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商业思维(红楼梦里的消费结构)

《红楼梦》里的消费结构,高踞金字塔尖的消费需求是什么?

文:子凡shine

红楼梦的商业思维(红楼梦里的消费结构)(1)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假如一个人同时缺乏食物、安全、爱和尊重,通常对食物的需求量是最强烈的,其它需要则显得不那么重要。只有当人从生理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时,才可能出现更高级的、社会化程度更高的需要。

一、民以食为天,相对低廉的物价水平

红楼梦的商业思维(红楼梦里的消费结构)(2)

《红楼梦》向我们展开了一幅斑斓多彩的贵族生活画卷,其豪奢精致的程度常常令人惊叹:一盘茄鲞要几十只鸡来配它,刘姥姥一家一年的生活费还不够薛宝钗过一个生日,但是,同时我们也发现,红楼梦时代的物价有些也并非高不可攀,和我们今天的认知有很大差异,例如鸡蛋和螃蟹的价格:

司棋要吃一碗鸡蛋羹,小厨房柳家媳妇是百般推诿,她说:“不知怎的,今年这鸡蛋短的很,十个钱一个还找不出来。昨儿上头给亲戚家送粥米去,四五个买办出去,好容易才凑了二千个来。我那里找去?你说给他,改日吃罢。”

十个钱一个鸡蛋,那一斤鸡蛋该多少钱啊?清代一斤相当于596.82克,每个鸡蛋的重量在50到60克左右,那么一斤鸡蛋大约应该在十个左右,也就是一斤鸡蛋的价格在一百文上下,这是不是也太贵了?

红楼梦的商业思维(红楼梦里的消费结构)(3)

如果你对100文钱到底是多少没有概念,可以参照一下《红楼梦》里其他物品的价格,第三十七回的螃蟹宴,刘姥姥说:“一斤只好秤两个三个,这样螃蟹,今年就值五分一斤。”当时的进制1两银子=10钱=100分=1000厘,1两银子标准是合1000个钱,就是说螃蟹大约50文一斤,鸡蛋的价格大约是螃蟹的两倍。

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的整体社会生活水平并不高,螃蟹虽然美味,但对于更多普通人来说,其饱腹能力远远不如鸡蛋,因此价格相对便宜,就像过去猪肉的价格最高,而且肥肉比瘦肉、排骨贵,而如今则完全倒了过来。

二、吃喝玩乐,玩乐比吃喝更靡费

红楼梦的商业思维(红楼梦里的消费结构)(4)

吃喝玩乐,玩乐的开销要比吃喝更大。《红楼梦》里大大小小的酒宴不计其数,名目繁多,例如怡红夜宴,几个小丫鬟凑了三两二钱银子,办了四十碟果子,十六个人玩闹了一夜;姑娘们起诗社作东道,每次也不过三五两银子的东道;柳嫂子说大观园内连姑娘带姐儿四五十人,每天的开销不过是“两只鸡,两只鸭子,十来斤肉,一吊钱的菜蔬”; 虽然和普通百姓的消费比起来仍然奢侈,但相对贾家的总体消费水平已经是小巫见大巫了。

红楼梦的商业思维(红楼梦里的消费结构)(5)

可是王熙凤的生日,一日戏酒就用了一百五十两银子有余,为什么这么贵?我们看尤氏是怎么筹办的,“展眼已是九月初二日,园中人都打听得尤氏办得十分热闹,不但有戏,连耍百戏并说书的男女先儿全有,都打点取乐顽耍。”酒菜花费有限,关键是请说书唱戏的娱乐项目花费较高,而且凡是大宴席,戏是少不了的,规格越高的宴席,这方面的开销越大。至于薛蟠吃酒,贾珍聚赌等日常宴乐,都少不了请粉头、娈童助兴取乐,这个费用要比吃吃喝喝本身更高。

三、物以稀为贵,贵族阶层的奢侈享受

红楼梦的商业思维(红楼梦里的消费结构)(6)

当时的主流贵族阶层追求高层次,但仍然以稀有和奇异为贵,例如贾芸送给宝玉两盆白海棠花,贾芸因为工作的关系,遍走名园,“因忽见有白海棠一种,不可多得。故变尽方法,只弄得两盆。”

