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是什么鸟为什么不讨人厌(集风光与偏见于一身的鸟)

提及乌鸦,世人多厌恶。因为它不但黑丑,声音还嘶哑难听;总是组团出没,不管是农田里的谷穗麦粒,还是垃圾堆里的腐肉,都能一扫而光,甚至还敢从人类手里抢食吃。

然而,乌鸦其实不是一种鸟,而是人们对羽毛乌黑的鸦科动物的统称。

鸦科有一百多种,有些被称为“鹊”,有些被称为“鸦”;被称为“鸦”的也不全是乌鸦,如冠蓝鸦,羽毛是鲜艳的蓝色。

乌鸦的命运

世人提及乌鸦,多半都是不太好听的语句,如“天下乌鸦一般黑”,“乌鸦嘴”。因为它总是“刮!刮!刮!”地叫,在民间还有一个不好听的雅号,叫作“老鸹”。

《红楼梦》第五十七回有载:

“众人笑道:‘这更奇了!天下老鸹一般黑,岂有两样的。’”

其实,“乌鸦嘴”一词代表不吉利的预兆,流行的时间并不长,最早出自1917年胡适先生创作的现代白话诗《老鸦》:

我大清早起,

站在人家屋角上哑哑的啼

人家讨嫌我,说我不吉利——

我不能呢呢喃喃讨人家的欢喜!

在西方的某些地方,乌鸦被视为不吉利动物,有各种版本。

在南欧,受希腊神话影响,传说太阳神阿波罗与格露丝相恋,派圣鸟去监视格露丝的操守,一天圣鸟看到格露丝与其他男子往来,以为她与其他男子有染,就回来向阿波罗报告,阿波罗一怒射杀了格露丝。而后证实格露丝并未和其他男子私通,阿波罗又怒贬圣鸟,令其洁白的羽毛变成黑色,这便是乌鸦的由来,乌鸦由此背上了欺骗的恶名。在英语中eat crow——意为自己打自己的嘴巴。

虽然不同国家对乌鸦的理解不同,却往往和“死”这一意象密切相关。人们逐渐发现,每当死亡来临的时候,总会发现乌鸦在附近集聚的身影,这恐怕要与乌鸦群居的习性有关了。它对腐肉的喜爱,再加上嗅觉特别灵敏,能够闻到尸体所散发出的微弱的气味,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可聚集大量的鸟鸦,每当有死亡发生的时候,乌鸦的身影便会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久而久之人们便把它当做了死亡的象征,其叫声便成为死亡的声响,经过人们的数次的印证便也被人们普遍地接受了下来。这就给人们一种错觉:乌鸦可以预示灾难或死亡。

乌鸦是什么鸟为什么不讨人厌(集风光与偏见于一身的鸟)(1)

乌鸦的命运很悲摧,也很尴尬。在不同国家、文化,不同时期,它可谓经历了冰火两重天的际遇,是个世人爱恶交织的矛盾体。

在北欧,乌鸦却成为思想(Hugin)和记忆(Munin)的化身。

传说众神之主奥丁一只眼睛睁开可以观察到全世界,另一只眼睛永远关闭。当他睁开的眼睛被宇宙遮挡看不见的时候,就派站立他左右两肩的两只乌鸦去巡视天下,因此众神之主奥丁对天下的事情无所不知。

在加拿大,乌鸦是指引者。加拿大温哥华地区有一个古老的传说:

远古时代,一场毁灭世界的洪水过后,一只乌鸦发现一个贝壳里藏着幸存的男人,乌鸦就指引他们来到陆地;随后,乌鸦又去海边找到一块巨大的石头,下面是幸存的女人,乌鸦把她们领到男人那里,并招来日月星辰,带来火种,教会他们捕猎和耕作。

在英国,乌鸦是守护神。英国有个传说:

“如果伦敦塔里所有乌鸦都离开,不列颠王国将会崩溃。”

