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

犀牛最显著的特征是它的口鼻一一一根或两根纤维化角质素大角。犀牛用它们那醒目的角来与敌害作战,保护幼总不受猎食者伤害,或引导它们的幼总觅食,还可以用它将类便堆成堆,做成有气味的标记。虽然角质素是普通的物质,人类的指甲也是,但犀牛角在亚洲传统医药上,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种需求使成千上万的犀牛遭到盗猎,现在,全部五个品种都面临灭绝的危险。今天,非洲野生犀牛已不到一万五千头,亚洲还不到三千头。

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1)

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2)

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3)

犀牛科动物原本数量虎大,分布广又多样化。以披毛解为例,它们曾漫步欧洲,直到10,000年前冰河期结束时,其形象曾出现在早期的洞穴艺术中。巨犀是一种无角犀牛,是曾经生存在陆地上的最大型动物。今天,犀牛只剩五个品种,两种在非洲白犀牛和黑犀牛),三种在亚洲(印度、瓜哇岛和苏门达腊岛)。犀牛有庞大的身体,由四条粗短的腿支撑,每只蹄有三根路趾,所到之处,都会留下明显的蹄印。它们的皱折厚皮有灰有褐,但真正的肤色常被干泥巴掩盖,因为它们喜欢在泥巴池里打滚。白犀牛和黑犀牛虽然取这样的名字,但它们的肤色并没有明显的分别,二者都是灰色,并都染上当地土壤的颜色。

犀牛的寿命长达50年,但繁殖速度很慢,使它们特别容易受到栖息地丧失和溜捕的伤害。妊娠16个月后,雌犀牛会产下一总,哺乳期超过1年。母子的亲密关系维持2年至4年,直到下一胎出生,大部分的成年犀牛都独栖,但发情期配偶会一起生活数个月,谁解牛或未成熟的雄犀牛有时会形成暂时的群体。白犀牛有一个著名的特性一—遇到敌害时,会围成圆圈,保护幼犀牛,以防猎食者伤害。

白犀牛的名称来自于荷兰语“weit”,意思为“wide” (宽平),针对它们宽平的嘴唇而言,后来被人误称为“white” (白色),故称“白犀牛”。

黑犀,它们的体表颜色实际上更接近于灰白色,这个名字一般被用来区别于白犀,事实上这两种犀牛的区别不在于颜色。

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4)

中文名:白犀牛(拼音:bái xī niú);

英文名:White rhinoceros;

学名:Ceratotherium simum

白犀牛为食草动物,又名白犀、方吻犀,是现存五种犀牛中个头最大的,体形仅次于大象,共有两个亚种。其中北方亚种主要分布于非洲东部和中部的乌干达和尼罗河上游,南方亚种主要分布于南非,约有20,170头野生白犀,是数量最多的一种犀牛。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近危(NT)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奇蹄目 Perissodactyla

科: 犀科 Rhinocerotidae

属: 白犀属 Ceratotherium

种: 白犀 C. simum

( Burchell, 1817 )

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5)

白犀的名称由来没有公论。事实上白犀的身体颜色与黑犀没有很大区别,其区别主要在于比较大的体型,和宽大的嘴唇。

一个常见的说法是白犀牛的白字是来自于荷兰语的“wijd”,意思是“宽”,最早移民非洲南部的欧洲殖民者荷兰人用宽嘴唇这个特征来和尖嘴唇的黑犀牛区分,之后说英语的人将“wijd”误译为“white”,即“白”,使得这个名字误导世人。事实上荷兰语中,也是用“黑”、“白”来命名这两种犀牛,而且即使早期荷兰语文献中也从来没有“宽”、“窄”犀牛这样的提法。

还有说法是白犀牛的白色指的是它白色的角,或者身上的白色的干泥巴。

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6)

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7)

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8)

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9)

白犀一般体长为300—450厘米,尾长为55—65厘米,肩高175—205厘米,体重2000—3500千克。

体躯浑圆粗壮,皮肤光滑,厚约2—3厘米,只有耳边和尾端才有毛,也没有大褶和皱纹形成的甲胄,头部特长,大约为120厘米,眼睛很小,分别长在头部两侧,观察物体时,首先用一个眼睛盯着看,然后再用另外一个眼睛看。 管道状的耳朵可以旋转,听觉较为灵敏。嘴里的颊齿为非常厚的石灰质层。上唇平而宽,呈方形,故有宽吻犀及方吻犀之称,由于接触面积大,吃起草来就像割草机一样。大多数食草动物的角都是长在头顶上,而它的角却长在鼻子上,两只角一大一小、一前一后。 白犀的角也是所有犀牛中最长的,最高纪录为158.7厘米,细长如鞭,高高耸立,极为特殊,而通常前角较长而稍微向后弯曲,长度为60—90厘米,后角较短,长度为50厘米左右,雌兽的角较雄兽的更长。角不是骨质的,而是上皮组织的衍生物,由角质纤维堆积而成,所以并没有长在骨头上,而是长在皮肤上,但却格外坚硬和锋利,是其自卫和进攻的武器。 虽然名叫白犀,但它的体表却呈灰色,充其量也只是略微发白而已,所以有人认为这个名字的来源可能是由于在南非的土著人的语言中,方吻犀或宽吻犀的发音与白犀相近,以至于以讹传讹的缘故。它的肩部由发达的髓棘形成隆起的肩峰,髓棘连接着韧带以支持头部,四肢粗壮有力,前后肢均具有3趾。

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10)

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11)

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12)

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13)

