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改名最好的县(湖北省一个县名字取)

湖北省,简称“鄂”,省会武汉,与湖南省相对应,湖北省因位于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湖北连安徽,南邻江西、湖南,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为邻,北接河南。该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在长达800多年的历史中,创造了楚文化。2020年,湖北省下辖12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共有26个县级市、35个县、2个自治县、1个林区,常住人口5927万人。

湖北改名最好的县(湖北省一个县名字取)(1)

其中,就保康县来说,人口超30万,隶属湖北省襄阳市,地处鄂西北,位于襄阳市西南部。东依襄樊,南接宜昌,西连神农架,北交武当山。是襄阳市唯一的全山区县,荆山主脉横亘东西,荆山以北南河水系注入汉江,荆山以南沮水水系注入长江。保康县名意为“保民康乐”,于明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建县,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

首先,保康县隶属于湖北省襄阳市。对于保康县来说,境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地势起伏多变,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荆山水脉自西向东横贯县境中部,自然将保康分成南北两部:保南山势平缓,河谷较宽;保北山势高突,河谷较窄。全县有大小山头3100余个,大小山沟3300余条,平均海拔910米。保康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降水集中。因境内地貌复杂,高低悬殊,各地气候差异较大,素有“高一丈,不一样。阴阳坡,差得多”之说。低山河谷,日照尚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季节变化明显;高山地区多雨,温度低,湿度大,降霜早,积雪期较长。年平均气温低山15℃,半高山12℃,高山7℃。年均降雨量934.6毫米,年均无霜期240天。

湖北改名最好的县(湖北省一个县名字取)(2)

就保康县的历史来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该地区属楚国的疆域。楚国的疆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东至大海,南起南岭,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苏北部、陕西东南部、山东西南部,幅员广阔。秦朝和汉朝时期,今湖北省保康县一带的南部属临沮县,东北部属荆州南郡房陵县。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魏蜀吴三国鼎立,今襄阳市保康县一带成为曹魏的疆域。西晋建立后,该地区属沮阳县。北魏时期,设立潼阳县,西魏先后置大洪县和重阳县,今保康县一带属之。北周建立后,改大洪县为永清县,该地区属之。由此,非常明显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今保康县一带的建制和归属变化较大。唐朝建立后,相继在该地区设立荆山县、土门县、归义县。

湖北改名最好的县(湖北省一个县名字取)(3)

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年),该地区属房陵县。北宋雍熙三年,曾在房陵县设立“保康军”(军,宋朝区划名,与州府同级),以此得名,名字“保民康乐”之意。当然,对于保康县这一建制,则始于明朝弘治十一年(1498年),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鉴于房县辖境辽阔,难以施治,始析房县东境宜阳、修文二里置保康县,县治潭头坪(今城关镇)。在明朝时期,保康县属湖广布政使司郧阳府。清朝初期,沿袭明朝建制。康熙三年(1664年),保康县改属湖北布政使司下荆南道郧阳府。

湖北改名最好的县(湖北省一个县名字取)(4)

最后,到了1914年,保康县属襄阳道。1928年,保康县直属于湖北省。1983年8月,襄阳地区与襄樊市合并,保康县隶属于襄樊市。2010年12月9日,襄樊市正式更名为襄阳市,襄阳区正式更名为襄州区。至此,襄阳市所辖政区为:南漳县、谷城县、保康县;宜城市、枣阳市、老河口市;襄城区、樊城区、襄州区;襄阳高新技术开发区、鱼梁洲经济开发区、襄阳经济开发区(东津新区)。如今,保康县隶属于湖北省襄阳市。截至2019年底,保康县总面积达3225平方公里,下辖11个乡镇、257个村、19个社区,总人口约为36万人。那么,问题来了,对于保康县,你怎么看呢?欢迎留下你的观点,让我们一起讨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