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之有道得之坦然(取之无道得不偿失)

取之有道得之坦然(取之无道得不偿失)(1)

王融是北齐的才子,不仅自以为才高八斗,他人也视之为奇人奇才。有人甚至断言:此人四十岁前后,必当封侯。

但他等不及四十岁的到来,急于依恃才华和心术得到名利双收的最大效果。武帝赏识其才华,接连将他提拔。用时人的眼光来看,他的升迁已是极快的了。他却毫不知足,常自怨天尤人,不惜铤而走险:矫诏更立太子,自主拥立萧子良,一意阻击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连萧子良都不配合他,他自然只有身败名裂的份,不到27岁就被斩杀。

取之有道得之坦然(取之无道得不偿失)(2)

王融开初得到的名利,自是理所应当。而后为求更大名利,专走“取之无道”的邪径,而使德不配位、术不悦人、行不顺天应命,只能导致更大的失去,而非更大的得到。

取之有道得之坦然(取之无道得不偿失)(3)

其实,他的心术不可谓不“高明”,行动不可谓不“果决”,求名求利的心不可谓不强烈,才气、人缘、顺境的实力不可谓不强大。这多是今人视之为大成功的必然前提。可他最终“失”得很惨,连身家性命都搭进去,远远超过“得不偿失”的一般性悲剧。

取之有道得之坦然(取之无道得不偿失)(4)

“无道”在人中的表现,主要有君昏、文恬、武嬉、吏贪、民暴等等:昏则安定不了天下,恬则无廉无耻无节,嬉则履行不了保家卫国使命,贪则敢于不择手段去掠夺,暴则不惜为盗为匪、杀人害命。

取之有道得之坦然(取之无道得不偿失)(5)

人一旦被名利的诱惑浸透身心,一言一行、一思一念都只围绕“如何最大程度追逐名利”兜圈子,天就不再眷顾他,道就不再与他相亲,德就一日千里的减损,神就远远的弃之而去,他人也就处处与他设防,时时与他算计,步步准备反戈一击。

取之有道得之坦然(取之无道得不偿失)(6)

此情此景之下,即使他一时得到,来得必定暗昧、猥琐、甚至卑鄙,如履薄冰一般危机四伏。得到了也就意味着严重得多的失去:失去诚信、善良、为人着想等等做人的必需品质;失去亲情、友情、合作伙伴与更多机遇;失去“德份”这种真正的黄金,以及从此以后“购买”其它名利的实力;失去灵气与悟性,以及从此以后或可一遇的幡然悔悟。

取之有道得之坦然(取之无道得不偿失)(7)

无道”的获得越多,“失道”的损减就越显著。“得不偿失”的意思是说,后者的代价总是前者的数倍、数十倍、直至无数倍;如果连德行的根基都被拔除,则是“人”都做不成的,名利更是可望难及的幻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