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在蜀汉的地位有多低(的赵云在蜀汉的实际地位)

赖正直 时拾史事 昨天

赵云在蜀汉的地位有多低(的赵云在蜀汉的实际地位)(1)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搬运

赵云是三国名将,他很早就跟随刘备,与蜀汉集团的主要成员关系亲密,是后主刘禅的救命恩人,又是蜀汉的开国功臣。在《三国演义》中,赵云还是威名显赫的“五虎上将”之一,还有民间戏曲作品和同人小说将赵云设定为“桃园结义”的老四。

按照这样来说,赵云在蜀汉政权里就算不是位极人臣,也应该出将入相,荣耀无比才对,至少也应该与关羽、张飞相并列。但令人意外的是,赵云在蜀汉的政治体制中始终都是不上不下的地位,不但与关羽、张飞相去甚远,甚至连关羽瞧不起的黄忠都不如,可以说是非常尴尬了。

01

赵云很早就死心塌地追随刘备,在蜀汉集团中资格很老,但光是资格老不能当饭吃,赵云在蜀汉集团的政治体制中究竟实际地位如何,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

从赵云的出身看

赵云是冀州常山郡真定县人,《三国志·赵云传》注引《云别传》,赵云“为本郡所举,将义从吏兵诣公孙瓒”。常山郡推荐赵云去当官,赵云手下还有“义从”和“吏兵”,都说明赵云家世不凡,至少也是出身曾经当过高官的家族,否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一介平民就算家财万贯也不可能拥有“义从”和“吏兵”。而且,真定县是战国时期赵国故地,此地的赵氏为豪族大姓,本来亦不足为奇。

据《云别传》载,刘备在投靠袁绍时,还曾密遣赵云回乡募兵。赵云能够在家乡招兵买马,也说明他的家族出身在当地是有一定影响力的。

赵云在蜀汉的地位有多低(的赵云在蜀汉的实际地位)(2)

刘备在起兵之初,最缺的就是资源,像赵云这样自带人马前来投奔的“自干五”,自然是要受到重视,高看一眼的。所以,不难想象,在刘备独立割据的早期,赵云在刘备军事集团中的地位相当高。不信?你看看《云别传》的记载,“先主与(赵)云同床眠卧”,都和老板睡同一张床上了,这待遇,啧啧啧。

但还有个问题。赵云追随刘备始于刘备脱离公孙瓒而逐渐独立成军之时,此时赵云为刘备“主骑”,即统率骑兵部队。而据《三国志·先主传》,此时刘备的骑兵多为公孙瓒为其配置的“乌丸杂胡骑”。

于是问题来了,刘备为什么选择赵云来统率这支由“乌丸杂胡”组成的多民族部队?三国时期尚未经历过南北朝那样的“民族融合”,“华夷之辨”在社会上还是很普遍的。一般汉人要和北方游牧民族打交道,不是容易的事。而赵云竟然能够管好这些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部队,很可能赵云本身就有一部分“乌丸杂胡”的血统,或者是曾经接受过“乌丸杂胡”的语言文化传统。如果真是这样,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赵云在刘备集团中是不免要受到歧视的。

从赵云的官职看

赵云跟随刘备后,最早的官职是“主骑”,当然,“主骑”很可能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官职名称,只是一个动宾短语。考虑到此时刘备骑兵部队的统帅是关羽,赵云的“主骑”应该只是骑兵部队中的一名队长之类的中层指挥人员。

据《三国志•先主传》载,曹操东征刘备时,“候骑卒至,言曹公自来。备大惊,然犹未信。自将数十骑出望公军,见麾旌,便弃众而走。”当阳之战时,“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可见刘备身边时常有“数十骑”紧紧跟随,这应该就是刘备的近身侍卫部队了,而赵云大概就是这支侍卫队的队长。刘备在当阳之战里只顾逃命,连老婆、儿子都不要了,但却还记得带上诸葛亮、张飞、赵云这三人,可见这哥仨在刘备心目中是很有分量的。

