文介绍,我们深为震撼。仿佛看到黄精幼苗在冷湿的高地、在幽静的林下,吮吸清风晨露,汲取日月精华,努力地生长,然后出土,再经过九蒸九晒,祛除杂质,增加药物成分,再成为名副其实的血气双补之王。南有九华黄精,北有长白人参。百炼成钢,美名远扬。

在贵池区文联和安徽皖美池久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做强黄精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文艺采风座谈会上,本地文友和异地文友踊跃交流,谈见闻,谈感受,谈创作心得,亲如一家,其乐融融。皖美池久,完美持久!

“做大做强黄精产业,促进共同致富,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产地强镇建设。让黄精这神仙余粮、养生圣药被更多人知晓,走入千家万户,进入寻常百姓家!”区党委书记王学敏的讲话掷地有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小小黄精苗,做起阳光大产业。留住青山绿水,留住青春活力,留住不老容颜。助力乡村振兴,喜看年年孺子颜。

作者简介:方一新,网名一笑拈花,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会员,桐城市作协会员,中国作家网会员,现就职于桐城市大关初中。爱读书,爱用文字记录心情,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