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古镇是以郑板桥的名字而建吗(出生兴化城半个大丰人)

古白驹场的西团、小海,那饱经沧桑的石板街道就是古镇文明的轨迹。论及西团、小海的文明,人们一定会提到扬州文化的冲击。

清代,“海内文士,半集维扬"(谢望《书画所见录》)。在涌向白驹场的扬州文化浪潮中,其文人墨客是一支重要的力量,如李鱓、李方膺的绘画,寓意深远,富有民间的生活气息,对白驹场的影响是不小的。但时过境迁,至今风流犹存的要首推扬州书画名家、诗人——郑板桥。

板桥古镇是以郑板桥的名字而建吗(出生兴化城半个大丰人)(1)

郑板桥 像

郑板桥,兴化汪头人。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板桥有三绝:曰画、曰诗、曰书。三绝中有三真:真气、真意、真趣。据说,板桥之父立庵曾在西团设馆,郑家与小海朱家是世交,板桥之父与小海朱子功同年进学,而板桥与朱子功之子麟标、丹五自幼年之时就交往甚密,以后二三十年间,双方不时走动。雍正十一年(1733年),也就是郑板桥中举后的一年,朱子功先生大寿八十有二。时年41岁的郑板桥就以“小侄”身份亲自到小海朱家为子功先生祝寿,并“顿首拜撰”寿序十二幅,共604字,两家世交之情溢于言表,对子功先生的高风亮节极力推崇。同时,郑板桥还请扬州八怪之一——李鱓绘十二幅花鸟屏一起赠送给朱家。因为当时小海就有“索画者,必曰复堂(复堂是李鱓的号),索诗文者,必曰板桥”的说法,所以朱家把郑、李的二十四幅字画屏条视为珍宝。二百多年来只有春秋祭祖时,才给儿孙见一面,名曰:饱饱眼福。这些字画屏条,朱家已于1964年赠给大丰县人民政府,并由档案馆珍藏。无疑,它是小海人民,也是盐城人民的宝贵财富,是后人研究白驹场文化及其风物民情的重要史料。

郑家与小海康家有姻亲关系,郑板桥中年因病落魄小海,就住在“一枝东海忠臣后,千古黄山板石村”(康家祠堂楹联,其意指祖籍是安徽黄山)的康家。康熙末年,小海镇建起了甘鞠潭浴室。壁上石刻“银河射影”四字就是郑板桥大笔。老人说,其字非古非今,非隶非楷,是标准的“六分半书”,体貌疏朗,风格劲峭。可惜在十年“浩劫”中石刻不知去向,实在令人痛心。

板桥古镇是以郑板桥的名字而建吗(出生兴化城半个大丰人)(2)

郑板桥真迹

板桥古镇是以郑板桥的名字而建吗(出生兴化城半个大丰人)(3)

还听人说,郑板桥在小海时,对白驹场诗坛名流顾秋水甚为崇敬。顾秋水“偷临画稿奴藏笔,贪看斜阳婢倚楼”的诗句,郑板桥颇为赞赏,将其贴在茅斋之中,并附诗一首,其中两句云:“秋风白粉新泥墙,细贴前贤断句诗。”因为郑板桥做官前后时常在小海活动, 所以至今西团小海一带还流传着许多关于称道郑板桥的故事和传说。如《郑板桥戏官府》、《郑板桥李鱓合笔》,另外,郑板桥在西团西关口“断银”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流传很广,已由笔者在80年代整理发表于《乡土》、《民间文学》等杂志上。其中在《古镇小考》中引用的《打得好》等,此外,板桥父亲郑立庵在西团龙王庙设馆教书,西团出了很多名人雅士,许多安徽、扬州盐商的富家子弟,立庵先生都有教过。板桥随父在西团生活,闲时作了不少书画,笔者文革期间,亲见许多人家用“脚箩”将视为“封资修”的郑板桥真迹挑到公社造反派司令部赴之于火,实在令人痛心,至今郑板桥为西团前堂子题的一副“垢去精神爽,香面体态舒”的石刻对联,还在一居民猪圈跟脚下。而郑板桥为邻居豆腐店老夫妇记账的“豆腐账本”,也被一造反派头头儿收去后,不得而知。

板桥古镇是以郑板桥的名字而建吗(出生兴化城半个大丰人)(4)

板桥古镇是以郑板桥的名字而建吗(出生兴化城半个大丰人)(5)

古龙王遗址 古盐场遗址

说起,郑板桥在当地的故事,短小精悍余味隽永,且富有生活气息:

郑板桥有一次从小海经过。有一家夫妻两个打架。旁边来了一人,有些不老实,上来拉架,在人家妇女身上摸手摸脚,还扯硬劝,抓住人家男将(丈夫)的手,给人家女将(妻子)打。这个女的见他不老实,就去打他,男的呢,见他扯硬劝,也去打他。两个人钉住他打。

他请郑板桥评理:“你来看的,我来拉劝的,这人....被打成这样子。”

郑板桥一笑,说:“瓜州的剪子,镇江的刀;海安的锄头,如皋的锹。”他一笑走了。大家会不过意来,有一个想到了:“呃唷喂,这些东西打得好喃,打得好!”

从这则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小海镇的市民对郑板桥都很尊重、信任。不是嘛!连小夫妻打架的事都找到了郑板桥。

因为郑板桥当时名气已经很大,小海的富户大贾也往往想借助郑板桥的字画来装点门面。《郑板桥、李鱓合笔》的故事,就是在这个背景下的产物。

板桥古镇是以郑板桥的名字而建吗(出生兴化城半个大丰人)(6)

故事讲的是郑板桥和“两革科名一贬官”的李鱓去为一富户作画而演的双簧。郑板桥画了一幅雍容华贵的牡丹之后,故意在画面上落下一滩浓墨,主人甚为惊诧。这时李鱓接过画笔,三笔两画,变成一枝梅花,并题诗一首:

牡丹花下一枝梅,富贵穷酸作一堆。

莫道牡丹真富贵,他年梅占百花魁。

除此之外,《郑板桥戏官府》则更能表现他“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那种“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的善良愿望。

郑板桥不时在西团、白驹和小海走动,人们喜欢说唱古老道情,这不能不说与郑板桥的《道情十首》有关。40 年代,小海有名的道情艺人王金生,西团的杨宝安等老艺人谈及道情,常说郑板桥是当地道情的祖师爷。所以,当地至今还流传着《拜祖师》的道情唱段。这,大概是有所指的。

人们非常敬慕郑板桥,爱谈郑板桥,大家都把郑板桥作为自己的前辈乡亲。谈起郑板桥,百姓的语气中自然地流露出一种亲昵、自得之情。

郑板桥是盐阜人民的骄傲,盐阜人民怀念郑板桥!

作者简介:

板桥古镇是以郑板桥的名字而建吗(出生兴化城半个大丰人)(7)

编辑:吴勇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