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收音机有什么台(藏品有话说第62集)

聆听红色记忆,追寻百年足迹。由北京市文物局、故宫博物院、北京博物馆学会联合新华网客户端共同制作的百集音频栏目《藏品有话说》已于近日正式上线。栏目从近60家博物馆中精选出藏品百余件,编写藏品故事制作成音频节目,通过讲述北京地区各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纪念馆的爱党爱国藏品故事,回顾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的百年奋斗历程。

七十年代收音机有什么台(藏品有话说第62集)(1)

第62集 传说中的“国宝级”收音机长啥样?

今天,我们邀请来自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博物馆的李元豪,为您介绍一件馆内珍藏的文物。

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博物馆中陈列着一台传说中的国宝级收音机,你知道为何说它是“国宝级”的吗?这台收音机又有何特别之处?今天的《藏品有话说》,将为大家带来传媒博物馆国宝级收音机熊猫1501的故事。

七十年代收音机有什么台(藏品有话说第62集)(2)

收音机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了解外界信息最便捷有效的途径。在当时,国家对收音机还进行了“论资排辈”,评定等级,一般分为五个等级,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在这之下还有很多上不了等级的。在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博物馆中,陈列着一台特级收音机——熊猫1501。

熊猫1501造型独特,设计大胆,寓意吉祥:一侧是方形,一侧是圆形,天圆地方的传统理念在外观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收音机的正面面板上,采用高台阶造型,两边还有两个小凸起,模仿的是故宫三大殿的高台阶以及宫门外放置的神兽。

收音机的猫眼采用了古典的宫灯造型。左侧面板装饰图案上,有四个铜制的蝙蝠纹样,中间则是一个打底的寿字纹,暗含了传统的“福寿满堂”思想。不得不说,这是一台把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完美结合的国宝级收音机。

七十年代收音机有什么台(藏品有话说第62集)(3)

熊猫1501收音机

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博物馆融媒中心提供

时间回到上世纪50年代,人们深切的爱国情怀使得大家希望在各行各业证明社会主义中国不比资本主义差。当时主流的收音机是德国的德律风根、美国的RCA等品牌,这些收音机生产商从1920年代就开始制作生产收音机,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而中国在民国时代,一直是购买国外的元器件,自己组装加工,没有掌握收音机的核心技术。

后来,党和国家认识到收音机对百姓生活的重要性,组织人马攻坚克难,直到1953年,才由当时实力雄厚的南京无线电厂生产出了第一台全部零件均由自己制造的收音机——红星502-甲。

195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这一重要年份,主管工业生产的一机部十局向南京无线电厂下达任务,由其研制一项体现十年发展新水平的高级电子音响产品,产品外观要体现民族性,性能则要争取优于同类国外产品。

此时,距第一台全部零件中国制造的收音机诞生,仅仅6年。当时主持这项工作的总设计师是龚剑泉,外形设计师是哈崇南。两人当时仅三十多岁,但已经拥有多年从业经验。龚剑泉还曾于1953年主持参与了红星牌502收音机——新中国第一台全国产化收音机的设计生产工作。

收音机的生产涉及到模具开发、元器件的生产等多种合作,并非一蹴而就的。新中国收音机的生产历史不足十年,因此这个任务完成起来难度极高。但是,在为祖国母亲献礼的感召下,南京无线电厂的员工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他们积极想办法、深加工,在一年时间内设计生产出了熊猫1501型特级收音机。

1501是什么意思呢?15代表了这台收音机使用了15根电子管,电子管越多,产品灵敏度越高,设备也就越昂贵。01和02则代表了收音机的生产序列,比如1501代表含有15根电子管的第一批机器,1502代表第二批机器,这一机型总共生产了三个批次,大约400多台。其中,1502和1501外形完全一样,1501则比1502多一个播放唱片的功能。

根据1963年的档案,熊猫1501的价格为4000元。按当时普通人一个月十几块人民币的工资来计算,这价格在当时足以买下一套四合院。同时,由于它是作为庆贺祖国母亲十岁生日特意制作的献礼机,因此是限量生产的,主要有四大去处:一,用于国礼;二,装点在人民大会堂、劳动人民文化宫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作为我国在电子音像产品上的成就展示;三,分配给驻外大使馆;四,作为体现中国风的礼物送给外国元首。

熊猫1501在造型上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格,在电声综合性能方面则赶上了当时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是国内当时民用电子音响的高水平产品。熊猫1501的诞生是社会主义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现之一。中华民族自尊自强的民族性格,正是让我们能办成大事、做出好产品的根源与力量源泉。

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博物馆

七十年代收音机有什么台(藏品有话说第62集)(4)

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博物馆于2012年10月26日建成并对公众免费开放,全馆分广播馆、电视馆、电影馆和传输馆四个分馆,展览面积5300平方米,馆藏藏品12000余件,形成“四馆七厅一条传媒走廊”的展示格局,重点展现国内外广播电视电影事业从诞生、发展到崛起的重要历史进程,凸显“历史传承、底蕴深厚、史料详实、时代变迁”的特色和“办有思想的博物馆”的建馆理念。

资料来源:故宫博物院、北京博物馆学会、新华网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