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水浒传的感悟(70后怀旧的一代再回首)

看完水浒传的感悟(70后怀旧的一代再回首)(1)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故乡在一个小城,那时的家庭,父母大都几个孩子,物资实在匮乏,上小学入学的书包大多是娘自己缝制的,甚至连买个文具盒都是一种奢望,常常一个文具盒如同老大的衣服要一直传承下去,老大用了老二用,姐姐用了弟弟用,直到实在破旧不堪。

娘的舅舅在县商业局工作,老家在乡下,城里没有什么亲戚,没事经常扛根甘蔗,从县十字街那边离家出门,步行,用不了多久,走过县东街到我家。小孩子的我们盼娘的舅舅来走亲戚,实际上是盼甘蔗零食。如同每次盼小脚的姥姥一样,从县东关广场附近,步行,到嫁得很近的女儿家,看几个小外孙,从来不空手。于是,我们就盼星星盼月亮地盼来了糖块,花生,瓜子。

我第一次迷迷糊糊知道《水浒传》也是源于娘的舅舅,退休后,风瑞表叔接了班,在县十字街东南角的商业局门市部上班,是个营业员。每天上学,走东街到县十字街,再向北到北街小学,我都要路过表叔上班的门市部,并且时不时地要光顾,买铅笔盒算术本等等,柜台里面的表叔给我拿。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注意到了文具柜台玻璃下面的文具盒了,一个很漂亮的文具盒,彩色的,印着水浒英雄、武松打虎的画面。

小城不大,每天上学,出门走过整个东街到十字街,向北是北街,到县北街小学,也就是分分钟钟。小城的东街北街和南街,有景辉家,马强家,杨强家,云峰家,越武家等等,顺路的同学常常要拐到其他同学家然后结伴上学,也借此不知不觉培养了彼此伟大的友谊。彼时,除了语文课本,哥哥的高年级课本,实在没有什么书可读。新出的连环画,自然而然是我们唯一的睁眼看世界的一扇窗户。友谊的缘故,每次其他同学买的连环画,岳飞传,杨家将等等,也就很自然总能很快传阅到我手中。

我初识水浒传也就是那个时候的连环画。初识水浒,画面里的宋江刻画得并非相貌堂堂,光明磊落之士,喝诏安酒临死还拉上李逵,令人愤慨。那个时候读水浒,深感可惜,一帮好汉,武艺高强,竟然落得如此下场结局。

我上初中的时候,才有机会更多地了解水浒。晚自习放学,大家做鸟兽散,各自回家。其时,山东电视台拍摄的电视连续剧,水浒传、武松,正在热播。遗憾的是,那个年代,同学们大都很难完完整整地看一遍。很多时候,我们也就是像中午听评书那样,需要端起饭碗,到邻居家围在一起,收音机里的评书,为我们打开那一片历史的天空,看那个精彩的世界。看电视也是如此,电视机仅寥寥的个别邻居家有。

好在,初中毕业的时候,那个夏天有的是时间,和同学们一起到县图书馆,把邓友梅等名家的作品,捎带水浒传,如饥似渴,日夜连轴,才算是好好看了一遍。

再以后,高中,大学及毕业后忙忙碌碌的工作,浮生偷闲,得以翻阅经典。

作者施耐庵为世人倾心奉献《水浒传》,少年时代看到满满的是,该出手时就出手,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人到中年,再翻阅经典不禁心生感叹。作者对梁山好汉及诸多人物之刻画,时代的大背景,历史的洪流之中,社会各阶层,上至达官贵人,下到贩夫走卒,各类人物跃然纸上,作品接地气,也所以荡气回肠。

脚步匆匆,只够翻阅经典。读名著,与大师跨越时空的思想碰撞,希望这也是你我人生的意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