因此,英国王室以乌鸦为宝贝,政府负担开支,在塔内饲养乌鸦。

在斯里兰卡,人和乌鸦和平共处。乌鸦为被视为“神鸟”,人们宁肯自己少吃一点,也要喂饱在附近觅食的乌鸦。任何对乌鸦不敬的谈论都是不允许的。这些鸟儿可以随意地出入居民的家中。在瑞士,乌鸦被奉为国鸟。瑞士的乌鸦毫不怕人,即使人坐着,有时它也会飞到边上同坐。比利时亦如此。

在缅甸,这个佛教之国将乌鸦尊为神鸟。生活的逍遥自在,有吃不完的食物,不会遭到猎杀和捕捉。印度也一样。它除了将孔雀奉为神鸟之外,也将乌鸦奉为神鸟,对其尊敬并保护。它们经常成片成片地在空中盘旋、聒噪,数量极多,且外表并非都通体黑色,也有些是灰的,像鸽子一样。

在日本,神话中太阳神天照大御命的使者,也作为太阳的象征之一,形象为3只足的巨大乌鸦。

乌鸦是什么鸟为什么不讨人厌(集风光与偏见于一身的鸟)(2)

鸦在日本被视为超度亡灵的使者。日本文化认为人死都会成佛,那些无法成佛者便会成为在人间徘徊行恶的怨灵,而鸦的工作就是超度这些怨灵。

与中国相异,在日本,人临死时有乌鸦在,反是吉兆,因为有鸦看护,防止死者的灵魂变成怨灵。

比较有代表性的便是八咫鸦,即三足乌鸦,这一形象从中国传到日本后成为了武人贺茂建角身的化身。

此鸦三足,颈挂八咫勾玉,受天照派遣到人间,解救了因迷路被困在熊野山中的神武天皇东征军,至今神社里依旧供奉着他,后来八咫鸟便成为熊野本宫大社的神纹,象征着“忠实、诚实、大无畏”的精神。

在我国,最有名的乌鸦崇拜,要数满清了。

乌鸦是什么鸟为什么不讨人厌(集风光与偏见于一身的鸟)(3)

传说爱新觉罗氏的诞生就是因为一只乌鸦衔着一颗红果被一女子误食从而生下一男婴,可见满族人的传说中,爱新觉罗氏就和乌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由于起了内哄,努尔哈赤一脉的先祖差点被杀,是一只乌鸦的出现拯救了他,也保留了努尔哈赤这一脉,从而也有了后来的清王朝。

努尔哈赤带兵征讨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又出现一大群的乌鸦为其示警,保护清太祖努尔哈赤脱离绝境。

此外,满族生产力低下,靠打猎为生,但打猎有着一定的偶然性,打不到猎就得挨饿,他们发现跟随着乌鸦每次都能有很大的收获, 保证了民族的延续。

清统一中国后,皇帝视乌鸦为他这一脉的保护神,百姓觉得是真的民族的保护神,所以在紫禁城的坤宁宫祭祖的神像上,就有乌鸦的形象,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对它顶礼膜拜,把乌鸦视为保佑大清江山的神鸟。

自皇太极时就开始设立了“索伦杆”来专门祭祀它们,《东三省古迹逸闻》中记载了乌鸦在关外盛京的地位到底有多高:

必于盛京宫殿之西偏隙地上撒粮以饲鸦,是时乌鸦群集,翔者,栖者,啄食者,梳羽者,振翼肃肃,飞鸣哑哑,数千百万,宫殿之屋顶楼头,几为之满。

顺治帝打败李自成入关以后,也在北京紫禁城内饲养了大批的乌鸦,现在北京城里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附近栖息的大群乌鸦,其祖先可能就曾经是皇家宠物。