赵云在蜀汉的地位有多低(的赵云在蜀汉的实际地位)(3)

赵云在当阳之战中冒死救了刘禅和甘夫人,因此功升任牙门将军。牙门将军是杂号将军,从后来赵云继续升任偏将军来看,牙门将军大体和偏将军属同一级别,甚至更低。但查考牙门将军的具体职掌,可以发现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职位。

牙门将军的职掌,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根据杂号将军的命名特点,一般是和被授予者实际从事的工作有关。牙门,即牙旗(带有锯齿状装饰的旗帜,是将帅驻扎之地的标志)所在的门,引申为统兵将帅的行营,牙门将军就是为将帅管理行营具体事务的军职人员,掌管机要文件及联络沟通上传下达,相当于秘书长或办公室主任,是领导的心腹。在这一时期,赵云主要是充当刘备的军事秘书的角色。

赤壁之战后,赵云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在曹魏的九品官制中,偏将军和杂号将军同属第五品,刘备的蜀汉政权虽不实行九品官制,但可作参考。这一时期,赵云的级别没有太大提升,最主要的变化在于,赵云离开了刘备的身边,担任了独当一面、主政一方的太守,就好比现在的省委秘书长下放到地方出任市委书记一样,虽然管辖范围略小一些,但毕竟是一把手,和过去需要随时看领导脸色行事可大不一样了。

赵云在蜀汉的地位有多低(的赵云在蜀汉的实际地位)(4)

刘备入蜀时,又将赵云从桂阳调回,任留营司马。留营司马,综合推断应该是刘备西征期间,左将军行营仍留在荆州(此时刘备还不知道能不能攻下益州,所以政治重心仍在荆州),而赵云这个留营司马的职责就是在刘备不在的期间留下来代理刘备处理行营事务。虽然赵云的级别仍是偏将军,但权力和责任却比同级的牙门将军要增加了许多(此时牙门将军是魏延)。

刘备平定益州,入主成都后,赵云出任翊军将军(左将军行营司马由庞羲接任,此时左将军行营迁至益州,而且新成立了左将军府,由诸葛亮署府事,行营的职能已经大大削弱),仍是杂号将军,但具体职责已改为负责前线作战了(此前赵云与诸葛亮溯江入蜀,攻打江阳,是临时任务,不是留营司马的本职工作)。赵云开门偃旗,以“空营计”吓退曹操,被刘备称赞为“一身都是胆”,就是在这个时候。

刘禅即位后,赵云升任中护军、征南将军,这里不太清楚中护军和征南将军是先后历任还是同时兼任,但两者都是高级将领职务,看起来似乎刘禅对赵云还不错。然而,仔细查考一下,不难发现其中很有问题。

赵云在蜀汉的地位有多低(的赵云在蜀汉的实际地位)(5)

第一,中护军是禁军中的高级军官,负责武官选拔,大概相当于现代军队中的政委或政治部主任,地位还是挺高的。但据《三国会要》和《晋书·职官志》记载,魏晋时期护军职务的名称很有讲究,“资重者为护军将军,资轻者为中护军”。意思是说,同一个职务,资历较深的人担任则称为“护军将军”,资历较浅的人担任则称为“中护军”。按此,跟随刘备打拼多年,而且还救过刘禅一条小命的赵云,在刘禅眼里,竟然只是“资轻者”,只能称“中护军”而不是“护军将军”。相比之下,法正在刘备称汉中王的时候,就是护军将军了。也就是说,在刘备眼里,刚来投奔不久的法正是资历深的“资重者”,而在刘禅眼里,追随父亲多年的赵云倒反是资历浅的“资轻者”。你说这里面有没有问题?

