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突击许三多一个人守着一个连:三多独守钢七连

#影视杂谈# #「闪光时刻」主题征文 二期#

《士兵突击》中许三多活捉老A,成为了机步团702团公认的兵王,但很快也迎来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次转折点,那就是军队改革,钢七连收到命令全体解散后重新整编,一夜之间战友全部走光了,再过一夜连长高成也走了,诺大的连部只剩下了许三多。

士兵突击许三多一个人守着一个连:三多独守钢七连(1)

我最开始看到这一段时对这样的安排非常不解,明明是个兵王,却偏偏留他一个人独守空荡荡的连部,但看到后面的剧情才发现这是一个人在幕后操控,这个人是谁呢?看过网上许多的猜测,有袁朗、也有702团团长,但我认为最大可能是一位将军。

士兵突击许三多一个人守着一个连:三多独守钢七连(2)

01无论是袁朗还是702团长,都没有这个能量决定改革时期一个士兵独守营房

钢七连的解散包括军队改革,是军区响应国家政策而进行的,702团团长在军区大会上显得很为难,因为702团是改革试点单位。

第二天军区的命令就下来了,而传达命令的是702团的参谋长,连长高成和教导员洪兴国接到命令只能服从。一个团参谋长,一个中校亲自来七连传达命令,可见钢七连的不简单,或者说高成的不简单,命令层层传递,应该是营长来传达。

士兵突击许三多一个人守着一个连:三多独守钢七连(3)

而命令是以陆军第八十四集团军步兵师的名义下发,这意味着什么?高成和洪兴国的调动不是在702团,而是在步兵师内部甚至调出步兵师,所以整个钢七连的解散和整编由不得702团团长,更由不得袁朗来决定,而是第八十四集团军步兵师的领导决定。

士兵突击许三多一个人守着一个连:三多独守钢七连(4)

所以许三多最后被留在钢七连独守营房,只能是步兵师的领导决定的。在90年代,一个步兵师的师长一般都是少将。一位从士兵走过来的将军,才会明白一个士兵价值。

02步兵师长与老A大队长的渊源以及老A对三多的期待

分析出安排许三多独守营房是第八十四集团军步兵师师长,但为何让三多独守营房却还不得明了。我理解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三多在红蓝军实战对抗时表现优异,虽然钢七连几乎被老A打残,但许三多活捉老A中队长袁朗,给钢七连挣足了面子,这样英勇的战斗事迹肯定会被团部那个宣传干部肆意渲染,然后再报到师部。

士兵突击许三多一个人守着一个连:三多独守钢七连(5)

除了活捉老A,许三多的大名早在红三连五班修路时就传遍了整个军区,所以在师部那里,许三多是步兵师当之无愧的兵王。

那么对于这样一个兵王,到底把他安排在哪里才能发挥他全部的作用呢?或许这个问题在师部引发了讨论,而一直没有明确结果,也就导致了许三多在钢七连守了半年的营房。

第二个原因,老A与步兵师师长的渊源。在剧中可以看到,老A大队长是上校,702团团长也是上校,而且根据两人在剧中的对话可以看出他们关系不一般,是多年的老战友,所以这两个人曾经都是步兵师师长的猛将,但由于两人作战理念和军事思维的不同,702团团长和老A大队长才会在不同的部队工作。

士兵突击许三多一个人守着一个连:三多独守钢七连(6)

为什么说老A是步兵师师长曾经的手下,源于他拿出的师部的命令,命令清清楚楚要许三多在内的几个兵,一个上校军官就这样能从步兵师要走一个兵,如果老A不是师长的老下属又怎会这样容易。

士兵突击许三多一个人守着一个连:三多独守钢七连(7)

而之所以放三多一个人守营房,是老A对许三多的考验,三多活捉袁朗已经可以看出他的作战潜力,而让三多独守营房,是对他抵抗孤独能力的考验,毕竟老A是一支隐藏的部队,要学会藏,自然就要能忍受孤独。

03一个士兵最可贵的精神,老A急缺,而三多与生俱来

在《士兵突击》中宣扬的主流精神价值是什么,是“不抛弃不放弃”,而就算到了老A,袁朗最看重的也是这句话。

为什么袁朗仅仅和三多在战场上相处过几十分钟,被三多俘虏后有过几句对话,就肯定三多拥有“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呢?

是因为一句话,袁朗即将离开时对三多说到:“想不想到我那儿去”

士兵突击许三多一个人守着一个连:三多独守钢七连(8)

三多望着袁朗身上他不曾见过的优良武器,慢吞吞说到:“我是钢七连第四千九百五十六个兵”

士兵突击许三多一个人守着一个连:三多独守钢七连(9)

袁朗说:“这就是你的回答吗?”

三多不语

袁朗用手套抽了他一下,我猜有两个用意,一个是可惜许三多不愿离开钢七连,一个是庆幸三多没有选择去老A,老A的诱惑多么的巨大,任何一个兵都梦想能成为老A的一员,三多其实也想,但他“不抛弃不放弃”的特质让他选择留下,所以袁朗仅凭这一句话就认定三多拥有老A急缺的精神。

士兵突击许三多一个人守着一个连:三多独守钢七连(10)

老A是一支隐藏的神秘部队,通俗说就是特种兵,优良的作战武器和顶尖的战术素养让他们不自觉萌生高傲、自负的情绪,但真正能在危难时刻对战友“不抛弃不放弃”的人却很少,所以袁朗急需一个将这种精神作为终身信条的兵来引导老A成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