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奴隶却过着贵族小姐的生活(昆仑奴生活在大唐的黑人奴隶)

一个奴隶却过着贵族小姐的生活(昆仑奴生活在大唐的黑人奴隶)(1)

前言

要说中国古代那个王朝最强大,人们往往会想起这么一个词叫“强汉盛唐”,尤其是唐朝,给世界的影响至今依然清晰可见,外国有唐人街,风靡世界的唐装,其国力之强,地位之高,让周边都对唐朝表现出了很高的崇敬,并且积极派遣人来向唐朝学习,甚至白人黑人也是屡见不鲜。

昆仑黑奴

在《隋书》、《旧唐书》、《新唐书》等史籍中就有不少关于一种叫“昆仑奴”的黑人记载,提到昆仑,自然回想到昆仑山,但是昆仑奴当然不是来自昆仑山的奴隶。“昆仑”一词,在中国古代除指昆仑山外,还指黑色的东西。唐人沿用此义,将黑色皮肤的人统称为昆仑人,所以昆仑是一个泛称,非专指某一地区或者国家。

昆仑奴的来源一般有两个,一个是东南亚和南亚次大陆,另一个就是来自西方的黑人,这些黑人有可能由于中东的黑奴贸易来到了中国,大概是先被阿拉伯人卖到了欧洲,然后在被到大唐经商的商人或者朝贡的使者带到大唐。

一个奴隶却过着贵族小姐的生活(昆仑奴生活在大唐的黑人奴隶)(2)

这些人到达大唐后,男性一般被卖到王公贵族府邸做奴仆,从事看门、打更、随从等杂役工作,而女性一般会培养她们学习歌舞,供达官显贵们娱乐。

昆仑奴们远离故乡,语言不通,加之无牵无挂,忠诚憨厚,身手敏捷,深得主人喜爱。而当时家中拥有几个皮肤黝黑的昆仑奴,是皇亲国戚达官贵人炫富的手段。在很多出土的的唐代墓葬中都能看到陪葬黑人俑,这些陪葬品就是昆仑奴们活着受到主人的喜爱,主人死后将他们的形象烧成陶俑,带到阴间继续为主人服务的最好证明。

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中,也能看都有不少驭兽的黑人形象,他们可能就是唐代的为皇家专门驯兽的昆仑奴。

据史书记载“鬼奴绝有力,可负数百斤”,在海外贸易发达的唐朝,这些身强力壮,力气很大的昆仑奴在码头从事货物搬运等工作也是很有可能的。所以有学者判断,唐代昆仑奴聚集最多的地方可能并不是长安,而是作为港口的广州。

除了黑人之外,在大唐还能看见常年活跃在丝绸之路上的粟特人,他们是高鼻深目的白人。关于粟特人的记载在唐代也是不胜枚举,比如发动安史之乱的两位“罪魁祸首”安禄山和史思明就是粟特人。

一个奴隶却过着贵族小姐的生活(昆仑奴生活在大唐的黑人奴隶)(3)

这些活跃在唐朝的粟特人逐渐跟中华民族融合,到今天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部分,现在北方的很多姓氏,比如曹、安、史、康、石、罗、白、米、何等,可能都是当年粟特人的后代。

与隔海相望的日本更是中国文化的直接受益者,日本的舒明天皇在公元630年就开始派遣使者来唐访问,在此后的200多年的时间里又先后派遣大量的使者、留学生、留学僧来唐朝学习。比如电影《妖猫传》的空海就是诸多来留学僧的一员。

而周边与唐朝版图陆上接壤的诸多少数民族政权大都也臣服与唐朝,以唐朝的脸色行事,唐朝则以封赏首领的羁縻政策来控制当地民族,并与之进行经济文化上的交流。

对外开放

其实唐代对外的开放不仅仅在于鼓励外国人来华,更多的体现在他的官僚系统,统治阶级依然欢迎外国人的加入,尤其是体现在了唐朝大量的胡人将领上,这一点连今天我们都无法超越。咱们自古有一句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尤其是军队,恨不得自己亲自统领,再不济也要用自己的心腹之人,哪有让外人还是外国人统领的道理。

一个奴隶却过着贵族小姐的生活(昆仑奴生活在大唐的黑人奴隶)(4)

但是唐朝就这么做了,除了咱们熟知的安禄山、史思明担任过地方节度使统领军政大权之外,高句丽的将领高仙芝,突骑施人哥舒翰,契丹人李光弼等人都在安史之乱中统领军队,为平定叛乱做出了贡献。虽说安史之乱是因外族而起,但是并不能因此就否定唐朝这种开放的对外政策,客观来讲,还是利大于弊的。

外国人科举也是唐代对外开放的另一个有力证明。唐代就设置了宾贡科供外国人参加,值得注意的是,所谓“宾贡科”并非是领出试题的“外国留学生考试”,而是和众多学子一样参加进士科,只不过在录取上会有所倾斜,“分数线低一点”或者看做我们今天高考的“少数民族加分”,这种让外国人丝毫感觉不到自己是外来户的政策,并没有差距悬殊的特殊待遇,也值得我们今天的人学习。

外来文化

对外开放带来了大量外国人的同时,大量的外国文化也被带入了辽阔的大唐帝国。比如古希腊的数学,医学,天文学,都通过“中间商”辗转来到了中国,对中华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尤其是音乐,中国自古就重视礼乐,音乐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割舍的一部分。自打西汉开始,就有外国音乐传入中国,后来到了魏晋时期,胡人的乐器也开始传入,到了隋唐,这种情况达到了一个顶峰,此时的流传在唐朝的音乐和中亚国家的音乐已经几乎没什么区别了。大量外国乐器乐曲进入中国,改变了人们传统的音乐方式,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给唐代以及后世带来了深远影响。

一个奴隶却过着贵族小姐的生活(昆仑奴生活在大唐的黑人奴隶)(5)

比如唐明皇李隆基为了杨玉环所做的《霓裳羽衣曲》,而《霓裳羽衣曲》就是不折不扣的“进口货”,根据《唐会要》的记载:天宝十三年,唐玄宗以太常刻石方式,更改了一些印度传入中国的乐曲,《霓裳羽衣曲》就是根据印度的《婆罗门曲》改编而成的。

除了印度歌曲,在玄宗事情,龟兹、高昌、疏勒、高句丽等国家的音乐也大量流入中国,还有今天已经被我们看成传统乐器的胡琴、琵琶、箜篌等等,其实都是“货真价实”的舶来品。

结语

可以说,大唐的这种开放,对唐人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从物质到精神,几乎覆盖了大唐帝国的每一个角落。

而我们的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博大精深且源远流长,就在于我们永远海纳百川的包容性,从古至今,我们从来没有一成不变的文化,不断地在吸收,不断的在进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成就了我们今天灿烂的中华文化。

历史上,中国曾不止一次被少数民族占领,但是这些少数民族无一例外都成了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并不是汉人被少数民族征服,而是少数民族被我们的文化所吸引,融入到了中华的千古文化之中。

这也是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

参考资料

《隋书》、《旧唐书》、《新唐书》、《唐会要》、《五万年中国简史》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康家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