第二,征南将军是“征镇安平”系列的高级将军职务,但考虑到黄忠早在汉中之战时就已经担任征西将军,而赵云直到刘备去世、刘禅即位后才得以出任同一级别的征南将军,应该说是比较落后的了。而且,赵云很早就获得了将军级的称号,又经历了刘备称汉中王、称帝这两个大规模封赏升官的机遇,然而赵云的将军称号都没有得到任何提升,直到刘禅即位这才勉强给予解决。赵云当杂号将军当了至少15年,才勉强得以提升。这里面不但有问题,而且问题很严重哩!

赵云在蜀汉的地位有多低(的赵云在蜀汉的实际地位)(6)

赵云任征南将军后,又迁为镇东将军。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赵云奉命出兵箕谷,牵制曹真,因兵少而失利,虽未大败,但由于整个战争失败,连诸葛亮都自贬三级,作为大将的赵云也不能安然不动,于是被贬为镇军将军,又回到了20年前的杂号将军的原点。而且,赵云第二年就死了,没机会像诸葛亮那样再立新功把官职恢复回来。

所以,赵云担任高级将军职务前后不过5年多的时间,又跌落回到杂号将军的行列,而且至死都还是杂号将军的身份,20年的努力全付诸东流。这对赵云来说当然是极大的耻辱,要说赵云是被郁闷死的,也不是没有可能。

从赵云的工作看

根据以上赵云的履职经历,赵云实际负责的工作,最早是“主骑”,用现代的话来归纳就是“保镖”。当阳之战救了刘阿斗和甘夫人,升任牙门将军,相当于“秘书”。赤壁之战后下放地方,接受锻炼,任桂阳太守,成为方面大员。刘备入蜀时,回任留营司马,为刘备“掌内事”,相当于“管家”。赵云截江夺阿斗,管的就是刘备的家事,也正是因为他的管家身份,才能理直气壮地出面管孙夫人的事情。

刘备入主成都后,赵云任翊军将军,这才有了指挥野战部队作战的机会。刘禅即位后,任中护军,属于禁军系统,又干起了“保安”的角色,当然,这已经是保安部的经理,不是在门口岗亭值班的保安员了。此后一度升至征南将军、镇东将军,但时间不长,因诸葛亮北伐失败,又被贬至镇军将军。翌年,卒。

概括赵云的一生,就相当于从保安干起,混到办公室主任,然后到下级分公司挂职总经理,又回到总公司,给老板当管家,老板不在家时还可以代替老板处理公司日常事务,此后,因公司业务范围扩大,又出任销售部经理,营销手段大胆创新,得到老板称赞。老板死后,新老板上台,出任保安部经理,主管安全生产,一度进入董事会,成为董事,不久后,公司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损失严重,副董事长引咎辞职,赵云也被取消董事资格,由于是老同志,领导安排其担任工会主席,第二年,没等到光荣退休,就病死了。

这履历,怎么看,都是一个职场不顺的中年大叔的形象嘛。

赵云在蜀汉的地位有多低(的赵云在蜀汉的实际地位)(7)

从赵云的排名看

中国人对排名的顺序是非常讲究的,自古以来便是如此,直到今天也没有改变,特别是政治人物的排名,那更是十分敏感,不容半点错误。所以看一个人在公开场合的排名,就能知道他在特定领域里的地位如何。《三国志·先主传》中,有两次重要的人物排名,显示了当时刘备集团中主要成员的排名顺序。

第一次是刘备攻取汉中,群臣上言劝刘备即汉中王王位。上言者包括:平西将军都亭侯马超、左将军长史镇军将军许靖、营司马庞羲、议曹从事中郎军议中郎将射援、军师将军诸葛亮、荡寇将军汉寿亭侯关羽、征虏将军新亭侯张飞、征西将军黄忠、镇远将军赖恭、扬武将军法正、兴业将军李严等一百二十人。

