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接口类型及意义(介绍各种新颖高速接口)

点击上面“卧龙会IT技术”关注我们

我们与你一起畅享IT世界!

usb接口类型及意义(介绍各种新颖高速接口)(1)

usb接口类型及意义(介绍各种新颖高速接口)(2)

来自网络

usb接口类型及意义(介绍各种新颖高速接口)(3)

USB 是「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的简称。在 18 年的发展历程中,USB 演化出了多种版本,数据传输速度越来越快,数据线类型也各不相同。

USB 的标准是由 USB 开发者论坛制定的,为了解决数据线不能通用的问题,论坛希望用被称为「C 型」的新型数据线,来取代所有的 A 型和 B 型数据线,兼容所有的手机、平板、电脑及周边设备的接口,并将支持更快的 USB 3.1。

再过几年,C 型数据线可能就会成为标配,到那时我们不会再需要装一抽屉各式各样的数据线了。但仰望星空还需脚踏实地,我们在期待 C 型数据线「大一统」时代到来的同时,先简要回顾一下 USB 发展的历史。

USB 取代了谁?

在 USB 面世之前,也就是「奔 I」、「奔 II」的年代,把不同的设备连到电脑上需要不同类型的接口:

鼠标是 PS/2 或串口;

键盘一般也是 PS/2,或者是 ADB、DIN 等;

打印机、扫描仪和外接存储设备等要连到巨大的并口上;

连手柄则需要专用的游戏接口,一般位于声卡上。

usb接口类型及意义(介绍各种新颖高速接口)(4)

不仅种类繁杂,有些接口还需要专用的扩展卡,互相挤占空间,而且排除故障时也相当麻烦。

为了解决这样的混乱局面,1994 年底,英特尔、康柏、IBM 和 Microsoft 等多家公司共同提出了 USB 标准。

USB 1.1

1998 年,USB 1.1 的制定,标志着 USB 时代正式拉开序幕。USB 1.1 支持鼠标、键盘等外设的连接,而且数据传输速度也提升到了约 1.5MB/s。于是,鼠标、键盘、打印机等生产厂家开始尝试在产品上使用 USB 标准,后来逐渐成为了首选。

USB 2.0

2000 年,USB 2.0 标准正式登上舞台,并在之后的几年内迅速普及,而且宣告了很多老一辈接口标准的终结。容量更大、速度更快、通用性更强的 U 盘的出现,导致了软盘和软驱的绝迹。被逐渐遗忘的光盘和光驱,貌似也在重蹈软盘和软驱的覆辙。

usb接口类型及意义(介绍各种新颖高速接口)(5)

USB 2.0 也成为了各种外部设备的温床。无线网卡,光驱、以太网接口、硬盘,这些曾经必须装在主机箱内部的东西,在 USB 2.0 标准下,它们就可以出现在机箱外,节约了机箱内部空间,且具有便携性。

USB 2.0 的数据传输速度最高可达 60MB/s,在这个时期,USB 接口开始全面取代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上的各种旧标准接口。

USB 3.0

2008 年,USB 3.0 面世,把理论速度提升至 640MB/s。这样的速度不仅使数据传输更加节省时间,也足以使桌面操作系统在 U 盘和移动硬盘上流畅地安装和运行。

至此,USB 标准已无处不在,得到了 Intel、AMD、高通等主要芯片厂商和各大科技公司的广泛支持。

但这并不意味着 USB 没有任何隐忧。A 型接口已经在大多数电脑上存在了 18 年,如果想升级接口类型,工程量将十分浩大。

谁取代不了 USB?

有几种不同类型的接口也曾尝试挑战过 USB 的统治地位,但最终均未获得最后的胜利。由于具有一些独特功能,它们可能在小范围或特定设备上取代 USB,但终究无法企及 USB 的通用性。

FireWire

从上世纪 90 年代至 2010 年前后,苹果一直在推行 FireWire 标准。当时,FireWire 相对于 USB 确实有一些优势所在。

usb接口类型及意义(介绍各种新颖高速接口)(6)

比如,FireWire 设备上都自带一个多余接口,这样下一个设备就可以连在上一个设备上,所以电脑上只需要一个。FireWire 还可以双向传输数据,而 USB 2.0 只能单向。而且,同时期的 FireWire 分别是 USB 1.1 和 2.0 的 33 倍和 1.7 倍。

但 FireWire 最大的问题在于:贵。电脑和外设都需要使用其控制芯片,在早期更是需要向苹果支付授权费。从 FireWire 400 升级至 800,数据线的标准也变了,而 USB 1.1、2.0 和 3.0 都基本上保持了向下兼容性。

高昂的价格使 FireWire 无法具有 USB 设备的普适性,只能应用于高端设备。现在苹果已经不再把 FireWire 作为重要产品去介绍,其研发很可能已经停滞了。

Thunderbolt

usb接口类型及意义(介绍各种新颖高速接口)(7)

在 Mac 产品线上,FireWire 最终被 Thunderbolt 接口所取代。虽然 Thunderbolt 标准只应用于苹果的电脑,但其实是 Intel 开发和支持的。第一代 Thunderbolt 的传输速度即为现在的 USB 3.0 的 2 倍,而且上市时间比后者的普及还早一年。

第二代 Thunderbolt 的速度高达 1.25GB/s,是 USB 3.0 的 4 倍。据说下一代将更换接口,并把速度翻倍。再过几年,光纤将应用于 Thunderbolt,将达到 12.5GB/s。

但它目前仍无法撼动 USB 地位的劣势,与 FireWire 如出一辙。主要是贵。苹果嘛,花得起钱,但 PC 厂商就没有这么财大气粗了。

Intel 作为其幕后推手,本可以把控制器集成在芯片中,推动 Thunderbolt 的发展。但这需要消耗更多的硅,对于 OEM 来说成本增加,也会削减 Intel 的利润。另外,其功耗也远高于 USB,与 Intel 现在降功耗的思路不符。

同样,Thunderbolt 现在也仅限于高端设备。但对于普通用户来说,USB 已经完全满足需求了。

未来的挑战者

未来,将是一个无线的世界。

而这正是 USB 面临的巨大问题:我们过去需要通过有线的 USB 完成的数据传输,现在通过无线就可以做到。云同步、蓝牙、NFC、Wi-Fi、AirDrop,有了这些方便易用的无线解决方案,USB 在生活中的浓度正在潜移默化间被稀释。

但这些无线功能的制约因素在于:速度。当大容量文件需要传输的时候,即便是 USB 2.0 也会比上述功能更稳定、更快速。而且,解锁或越狱的时候你总没办法用蓝牙或 Wi-Fi 吧?

无线充电的概念自从 Lumia 920 发布起就传遍了全世界,但到目前为止仍未形成统一标准,限制也较多,并未成为通用功能。所以,电子设备还在依赖「线」提供能源,并且,有线充电的效率也更高。而且,就算无线充电普及了,那无线充电的充电器不还是要通过线接在插座上吗?

usb接口类型及意义(介绍各种新颖高速接口)(8)

综上,在可预见的未来,USB 的地位仍不可取代。正如 Wi-Fi 无法使有线的以太网彻底消失一样,无线技术发展再迅速,也很难彻底取代 USB。如果 USB 能将标准进一步统一,则其统治地位将得到进一步巩固。

文章来源: A brief history of USB, what it replaced, and what has failed to replace it

作者:Leo Fang

卧龙会,卧虎藏龙,IT高手汇聚!

卧龙会IT技术(ID:wlh-it)

微博:@卧龙会IT技术

小编微信QQ同号:7509723

千人仿真技术交流群,欢迎加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