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内容全文(三十六计之第六计)

昨天我们讲了《三十六计》之第五计:趁火打劫。

“火”是指敌人的困难和麻烦,这些困难和麻烦总结起来就是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指内忧,天灾人祸、民不聊生、内战连年等;而另一个方面就是外患,外敌入侵,战事不断。

“趁火打劫”就是在敌人有内忧的时候,占领他的土地;在敌人有外患的时候,就争夺他的百姓;如果敌人既内忧又外患,则趁其岌岌可危的时候兼并他。

《战国策.燕二》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就是“趁火打劫”最形象的体现。

今天,我们要讲的内容是《三十六计》之第六计:声东击西。

原文是:“敌之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声东击西”这个计策是运用“坤下兑上”的卦象象理,使敌人陷入错乱复杂、危机四伏的境地,我方则正好利用敌人不能自控,一片混乱的形势,机动灵活的运用时东时西,似打似离的方法,让表面看起来不攻击实际是在攻击,表面看起来攻击状实际上又是不攻击,这样制造出假象给敌人造成错觉,让我方能够出其不意的获得胜利。

三十六计内容全文(三十六计之第六计)(1)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希望团结西域各国共同对抗匈奴。地处大漠边缘的莎车国则煽动周边的小国归附匈奴,反对汉朝。

于是,班超决定先平定莎车国。莎车国向龟兹国求援,龟兹王遂亲率五万人马前去援救。班超加上于阗等国的兵力一共只有二万五千人,敌众我寡,只能智取。于是,班超就下令在军中散布对他的不满言论,说他打不过龟兹,做出撤退的假象。龟兹王得到消息后,误以为班超惧怕自已而慌忙逃窜,当即下令兵分两路追击班超。

似可为而不为,似不可为而为之。龟兹王无法推断班超的真正意图,从而被假象所迷惑,做出了错误的判断。他气势汹汹地追赶一夜,仍然没有发现班超部队的踪迹。而此时的班超早已集合部队,汇同事先约定的于阗人马,杀向莎车。从天而降的班超部队让莎车国猝不及防,剖队迅速瓦解,莎车王来不及逃走,只得请降。听到莎车国已被平定后,龟兹王只有收拾残部,悻悻然地返回龟兹国。

“声东击西”最典型的战例就是:郑成功收复台湾,赶走荷兰殖民军。

1661年4月,郑成功率二万五千将士登上澎湖岛,准备攻下赤嵌城(也就台湾现在的台南安平)。

经郑成功打听得知攻打赤嵌城只有两条路:一条路是攻南航道,因这条路宽阔水深,船只可以畅通无阻,又比较容易登陆,荷兰殖民军在此重兵把守,工事坚固;另一条路是攻北航道,直接通往鹿耳门,但是这条路航道狭窄,到处是礁石,海水也很浅。荷兰殖民军判定这里无法登陆,所以只设置了少量的防守。

郑成功又进一步了解到这条攻北的航道,如果遇到海涨潮的时候,大船是完全可以通过的。于是,他打算趁涨潮时候,先攻下鹿耳门,然后再绕道从背后攻打赤嵌城。

为了迷惑敌人,郑成功下令部队制造出声势浩大,炮火不断的假象,以引诱殖民军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攻南航道上。郑成功则趁南航道激战的一个夜里,率领部队主力,神不知鬼不觉地登上了鹿耳门,并从背后攻下赤嵌城。荷兰殖民军狼狈逃窜,台湾也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内容。明天,我们将继续来看《三十六计》第二套的敌战计之七--无中生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