第二次是曹丕称帝,传言汉献帝被害,群臣上言劝刘备即帝位,上言者包括:太傅许靖、安汉将军糜竺、军师将军诸葛亮、太常赖恭、光禄勋黄权、少府王谋等。

两次上言的人中都没有列举全部人员名单,但列举出来的部分足以表明这些都是刘备集团中的头面人物。唯有这些重量级人物劝进,刘备顺势进位,才显得有面子。所以,劝进的人当中绝不会允许有无名小辈混进来。显而易见的是,两次劝进的名单中都没有赵云。至于赵云是不是包含在那个“等”字里面,也无从判断,很难说。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次上言的人中有“营司马庞羲”,赵云也曾经当过营司马,而且在庞羲之前,按理说赵云资格比庞羲更老,但名单里偏偏就是有庞羲,而没有赵云。同样是腰椎间盘,为什么有的突出,有的不突出?这就很有问题,说明赵云在刘备集团里面地位并不令人乐观。

从赵云的爵位看

刘备称帝之前,部下文武将官中有爵位的不多,大多是归顺刘备之前由汉朝朝廷所封,如都亭侯马超、阳泉侯刘豹、青衣侯向举等,关羽的汉寿亭侯比较特殊,是通过曹操由汉朝朝廷所封。唯一由刘备自封的爵位,只有张飞的新亭侯,是刘备在取得荆州南部四郡后封给张飞的。可见张飞确实与刘备恩若兄弟,享有殊宠,这是赵云万万无法比拟的。

赵云在蜀汉的地位有多低(的赵云在蜀汉的实际地位)(8)

到了刘备称帝之时,有一些数量不多的封侯。马超在此时进爵斄乡侯,张飞进爵西乡侯,庞统已死,得以追赐关内侯,法正也已死,其子法邈赐爵关内侯。就在这大家纷纷封官进爵的时候,却几乎没赵云什么事,官职、爵位,一点都没动。这种情况要说没问题,恐怕真是说不过去吧。

直到刘禅即位的建兴元年(223年),赵云才得封永昌亭侯。有人会说,诸葛亮也是在这时才得封侯,赵云在同时封侯不是很正常吗?但是,赵云的资历比诸葛亮老很多呀,而且诸葛亮的官职在刘备称汉中王、称帝时,都得到了晋升,而赵云的官职却一直原地踏步,这不能不说是很不正常的。

从赵云的谥号看

赵云死于蜀汉建兴七年(229年),死后追谥“顺平侯”。

当时蜀汉对授予谥号是非常严格的,按照《三国志》的说法,从蜀汉建国以来,只有法正、诸葛亮、蒋琬、费祎、陈袛、夏侯霸、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赵云共十二人被授予谥号,所以赵云能够进入追谥之列,是非常高规格的待遇,“时论以为荣”。

但仔细斟酌赵云谥号中的“顺平”二字,却大有问题。按照《三国志》注引《云别传》的记载,姜维等蜀汉大臣在为赵云议谥时取的是《尚书·逸周书·谥法解》中的“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从字面意思来看,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地方,但都是好的意思。然而,古人拟谥号一般都有溢美的倾向,只要有一点点可取之处就会吹上天,如果只是普普通通的谥号,其实就是乏善可陈的意思了。

所谓“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而赵云的谥号恰恰就属于“取法乎中仅得其下”的情况。“顺”、“平”看起来似乎都是还过得去的褒义词,但只要看看历史上那些谥号为“顺”或“平”的人物,例如周平王、楚平王、齐平公、汉平帝,周顺王、汉顺帝等等,就可以知道,“顺”或“平”其实都不是很好的谥号。

赵云得以追授谥号,是刘禅特别交代的,刘禅在诏书中说:“夫谥,所以叙元勋也,外议(赵)云宜谥。”可见,赵云得到谥号主要是因为资格够老,是“元勋”,但实际上蜀汉君臣对赵云的评价有所保留,并未给予较好的“美谥”。