程日兴送给薛蟠四样礼,薛蟠说,“他不知那里寻了来得这么粗这么长粉脆的鲜藕,这么大的大西瓜,这么长一尾新鲜的鲟鱼,这么大的一个暹罗国进贡的灵柏香熏的暹猪。你说,他这四样礼可难得不难得?那鱼,猪不过贵而难得,这藕和瓜亏他怎么种出来的。”

红楼梦的商业思维(红楼梦里的消费结构)(7)

贾蔷买了一只鸟儿,名玉顶金豆,送给龄官,花了一两八钱银子,因为这个鸟会衔旗串戏,当时买个丫头也就几两银子,贾府顶级大丫鬟的月例是一个月一两银子,一只鸟和一个人的价格相当,可见当时的贵族阶层愿意花更多的钱来购买新异奇特的东西,并且形成了一种互相攀比的奢靡之风,“谁家的戏子好,谁家的花园好,又告诉他谁家的丫头标致,谁家的酒席丰盛,又是谁家有奇货,又是谁家有异物”。

四、不可或缺的宗教信仰支出

红楼梦的商业思维(红楼梦里的消费结构)(8)

你可能想象不到,旧时代上至天子,下到庶民百姓,佛道信仰支出都是生活支出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连赵姨娘这样的贫困户也想着在药王前上供,一次就是五百钱,要知道赵姨娘的月例银子才二两银子,上一次供就花了四分之一。赵姨娘犹自向马道婆叹气道:“阿弥陀佛!我手里但凡从容些,也时常地上个供,只是心有余而力量不足。”

红楼梦的商业思维(红楼梦里的消费结构)(9)

贾府,作为豪门巨富,这方面的支出就更巨大了:馒头庵、铁槛寺是贾家的家庙,自然少不了日常奉养,逢年过节还有月例香供银子。贾家还经常到天齐庙、清虚观等其他宗教场所做法事,例如第二十九回“享福人福深还祷福”,“昨儿贵妃打发夏太监出来,送了一百二十两银子,叫在清虚观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唱戏献供,叫珍大爷领着众位爷们跪香拜佛呢。”打三天平安醮,贵妃就赏了一百二十两银子,平均一天四十两银子,一天合刘姥姥家两年的总支出。贾母因为高兴扩大了规模,恐怕实际开销绝不止这一百二十两银子。

宝玉被贾环烫伤了脸,马道婆乘机向贾母建议,说除了香烛供养之外,一天多添几斤香油,点上个大海灯,为孩子祈福保平安。马道婆提到南安郡王府里的太妃,一天供奉四十八斤油,一斤灯草,一个月就要用三百多串钱,算下来,只是点个佛前海灯,南安太妃一年的开销就需要三四千两银子。贾母听了便按每天五斤香油来上供,还吩咐小厮们,只要宝玉出门,就准备几串钱,遇见僧道穷苦人好施舍,这样粗略计算下来一年也接近一千两银子了。如此林林总总算下来,贾府每年宗教上的费用绝对算得上大宗支出了。

红楼梦的商业思维(红楼梦里的消费结构)(10)

当然,《红楼梦》还有一些其他大额开销,例如人情往来,贾琏向鸳鸯借当:"这两日因老太太的千秋,所有的几千两银子都使了。几处房租地税通在九月才得,这会子竟接不上。明儿又要送南安府里的礼,又要预备娘娘的重阳节礼,还有几家红白大礼,至少还得三二千两银子用,一时难去支借。”看起来金额很高,但既然是人情往来,有出还有进,虽然不可完全相抵,应该也大致相当。

至于其他如捐官,打发太监敲竹杠,这些虽然金额不小,但不属于常规操作,总而言之,贾府最大笔而且相对固定的一项支出是在佛道信仰上的支出,你是不是很惊讶?

红楼梦的商业思维(红楼梦里的消费结构)(11)

这其实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生产力水平不高,认识和征服世界的能力有限,于是,人们将一切都归于天命,对于神佛无限崇拜,将大量的金钱财帛捐献到佛寺道观,祈求神佛保佑,而且越是富贵的人家越害怕权力地位、荣华富贵,越要求神拜佛,祈祷平安。话说回来,你觉得《红楼梦》里的贵族人家在宗教信仰上的支出,属于哪一层需求呢?

往期回顾:

贾赦为什么要娶鸳鸯,贾母这番话耐人寻味!

《红楼梦》里的金领,一个比鸳鸯工资还高的丫鬟

《红楼梦》里看起来很贫穷的他们,经济实力也不容小觑

《红楼梦》:为什么只有林黛玉经常用剪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