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论语中关于自律的句子(文光读论语每天学一句)

欢迎观看文光读《论语》,我会每天为大家讲解一句论语和大家一同体会传统文化的智慧与魅力,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国学论语中关于自律的句子?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国学论语中关于自律的句子(文光读论语每天学一句)

国学论语中关于自律的句子

欢迎观看文光读《论语》,我会每天为大家讲解一句论语和大家一同体会传统文化的智慧与魅力。

原文: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翻译:孔子说:“治国能以礼让的方式进行吗?哪里有?如果不能以礼让的方式治国,那么礼有意义吗?”

择贤任能,礼让治国是古之风尚,尧禅让于舜,舜禅让于禹,这些都是古代圣君贤主的典范。如今时代,人心不古,欲望横流,我们往往都喜欢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现在的许多人总喜欢找各种所谓的证据,验证古代圣贤也并非好人。例如,说尧舜之事都是被逼的,说诸葛亮其实想篡位之类的不胜枚举。为啥这种情况越来越多呢?因为他自己就是小人,只有这样的解释在他的世界中才能理解得通,他从来没有感受过人性的光明,当然也就难以认同古代圣贤做派的真实。

一句话,欲望太重,生就生在欲望攀比的世界中,长大后不思考正学,以贪婪获利为荣,是非颠倒,善恶不分,甚至不再相信历史上曾经存在的美好,这就好比在奴隶主的压迫下生存,不以为耻,反以得到奴隶主的夸奖为荣,你和他谈自由,他看你像傻×,道理亦然。

儒家追求的终极目标就是废法行礼,以礼乐教化天下,人人以行仁德作为生活状态。这种追求不知道高过西方所谓的“民主自由”多少?!

礼的作用就是要规范人心,重塑精神,完善的礼仪可以塑造人,让人摒弃欲望,一心为善。为何现在世界,天天喊口号也没用,最后还给靠暴力威慑,就是因为没人重视礼的重要性。

历史上从春秋礼崩乐坏开始,礼让为国的盛举就再难见到了,后世王朝的礼都只是繁文缛节,开始逐渐丧失实际意义直到今天。复礼的重任,我们仍需努力。

欢迎大家多多批评探讨,让我们一起来品读《论语》一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与魅力,增强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

文光读《论语》每天学一句(79)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