02

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到赵云在蜀汉集团里虽有一定地位,但总处于不上不下的尴尬位置。形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以下几个:

赵云与刘备的关系

早期刘备与赵云的关系确实是很亲密的。跟刘备同床睡过的,除了他妈、他老婆,就只有关羽、张飞、赵云这三人了。所以有人说赵云是桃园结义的老四,也不是毫无道理。赵云在担任留营司马,为刘备“掌内事”的期间,是赵云与刘备关系的蜜月期。在刘备称汉中王之前,赵云担任翊军将军,出战汉中,被刘备称赞“子龙一身都是胆也”,则是两人关系亲密的巅峰时期。

转折点产生于刘备称汉中王这一时期。刘备称汉中王时,没有给予赵云任何的提拔或封赏,后来称帝时也是同样。直至刘备病死,赵云始终是翊军将军,没有挪过窝。

赵云在蜀汉的地位有多低(的赵云在蜀汉的实际地位)(9)

这和刘备用人政策的变化有关系。刘备取得益州和汉中后,在用人方面逐渐倾向于抑制早期的元从派,而重用荆州出身和新归附的士人。刘备重用诸葛亮,闲置糜竺,突击提拔魏延督汉中,而不用张飞,对新归附的名士,诸如许靖、法正、赖恭、射援等人,都给予了超规格的待遇。抑制赵云,始终不予升迁,也是这一政策的反映。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刘备打算把赵云留给刘禅来提拔使用,故而终自己一生都不再提拔赵云,而是把机会留给刘禅,让刘禅来提拔赵云,使赵云感激刘禅。可参考后世唐太宗无故贬斥李勣,实际上是打算让太子李治即位后再把李勣召回,让李勣感激李治的例子。

赵云与刘禅的关系

赵云救过刘禅两次。第一次是当阳之战,刘备丢下刘禅和甘夫人,只顾自己逃命,倒是赵云把刘禅和甘夫人救了出来。第二次是截江夺阿斗,赵云率水军横江拦截返回东吴的孙夫人,成功阻止孙夫人把刘禅带到东吴做人质。

按理说,刘禅对赵云应该是感恩戴德的。但实际上,在刘禅即位时,除了按部就班地提拔赵云至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之外,看不出刘禅对待赵云有何特殊的恩宠。在赐予谥号的时候,虽然刘禅特别交代要给赵云谥号,但最后给的却是一个不算很好的谥号,似乎可以看出刘禅对赵云的态度非常复杂,可能有一点想要弥补亏欠的意思,但又很勉强。

这一切,大概是两人性格不和的原因。刘禅的性格和行事作风,与赵云怎么看都不像是一路人。也许刚开始刘禅也想和赵云亲近亲近,但是接触下来却发现两人无论如何也走不到一块,最后也就慢慢的疏远了。

赵云战功有限

以上分析赵云实际负责的工作内容,其实大部分时期都是在做“保镖”、“秘书”、“办公室主任”、“管家”一类的角色,真正率领大军出战的机会不多。

赵云带兵作战的记录,主要有四次。第一次是刘备与刘璋全面开战后,赵云与诸葛亮一起溯江西上,参与包围成都。第二次是汉中之战,赵云使用“空营计”,吓退曹操大军。第三次是刘备东征孙权,留赵云督江州,赵云听说刘备失利,进兵至永安,但吴军已退。第四次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赵云出兵箕谷,与曹真对阵,因兵少而战败。

四次出战,只有第一次包围成都之役算是打了胜仗,但这一仗刘备占据很大优势,取胜没有太大难度。第二次赵云显示了过人的能力和胆识,保全了一定的兵力,但曹操只是退兵而已,赵云并没有打败曹操。第三次并未与吴军实际交战,没有战果。第四次是战败,虽然事出有因,而且是由于兵少,但毕竟是败了,无可否认。

