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壶清香品流年(细品人生芦苇与芦席)

虽然打小就一直接触芦苇,也读过有关芦苇荡的文章,但若问起生长中芦苇模样,似乎并不能回答得上来,至少是欠缺回答这个问题的底气。

记得从记事之日起,每年冬天,父亲都会从外面挑回几大捆芦苇。有两个作用,一是当生火做饭的能源,二是作编织芦席的原料。

一壶清香品流年(细品人生芦苇与芦席)(1)

两件事我都乖乖参与着:蹲在地上将父亲裁制好的芦篾相互穿插形成平坦的席子;坐在碎石上将父亲弃去的边角料折断,扎成灶台烧火用的草把。

芦席作用是置于屋顶,其上加一层油毡,然后才可以铺瓦。这是家乡农村当时盖房子标配,也可以说是约定俗成的标准。

我家不能完全盖新房,但在屋顶修补时,会用这个办法来解决漏雨问题。席子的来源就靠我们自己编织。

然而,芦苇杆性硬,无论是编、是折都会扎手,尤其小孩手嫩,常常会磨出血印。

大人们忙着一家生计,基本没有精力去关注孩子这些小事。而且谁家娃娃都有五六个,七八个的也常见,哪有像现今孩子这么宝贝。

一壶清香品流年(细品人生芦苇与芦席)(2)

后来大了些,知道了芦苇来历。原来那是父亲伙同生产队队员们一起,半夜出发往十里外江心洲,靠双手一根根砍下芦苇,并亲自用肩膀担回家里,其辛其苦不言而喻。

如此想来,我们小孩磨破点手皮又算得了什么!

借着前日在沉水廊道的漫步,终晓得立长着的芦苇模样,也解了所谓芦苇荡的神秘面纱!

一壶清香品流年(细品人生芦苇与芦席)(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