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慧生表演特点(谈荀慧生钗头凤剧本如程砚秋君去演)

作者:宛生

 《十日戏剧》的彩色图在前几期初复刊的时候,的确不大令人满意。可是自从古愚先生病愈以后,就日益精彩,越觉得精力弥满、万象在旁了。当中秋的晚上,接到三十四期本刊,非常高兴,首页就是荀留香的《盘丝洞》彩图。当此时际而谈留香馆主,自然心中万感交集,也越激起了提笔的兴致。月色虽好,也不想去看了。

荀慧生表演特点(谈荀慧生钗头凤剧本如程砚秋君去演)(1)

荀慧生之《盘丝洞》

 

 慧生本习秦腔,号白牡丹。后从陈桐云、路三宝学花衫。他的成功,自然不是侥幸。在四大名旦中成名最晚,后来因为着力于新剧之排演,有不少成功。在捧他的人里,能不因瞎捧而害之,并且在剧事上有甚大的帮助的,不能不推舒舍予君。舒君近在武汉,《串龙珠》特刊中有他的题词,不知是不是老舍“落花时节又逢君”。慧生虽尚无来此的确息,因为要在此地提起他们两位,真不禁使人欲作此想了。

荀慧生表演特点(谈荀慧生钗头凤剧本如程砚秋君去演)(2)

荀慧生表演特点(谈荀慧生钗头凤剧本如程砚秋君去演)(3)

《枪挑穆天王》荀慧生饰穆桂英、郑子褒饰穆瓜、舒舍予饰杨延昭、刘公鲁饰杨宗保

 慧生是绝顶聪明的。他的幼工又极好。因为是梆子班出身,所以跷工身段是非常好的。看过慧生的旧照片如《梅龙镇》《辛安驿》等戏的,当然应有同感。不过近年来的去跷,却不是可称赞的。以下想分别来谈他的优点:

 一、慧生的根底既如上述,当然《小放牛》《辛安驿》《英杰烈》《得意缘》《十三妹》等戏是特别出色了,这是他的第一手绝活。

 《小放牛》有人分成文武两派。武派指的是九阵风的硬跷派,也就是后来武旦所学的一派,因为不注重表情,减色的多。文的却重在乡村女儿的活泼,和互相调逗的地方。除了身段外,更添了剧情的配合,的确是可爱的一出戏。荀和晚年的王拴子(长林)同演,红颜白发,确是一时盛事,后来和马富禄合演。近来因为年华似水,似乎不要动这一派小儿女的戏了。真是大使人惆怅的事。

荀慧生表演特点(谈荀慧生钗头凤剧本如程砚秋君去演)(4)

荀慧生、马富禄之《小放牛》

 

 荀的《十三妹》,最好在一口活泼甜净的京白。王瑶卿倒嗓后曾灌过两张《十三妹》的片子。听起来老辣得很。我看倒是慧生的更出色,更妩媚,必要的自然,也有娇嗔。近来因为在上海,颇听到不少南方式的北平话。其难听不在刚而在肉麻得过柔。这种现象不独在普通社会中,就是国产有声片中和新剧中,也颇有显明的存在痕迹。新剧本有移译的,不免有诘屈声平的欧化语法渗入,创作(剧本)里似乎就亟应避免不通行的话语。而在听着剧中人背着像公式一般的台词时,我也不禁有过一阵阵肉麻的感觉。现在您要听极美的京白,慧生的《十三妹》的确不可放过。这才是真正从民间来的,活语言写的名作!赵桐珊的就比较差些,旁人的更是不如了。

荀慧生表演特点(谈荀慧生钗头凤剧本如程砚秋君去演)(5)

荀慧生之《十三妹》

 

 二、慧生的悲剧:在他的悲剧里,《钗头凤》和《鱼藻宫》是极值得称赞的。尤其是《钗头凤》的确不知使多少人下泪。有许多新剧迷的朋友,压根儿看不起旧剧的,在看过了《钗头凤》后,都哑然了,因为他们真被感动了。慧生的成功,自然是一大半因为剧本的好,南宋诗人陆放翁亲自演出的一幕两性间的悲剧。另外一大原因是慧生身份好。如果拿这个剧本去约以悲剧著名的程砚秋君去演,敢说不佳。程迷请勿着恼,详情待我慢慢道来。

 

 程、荀同擅悲剧。其间却有一小分野:程应演普通妇人的痛苦境遇戏。如《三娘教子》《金锁记》《朱痕记》等。全仗着如三峡哀猿、杜鹃啼血的一副程腔,衬出悲哀的气氛来。而两性间的故事,演出必然可喜。如砚秋的《碧玉簪》等戏,不独不令人悲哀,反觉得一出喜剧。无怪乎传授给戏校的小孩子,演出更像一幕滑稽剧了。反过来荀则长于表现两性间的哀怨。使人觉得可怜可爱,而不只是觉得苦。这是人云亦云“慧生悲剧好”的一点未揭之隐。

荀慧生表演特点(谈荀慧生钗头凤剧本如程砚秋君去演)(6)

荀慧生之《钗头凤》

 

 三、全本《玉堂春》,这本来原也应归诸上类。全剧的悲剧气氛,不因结尾的大团圆而冲淡。反而有着“含着泪的微笑”的意境的。这本戏梅、尚、程、徐都有,我觉梅、荀最佳,而梅仍较逊。什么原因大部均已在前段说过,不复哓哓了,写来殊有不能自己之苦,就此打住。

(《十日戏剧》1938年第1卷第35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