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公务员提高工作能力具体措施(不应成为基层公务员队伍的一种普遍现象)

基层公务员提高工作能力具体措施(不应成为基层公务员队伍的一种普遍现象)(1)

有句俗语叫“鞭打快牛”,讲的是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一位农夫有一头水牛和一头黄牛。农夫拉着两头牛犁田,他先给黄牛套上犁枷,但黄牛任凭他怎么吆喝就是不走,折腾半天没犁了几路田。无奈之下,农夫换上水牛,水牛不用吆喝就主动拉着犁往前走,但农夫还是不断地鞭打水牛。水牛很是不解,就停下来问:“主人,我已经尽心尽力地帮你拉犁了,怎么还老是打我?”农夫说:“黄牛不拉,只有你拉,不打得你跑快些,什么时候才能犁完田?少废话,快走!”说罢又是一鞭。多次挨鞭子的水牛想:自己跑得越快,犁的田越多,被鞭打的机会就越多,而黄牛却在旁边悠哉游哉地吃草,真不公平!最终,它挣脱犁枷跑了。

这几天单位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以前一向听话表现好的同事跟领导翻车了。原因是从春节到现在,值班加班领导总是安排他,甚至有的同事家里有事了临时请假,领导也会第一时间找他顶替。

要是在以前,他都是没意见的,但是这次却爆发了,在办公室当场就说:“这事我干不了,你爱找谁找谁吧,每次都是我,觉得我好欺负是吧!”

这次领导听了也是一脸懵逼,估计也没想到平时一向温顺的“好”同事却说出如此过激的话。心想这是怎么了,哪根筋抽了还是吃了枪药了。但也不甘示弱,随即说 “你加班多,平时的加值班费和年底的评先进不都考虑你了吗?还怎么着?还有啊,你别忘了你是党员,你要带头......”

但没成想这个同事还真杠上了,有种话已说开破罐破摔的架势,把这两三年来自己多干的工作多吃的苦,领导安排工作的不公和对一些同事莫名照顾一股脑全倒出来了......那叫一个酣畅淋漓,引得单位同事都放下手里的活侧耳聆听。

最后的结果是,这哥们誓死不从,领导也无奈妥协,宣布此事再议。

这最后的爆发在基层单位可能是个别现象,但类似的不公却是普遍现象,只不过很多人都忍了。

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种现象的话,就是“鞭打快牛”。但是,牛再听话、再卖力就活该挨鞭子吗?

人与人能力和性格天生有所不同,作为单位的领导,谁都想用听话又能干的人,谁也不愿意去招惹那些没能力又事儿多嘴碎的人,这就产生了鞭打快牛的现象。

但是,牛再老实也有脾气。如果一味的鞭打而没有任何实质激励,恐怕再忠厚老实的牛也会撂挑子。这体现在基层公务员队伍中尤为明显。

如果换做是公司企业,有完善的奖惩机制和上升淘汰通道的话,鞭打快牛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因为牛跑得快干得好也会得到更多的物质奖励和升职空间,不好则有可能会被淘汰。因此大家都会去争当快牛,甚至甘愿挨鞭子。

但是在现有的公务员队伍中,这种奖优罚劣的机制却没有那么明显,干得再多再好,或许能多挣一些加值班费,但却非常有限。也可能被领导赏识提拔,但机会也不是绝对。有些人不求进步,又不想让自己太累,干脆就彻底不要这部分钱,权当花钱买自在了。反正他知道一般不出什么大错,单位也不会因为这个开了自己。

但是到了关键时刻,有的领导为了搞平衡,却没有给那些累死累活的快牛一个实实在在的说法,或者说并没有让他们内心感觉到付出和回报成正比。这就造成了一味的鞭打快牛最后换来了牛的幡然醒悟,也就是文章开头的一幕。

因此,公务员队伍需要快牛,但是却不能让“鞭打快牛”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而是需要更多更合理的奖惩机制来激励大家主动去做快牛,也要有更公平的制度去确保快牛不寒心。

真正需要去“鞭打”的是那些出工不出力的慢牛,而且对于那些怎么打都不动的慢牛,更要有淘汰机制。基层单位不是养老的地方,也不适合养老,如果有一些慢牛始终站着编制领着工资却不干活,单位却拿他们一点办法也没有,是对其他同事的不负责,更是对老百姓的不负责。

来源:我是公务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