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日本的两次大改革(日本五一当天改元)

2019年4月30日,日本明仁天皇退位,日本“平成”时代落幕。2019年5月1日,德仁皇太子登基,从5月1日起,日本将采用新的年号——“令和”。

所以在日本,今年既是平成三十一年,也是令和元年,同时还是公元2019年。

古代日本的两次大改革(日本五一当天改元)(1)

日本明仁天皇退位

真的是够麻烦的!

日本很多民众也是这么认为的,换一个天皇整的刚买的日历都要换了,整个社会凡是涉及年号的都要更新。

关键是留给全国更新的时间只有1个月,因为令和这个年号是4月1日才公布的。

据说最苦的依然是程序猿。

太仓促了。

因为这个原因,不少日本人都主张取消年号!

古代日本的两次大改革(日本五一当天改元)(2)

日本改元令和

虽然日本的年号来源于中国,但是日本这种年号当年更改,一年有2个年号的行为可不是中国教的,这种事情放在中国古代,那可是要被批评上千年的“不孝”之举啊!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中国古代年号自汉武帝开始,一直以来,是被看做是帝王正统的标志,奉该王朝为正统也被称为“奉正朔”,也就是采用该王朝当前所用的年号。

古代日本的两次大改革(日本五一当天改元)(3)

汉武帝刘彻

比如放在清朝,因为清朝建立之后明朝尚未灭亡,此时清朝及其前身后金的年号和明朝的年号并存,如果清代时候有人用的是明朝的年号而不用清朝同期的年号,那么这就属于大不敬,估计就是一场文字狱,是要杀头的!

所以年号是有特殊的政治意义的。

不仅在于对外宣称正统,对内也表示革新的意思,毕竟新年号新气象。

古代日本的两次大改革(日本五一当天改元)(4)

因奉尊明朝年号而发的文字狱——明史案

但是在中国,虽然新皇登基会改元,但是改元必须“逾年”。

什么意思?

就是新的年号必须第二年正月初一才能用。

刚才说了,年号与“正朔”是有直接关系的,正朔的意思就是正月初一,改年号往往又称“改正朔”,所以年号应当在正月初一启用更为合适。

同时,也表示对驾崩或者退位的皇帝的尊敬和怀念,当年也不会改元。

“自汉武帝建元纪年之后,嗣君绍统,必逾年乃改元”——《容斋续笔》

“礼,国君即位逾年而后改元者,缘臣子之心,不忍一年而有二君也。”——《晋书》

也就是说,不忍心一年有2个君王,所以当年不改元,这也是中国作为礼仪之邦和帝王孝道的一个表现。

几千年来,中国一直遵循着这个惯例。违反一般会被后世诟病,会被称为“不孝”。

典型的就是那个阿斗刘禅。

古代日本的两次大改革(日本五一当天改元)(5)

刘禅影视剧形象

公元223年,刘备兵败,驾崩于白帝城,刘禅即位,当年即改元。后世因此一直批判刘禅不守礼法,作为反面典型,先帝尸骨未寒,你就着急改元?几个意思?

陈寿《三国志·后主传》就以此批评了刘禅,也批评了诸葛亮没有教导好刘禅。这也是刘禅被后世认为昏庸的理由之一。

古代日本的两次大改革(日本五一当天改元)(6)

刘备托孤

无独有偶,在明朝,也同样发生了当年改元的事。

但这次不是故意的,而是实在没有办法。

1620年,万历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一日,万历皇帝朱翊钧驾崩,做了将近20年提心吊胆朝不保夕的太子的朱常洛终于熬到了头,登基为帝,决定第二年改元“泰昌”。

可惜朱常洛太放纵自己,刚登基就迫不及待连续几天睡了十几个美女,不行了就磕春药。结果嗑完春药就病倒了,又磕了泻药,泻药嗑完又嗑红丸,于当年九月初一驾崩。仅仅登基一个月就一命呜呼了。皇长子朱由校即位,改元“天启”。

这下麻烦了,泰昌年号还没用呢第二年又要改元?

于是群臣实在没办法,就把1620年分为两部分,前七个月是万历四十八年。后五个月就是泰昌元年。

这也是后世认为明朝气数已尽的一个佐证。也算是一种不祥的征兆。

古代日本的两次大改革(日本五一当天改元)(7)

明光宗朱常洛

类似现在日本的改元方式。

所以,一年有2个年号,这放在中国,要么是不孝,要么是不幸。

所以日本五一改元,不仅折腾自己,也显得莫名其妙。

真不知道日本人是怎么想的。

古代日本的两次大改革(日本五一当天改元)(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