白犀生活于非洲丛林以及草原地带。其性情温和,喜群居。每群3-5只或10-20只。它们在一处埋头吃草,7-8个小时也移动不了一公里,吃过的草地,如剪草机剪过一样整齐。白犀有固定地点排便的习性,往往粪便堆积如山,从粪便可追寻白犀的踪迹。白犀牛的名称来自于荷兰语“weit”,意思为“wide” (宽平),针对它们宽平的嘴唇而言,后来被人误称为“white” (白色),故称“白犀牛”,又名“方嘴犀”。它们宽平的唇部,可像割草机般啃食地上的草。草食性,也食麦片、粒状饲料、苜蓿草粒、青牧草。还有说法是白犀牛的白色指的是它白色的角,或者身上的白色的干泥巴。

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14)

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15)

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16)

与其他几种犀不同的是通常结成小群或整个家族在一起生活,其他犀一般都是独居的。它们主要是在傍晚、夜间和清晨活动,白天在茂密的丛林或草丛中休息,休息场所有时距水源数公里远。白犀牛的视力很差,主要依靠听觉和嗅觉,奔跑时速可达40km。

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17)

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18)

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19)

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20)

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21)

白犀孕期约为16-18个月。每胎一子,出生时重量约为40-65公斤。断奶期为两个月到一年,出生后2-3年是比较不稳定的时间段。母白犀的性成熟期为4-5年,公白犀则需要10-12年。白犀的平均寿命一般为40-50年。

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22)

白犀产于非洲的乍得、苏丹、扎伊尔、乌干达、安哥拉和罗得西亚等地。由于人类滥捕,数量已很少。1922年宣布为保护动物。白犀是动物园的珍稀观赏动物。

白犀的分布区被分割为相距大约3000公里的南北两块,分别栖息着2个不同的亚种。北方亚种又叫北白犀,分布于苏丹南部和乌干达接壤的地区,现在还有2000只左右;指名亚种又叫南白犀,与前者不同的是有一个凹形的前额,分布于南非的纳塔尔、苏禄兰等地。

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23)

中文名:黑犀牛(拼音:hēi xī niú);

英文名:Black rhinoceros;

学名:Diceros bicornis

黑犀牛,又叫尖吻犀、黑犀,是犀科黑犀属的唯一一种,产于非洲的肯尼亚、坦桑尼亚、喀麦隆、南非、纳米比亚和津巴布韦。尽管名叫黑犀,它们的体表颜色实际上更接近于灰白色,这个名字一般被用来区别于白犀,事实上这两种犀牛的区别不在于颜色,而主要在于体型,黑犀要比白犀小许多,吻部尖且能伸缩卷曲,头抬起,以树叶为食。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极危(CR)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奇蹄目 Perissodactyla

科: 犀科 Rhinocerotidae

属: 黑犀属 Diceros

种: 黑犀 D. bicornis

( Linnaeus, 1758 )

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24)

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25)

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26)

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27)

黑犀牛体长约3.5米,肩高1.5-1.7米,尾长约70厘米,体重约1.8吨,鼻端有2个角,前后排列,前角长70~90厘米,后角长不足40厘米。皮肤黑灰色。无下门齿,明显特点是上唇长并有伸缩性。 黑犀牛脚短身肥,皮厚毛少,眼睛小,角长在鼻子上。它们胆小,爱睡觉,喜群居,小牛犊十分依恋母亲。皮肤虽很坚硬,但其褶缝里的皮肤十分娇嫩,常有寄生虫在其中,为了赶走这些虫子,它们要常在泥水中打滚抹泥。

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28)

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29)

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30)

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31)

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32)

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33)

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34)

黑犀栖息在接近水源的林缘山地地区,独栖或2~3只同栖,并有一定势力范围,用尿来标记领域。它们以树叶、灌丛、落地果实和杂草为食,一般在早晨和傍晚出来觅食,每天至少要喝一次水。白天在树荫下休息,天气炎热时在泥水中滚来滚去。它们的视觉和嗅觉灵敏,但视力差。黑犀素有脾气不好的恶名,有时会攻击车辆和人。它们的奔跑速度可达每小时45公里。雄性虽然是独居,但在一个水塘相遇时却能相互容忍,但有时也会对后来者进行驱逐,驱逐方式是大声喷鼻和用脚掌拍打地面。雄性之间是很少相互接触的。 非洲的黑犀牛身上会生长一些讨厌的扁虱和其它寄生虫,而小犀牛鸟非常喜欢这种食物,它们通常停在犀牛的身上到处找这些寄生虫吃,犀牛感到非常惬意,当然这是有回报的,当有大型猛兽出现时,犀牛鸟会发出一种很小的警告声音,犀牛便会警惕起来并及早做好反击或逃跑的准备。

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35)

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36)

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37)

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38)

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39)

成年黑犀为独居动物,只在交配的时候在一起生活。交配的黑犀会议起生活2~3天甚至几周。

孕期约为15~16个月。每胎一仔,出生时的小黑犀重量约为35~50公斤。哺乳期长达2年。断奶期为2年,2~3年后即离开母亲。母黑犀的性成熟期为5年,公黑犀为7年。野生黑犀的平均寿命为35~50年。人工饲养下,寿命可达45年。

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哺乳纲动物之奇蹄动物犀牛)(40)

20世纪,黑犀曾经是所有犀牛中数量最多的一种。但由于津巴布韦(Zimbabwe)盗猎严重在20世纪后半叶,黑犀的数量急剧下降,从70,000下降到1981年的10,000到15,000头。1990年左右该数量又降到2500头以下。根据2003年的资料显示,黑犀的数量已有回升,约3,610头。黑犀的主要威胁是偷猎和栖息地的减少,人们猎取黑犀的目的是获取它们的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