因此,赵云对刘备的功劳,大多数是随身侍候领导的苦劳,并没有关羽、张飞、黄忠那样显赫的战功。赵云的官职不显,客观上也与此有关。

赵云的个性耿直,得罪人多

赵云个性耿直,而且生活作风简朴,平时过的大概都是苦行僧式的、禁欲系的生活。他严格要求自己,这个没问题,但他也用自己的严格标准来要求别人,这样就要出问题了。

据《三国志·赵云传》注引《云别传》载,赵云曾有两次断人财路的行为。

一次是刘备平定益州,入主成都后,大家都建议没收成都周边刘璋旧部的房地产,拿来分给立功的诸将。这建议本来也挺合理。但赵云却认为,如果现在把房产分给诸将,大家就只顾着经营房产了,以后谁还有心思打仗?不如等到以后天下平定了,再分也不迟!刘备听了听了当然高兴,这样一来这些房地产一律收归国有,那不就是我的了嘛!好主意!于是刘备当然采纳了赵云的意见。可以想见,原来那些热烈讨论此事、满打满算要发一笔横财的人们,突然被赵云泼了一大盆冷水,那是什么感受?你自己不要也就算了,凭什么连我们该得的也不给了?

另一次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后,赵云虽然在箕谷战败,但损失不大,军用物资中还剩有很多绢帛(绢帛在古代是可以直接用作支付手段的,可以说是一种货币)。诸葛亮想,在北伐大军主力战败的情况下,赵云的这支部队能保全至如此程度,已是很不容易了,这些剩下的绢帛,不如就拿来赏赐赵云部下的士兵们,别让大家白白辛苦一遭。本来,领导都决定要发钱犒赏大家了,大家百战余生,发点钱图个喜庆,也是好事。不料,赵云的拗脾气又犯上了,他说,我们是打了败仗,没资格得到赏赐,请把这些绢帛收归国库,留到冬天发冬赐。实际上,这次发了赏,冬赐也照样还是要发的,赵云的意见,让手下的官兵白白少得了一次赏赐。

赵云在蜀汉的地位有多低(的赵云在蜀汉的实际地位)(10)

这在赵云看来,可能是觉得我清廉,我俭朴,我节约,我大公无私,但在他的同事和手下的官兵们看来,那是你吝啬,你小气,你抠门,你脑子进水!

所以,赵云得罪过的人不少,光是这两次断人财路,就把同事和部下都得罪得差不多了。赵云和同事、部下之间的人缘人脉,肯定不会很好。

不知道蜀汉政权在提拔干部的时候要不要搞民主测评、行风评议、群众满意度调查之类的,如果真要搞起来,估计赵云的得分一定很低。

参考资料

【西晋】陈寿:《三国志》,中华书局2000年版。

【唐】房玄龄:《晋书》,中华书局2000年版。

【清】钱仪吉:《三国会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清】洪饴孙:《三国职官表》,古籍影印本。

卢弼:《三国志集解》,中华书局2012年版。

沈伯俊:《论赵云》,载《现代人才》2008年第2期。

作者简介

赖正直,男,80后,南蛮,刑事法官,法学博士。原本爱读史书,为稻粱谋选择了法律专业。法学和史学其实有不少相似之处,比如都重视证据,都是在利用残缺的不完整信息拼接还原已经过去的事实真相,因而在写文章时常常会有把历史事件当作悬案来查的感觉。著有《机能主义刑法理论研究》、《毒品犯罪案件证据认定的理论与实务》等书。目前的小目标是写一部历史小说。


往期目录

中世纪的奇葩性生活

教科书为何称他“民族英雄”

埃及人在修金字塔,中国人在做什么?

日本人的起源是哪里?

被邀请出席新中国开国庆典的帮会大佬

新疆是先有了汉族还是维族

死人是怎么结婚的?——聊聊冥婚

抗日战争中,蒋介石是怎么失去南京的呢

关注公众号:时拾史事(historytalking)

投稿请发historytalking@outlook.com(有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