此外,在我国藏传佛教中,乌鸦被认为是“大黑天神——玛哈噶拉”的化身。传说它就像使者一样,帮助人们实现美好愿望。而且西藏的乌鸦还比其他地方的要大一点。对于其还有着很多其他的传说,并流传着相当多的诗来歌颂它。武当山也是我国极少将乌鸦奉为神鸟的地区。乌鸦在当地地位尊崇,人们不但将其供奉在庙宇中,更有许多地名是以乌鸦命名的。乌鸦在当地被奉为神鸟,与武当山主神真武大帝有所联系。

相传,真武大帝来武当山修练时,因树密林深,时常迷路,这时就有乌鸦在空中相伴,并为他引路。真武大帝得道升天后,就封乌鸦为神。

另外,武当山是道家所在地,道教认为存在即使合理,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因此,当地人们对乌鸦也是相当容忍,令其能自由生活。

其实,在我们汉人文化中,最初,乌鸦具有很高的地位。翻查史书,考证文物,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很久以前,乌鸦不但不是扫把星,反而是一种祥瑞象征。特别是三条腿的乌鸦,更是被古人认为是太阳神的遗种,地方官员发现以后,是可以上报朝廷求封赏的。

《东观汉记·肃宗孝章皇帝纪》有载:“三足乌集沛国,白鹿、白兔、九尾狐见。”

三足乌很早就成为我们祖先崇拜的对象。1974年至1975年,考古学家在宝鸡茹家庄发掘了西周中期两座紧邻的大墓,在里面发现了两座形状相似的三足乌形尊,其造型精美。

乌鸦是什么鸟为什么不讨人厌(集风光与偏见于一身的鸟)(4)

汉武帝时独尊儒术,讲究天人合一,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同类相动》中引《尚书传》说:

“周将兴之时,有大赤乌衔谷之种而集王屋之上者,武王喜,诸大夫皆喜。”

如同商朝人把猫头鹰当成图腾一样,周朝人也把火红色的乌鸦当成他们的精神图腾来崇拜。

乌鸦是什么鸟为什么不讨人厌(集风光与偏见于一身的鸟)(5)

西汉T形帛画(局部):长沙马王堆辛追墓出土,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汉代人习惯在覆盖棺椁的帛画上描绘想象中的“天界”,在该画右上角画有一轮红日,日中有金乌,可见乌鸦是当时人们崇拜的动物。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乌鸦在古人心目中变成了太阳的象征。

上古时期后羿射日的传说家喻户晓。

上古时期的神王帝俊和妻子羲和生了十个太阳儿子,他们住在“汤谷”里的巨大扶桑树上,每天轮替上班。《山海经·大荒东经》中说:“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三足金乌就是他们的交通工具。后来有一天,这些顽劣的太阳一起上天玩耍,搞得天下大乱,终于被后羿射死了九个。

乌鸦是什么鸟为什么不讨人厌(集风光与偏见于一身的鸟)(6)

东汉王逸注《楚辞·天问》:

“羿仰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乌皆死,堕其羽翼,故留其一日也。”

故古人经常用“金乌”来指代太阳,如唐代诗人韩琮在《春愁》诗中写道:

“金乌长飞玉兔走,青鬓长青古无有。”

“玉兔”代表月亮,所谓“金乌飞,玉兔走”,就相当于“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吉兆

乌鸦的叫声虽然难听,今人厌之,但在古代,却是人们心目中的吉兆。

三国时期,何晏因犯错而被官府拘系。这天晚上,有两只乌鸦停在了他们家的房顶上,何晏的女儿看见了,就说:“爹爹很快就会被放出来了。”果然第二天,他就无罪开释了。

无独有偶,《教坊记》记载,

南朝宋彭城王刘义康、衡阳王刘义季被文帝囚于浔阳,后赦之。使者奉赦令未到,义季家人来囚院扣门报喜:“昨夜乌夜啼,官当有赦。”少顷,使者到。

可惜,到了今天,好事都让喜鹊占去了,乌鸦只好背了黑锅。

孝慈

古人之所以喜欢乌鸦,跟它的生活习性有关系。

在动物界,父母帮幼崽寻找食物很常见,一些鸟妈妈还会把食物亲口喂到鸟宝宝的嘴里,小乌鸦也是这样被爸爸妈妈喂大的。长大以后,老乌鸦年迈体弱,不能自己找食物了,小乌鸦会反过来喂养爸爸妈妈,还会给它们清理巢穴、梳理羽毛等。

