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最主要三大战役(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

官渡之战:演义里面是曹操军6、7万,袁绍70万。

实际历史上曹操2万,袁绍11万。

真实兵力对比5.5:1

三国中最主要三大战役(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1)

造成这种原因是古代战国时期打仗就流行一个3000人的方阵,这个方阵就叫万。演义中故意把这个万和万人的万混淆,同时又把袁绍的兵力放大一倍,来达到夸张的目的。

赤壁之战:演义里面曹操83万

孙刘联军五万。

历史上曹操20万,孙刘联军5万。真实兵力对比4:1

三国中最主要三大战役(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2)

还是演义中为了神化这场战役,说83万就是83万,就算有人追究起来,也可以说是这个曹操军的万是指的3000人的方阵。那么这算来就是24.9万人。这多出的4.9万人,完全还可以说是预备队。

夷陵之战:演义里面刘备70万,陆逊10万

历史上刘备5万人,陆逊5万人(实际上交战的只有1万人,后面的4万人作为援军还在路上)

实际真实交战兵力对比5:1

三国中最主要三大战役(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3)

这里也是故意将双方的兵力放大了,来达到夸张的目的。

实际上,三国鼎立的时期。整个中国(算上南蛮、山越)人口才700多万人,从黄巾之乱前的5000万人,人口锐减。所以历史上才有户十不存一的说法。

这个时候,魏国巅峰时期也只有40万兵力,人口400多万。

魏国虽然兵力多,能带兵打仗的却不多,更多的是政治文官。那些占据高位的军事将领多是军事才能平庸,甚至有的还是脓包。

蜀国巅峰时期有15万人,关羽的荆州有5万人,丢了荆州之后。蜀国就只有10万兵力。而且这个时候蜀国的人口才90万人,可以说是每9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在当兵,老百姓的负担特别严重。夷陵之战后,刘备损了5万人,后来诸葛亮也是励精图治,才恢复到10万人。这10万人,诸葛亮那是用兵用得特别谨慎,每次北伐最多只带5万人。

魏延提出5000人奇袭子午谷,诸葛亮因为前面的缘故,造成了他用兵太谨慎,才没有采纳魏延的计策。

可怜的姜维,后期当了大将军,也只有5万人可用。钟会和邓艾伐蜀的时候,仅钟会这一路就有10万人,邓艾的主力部队也有10万人。只不过邓艾带了7000先头部队,偷渡阴平小道,7000人直指涪城,成都震惊。派诸葛瞻3万人应战,(演义里面说的是7万人)。结果诸葛瞻战败自杀,最后后主投降,姜维不得不假装向钟会投降。可惜姜维生不逢时,遇到了无能的君主,君主无能就算了,还对姜维百般猜忌,这注定武侯遗志难以实现。

三国中最主要三大战役(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4)

蜀国后期人才缺乏,这是蜀国灭亡的根本,虽然有一两个顶尖人才,但是也回天乏力。

吴国人口230万,兵力却只有15万人。比起蜀国,吴国的老百姓相对轻松许多,主要还是孙权实行精兵简政的政策。也因为这个政策,导致吴国一直坚守,虽然后期有诸葛恪北伐,但是结果不理想。最后吴国也是守到亡国,实在可悲。

要论将领带兵打仗的综合能力,吴国的将领最高,东吴能带兵打仗的人,远远比魏和蜀两国多。只是东吴缺乏智谋之士,不能进行大的战略规划。东吴只适合打小型的战斗,对于大的战略,这个国家的人才结构决定了东吴不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