《本草纲目·慈鸟》中载:“此鸟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

在古人看来,乌鸦反哺是孝道的最好象征。封建王朝,莫不强调“孝”,并将当成道德的至高境界,故而乌鸦也就成了古人心目中道德的化身。李密的《陈情表》之所以能够成为千古名文,与这一段关于孝道的真挚感情很有关系: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而唐朝诗人白居易所写的《慈乌夜啼》中,就通过孝顺的乌鸦来针砭世态,抨击人间不孝的人: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乌鸦当真像古人想象中一样有特殊的灵性么?乌鸦反哺可能只是一种传说,那么,为什么古人众口一词相信有“反哺”这回事呢?

有人认为可能是因为他们真见过成年乌鸦互相喂食。动物行为学家提出了“仪式化喂食”这个概念,说喂食这件事在很多鸟类中,演化出了供给营养之外的交流信息作用,用来维持社群的关系,就像是我们人类“饭局”主要的意义不在于吃饭一样。年轻乌鸦给老乌鸦喂食的现象,不过是这种社会性鸟类的日常生活而已。

智慧

从认知能力上说,鸦科动物可能最像人类的鸟儿了,科学家研究发现,它们甚至可以跟黑猩猩等灵长类动物相提并论,能识别东西的数量达至七个。

乌鸦和人类一样,会自己制造带钩子的木棍或者用树叶卷成工具来捕食害虫。我们小时候学的课文《乌鸦喝水》,就是观察乌鸦生活而写的故事,是它们超高智商的真实写照。

与人共生

乌鸦可能也是最擅长跟人类共生的鸟类,它们会寻找各种各样的机会从人类的嘴里抢到食物。

古时候在乡村里面,经常会有一些祭祀土地神灵的村社,聪明的乌鸦们经常躲在里面偷吃祭品,渐渐地,人们就觉得它们身上也有了一点神性,甚至会有人专门跑来投食喂养乌鸦。

宋朝诗人梅尧臣诗中说:

“年年迎社雨,淡淡洗林花。

树下赛田鼓,坛边伺肉鸦。”

讲的就是人类和乌鸦和谐共存的故事。

不过有时候乌鸦也会欺负人类,

据说,四川巴陵地区就生活着一群非常臭流氓的乌鸦,如果客船上的行人不给它们喂食物,它们就会用翅膀蘸上泥水,把船弄得脏兮兮的。《岳阳风土记》中记载:

神乌在岳州南三十里,群乌飞舞舟上。或撒以碎肉,或撒以豆粒;食荤者接肉,食素者接豆,无不巧中。如不投以食,则随舟数十里,众乌以翼沾泥水,污船而去,此其神也。

所以它们又被称为“神鸦”。

从生物分类学上说,乌鸦属于雀形目鸦科的鸟类,另一种著名的鸦科鸟类就是我们熟悉的喜鹊了。单从名字就能看得出来,我们现代人肯定是欢迎喜鹊而不欢迎乌鸦的。不过在1000多年前,喜鹊还只是南方人的爱物。

宋代人彭乘就说:“北人喜鸦声而恶鹊声,南人喜鹊声而恶鸦声。”

洪迈的《容斋续笔》里也写道:“北人以乌声为喜,鹊声为非,南人反是。”

后来随着金兵南下,北宋灭亡以后,汉族社会的政治文化中心迁移到了南方,对这两种鸟儿的评价也就逐渐变成了现在这样子。

乌鸦是什么鸟为什么不讨人厌(集风光与偏见于一身的鸟)(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