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出生礼节(新出生的孩子居然还有这么多的礼节)

人的一生与礼和礼仪相伴始终,关系密切,每一个特定的时间点和时间段,都有相应的礼仪活动。这些礼仪活动大多在家庭或亲族的小范围内举行。 从大的方面说,人生的四个重要时间段——诞生、成年、婚姻和死亡—— 都有着四种相应的礼仪形式。

新生儿出生礼节(新出生的孩子居然还有这么多的礼节)(1)

年画麒麟送子

我国传统的人生礼仪是超越个体生命过程的,从诞生礼仪方面说,在个体生命诞生之前,就已有许多指向这个尚不存在的个体生命的礼仪,那就是五花八门的求子仪式和各种预测生男生女的习俗。 生育在古人是一件十分关心的大事,因为这关系到香火的延续。所以,如果结婚后一两年还没有孩子的话,人们就会采用各种仪式求子,其中最普遍的就是求神拜佛。一旦怀孕便叫“有喜”,被认为是一件了不起的喜事,既是小家庭的喜事,也是大家族的喜事。我国古时候就有胎教之说,《颜氏家训·教子》说:“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斜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 这些都是婴儿诞生之前的礼仪。

初生之礼

婴儿即将诞生时还有一些催生的习俗,如吹着笙送喜糖桂圆,寓意催生;临产时打开箱柜房门等,寓意产门开,等等。

婴儿出生的第一项礼仪活动是报喜,向亲戚朋友邻居以及宗祠报喜。由于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早在先秦时就有了弄璋、弄瓦之说。璋是古代贵族所用的玉器,代表男孩,预示所生的男孩长大后能执玉器为王侯,所以生男孩就叫弄璋之喜;瓦是古代女子纺织的纺砖,代表女孩,所以生女孩便称弄瓦之喜。

报喜的同时,门口还要张挂婴儿诞生的标志,这既在一定范围内起到了报喜的作用,同时还能防止不知情者的贸然闯入,提醒一些特殊人物如孕妇、 服孝者等自行回避。

这个标志通常是一种能说明性别的象征物,《礼记·内则》说:“子生,男子设弧于门左,女子设帨于门右。”弧是弓,弓是武士的象征,代表男性; 帨是佩巾,代表女性

新生儿诞生之初,虽有报喜等礼俗,但都不能触及婴儿。一般要到第三天才举行一个正式的礼仪来庆贺新生命的诞生。届时亲朋好友带着贺礼来道喜,主人需设宴款待。这一天还要对新生儿举行几种仪式。

是对脐带和囟门作礼仪性的处理,俗称落脐炙囟。

是象征性地开奶和开荤。先是抹几滴黄连汤在婴儿的嘴上,边抹边说:“三朝吃得黄连苦,来日天天吃蜜糖。”然后蘸一些用肥肉、状元糕和酒、鱼、糖等食品制成的汤水在婴儿的唇上,也边蘸边唱:“吃了肉,长得胖;吃了糕,长得高;吃了酒,福禄寿;吃了糖和鱼,日日有富余。”最后让婴儿尝一口从别人那里要来的乳汁。

是三朝礼中最典型的洗三,也叫洗三朝。用槐枝和中草药煮成的汤水给婴儿沐浴,也是边沐浴边唱祝词:“洗洗头,做王侯;洗洗腰,一辈倒比一辈高;洗脸蛋,做知县;洗腚沟,做知州。”洗完后用姜片、艾蒿擦脑门和身体的重要关节,以使孩子健壮;还要用新布蘸清茶水擦婴儿的牙床,让他放声大哭,以此为吉兆,俗称“响盆”;最后还要用大葱打三下,据说能 使他聪明伶俐。

满月礼

满月礼很隆重热闹。生子满月值得庆贺,产妇出月也该纪念。婴儿满月后许多禁忌就随着解除了,所以主人要请亲朋好友来喝满月酒。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宋朝小儿满月时,主家在盆中烧了香汤,亲友就撒钱在汤中,称“天盆”。这是一种独具特色的馈赠仪式。

满月时还有剃胎发、出门游走等仪俗。剃胎发是满月礼中的一项重要仪俗,多由舅舅主持,是母系社会人际关系的某种遗留。剃头时额顶要留“聪明发”,脑后要蓄“撑根发”,眉毛则要全部剃光。剃下的头发还要收藏好。 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满月游走也叫满月逛街,是一种为婴儿祈求吉祥的活动,目的是让婴儿能象征性地见见世面,以便将来能有出息、有胆识, 成为一个精明能干的人。

婴儿满月这天,主家要大摆宴席,款待亲朋。来宾都有贺礼,包括童衣、被、银盾、长命锁、手镯、脚镯、雕有吉语的压胜钱等。其中镯子一定要活口的, 否则于婴儿不利。

满月后,产妇可携婴儿在娘家人陪同下回娘家小住,少则几天,多则十天半月,全凭婆婆根据当时情况一口而定,叫作“挪臊窝”。临行前,要给婴儿的鼻尖儿用墨、烟灰或锅底的黑烟灰抹成黑色;从姥姥家回来时,改用白粉将鼻尖儿抹成白色。有“黑鼻儿去,白鼻儿来”的俗谚,意思是去时黑瘦,回来时变白胖了。途中车轿出城过桥,母亲要抱好婴儿,口中叫着孩子的乳名,以免“丢魂儿”。回来时,一般午饭后即动身,必在日落前到家。姥姥、舅舅、舅母等都要给婴儿怀中放个包有礼物或银元的红封子作为第一次来姥姥家的见面礼。

出满月,挪臊窝,标志着产妇结束了“坐月子”的生活,可以正常行动了。同时,也解除了诸多禁忌。

百日

婴儿过百日也叫过百岁,也叫百晬、晬。

百有圆满、完全的意义,所以百日礼多在“百”字上做文章,其中最有特色的就是百家衣和百家锁。百家衣是一种集邻里各色碎布连缀而成的服饰, 状如僧衲,是为婴儿祈寿而做的,据说能托百家之福消灾避难。百家锁是一种集百家之金银打制而成,或由多家人家合送的象征物。锁上多有“长命百岁”“长命富贵”等祝福吉祥的文字或图案,所以也叫长命锁。

周岁

周岁是诞生礼的总结,也是寿礼(生日礼)的开始,所以一般庆祝时都比较隆重。所送的礼品多为衣服鞋帽,其中鞋子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此时孩子已能蹒跚行走了。旧时送虎头鞋的最多,据说穿上虎头鞋,小孩就能壮胆辟邪,安全成长。

周岁礼中流行最普遍的是抓周,是中国民间预卜婴儿前途的习俗,又称为“试晬”“试周”“试儿”。满周岁行“抓周儿”礼的风俗,在民间流传已久。文献上有关抓周的记载,最早见于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试儿’。”不少著述在论及抓周习俗的历史时,都称此俗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普遍流行于江南地区,至隋唐时逐渐普及全国。

清末民初,北京民间仍然盛行这种小儿“抓周儿”礼。虽然,小儿周岁并不搭棚办酒席,也不下帖请客,但凡近亲们都不约而同地循例往贺,聚会一番。一般不送大礼,仅是给小孩买些糕点食物或玩具。另外,在习惯上,凡与小孩初见的长辈们,都用一挂白线,拴上钱币,给小孩套在脖子上,谓 之“挂线”。

“抓周儿”仪式一般都在中午吃“长寿面”之前进行。讲究一些的富户都要在床(炕)前陈设大案,上摆:印章、儒释道三教的经书、笔、墨、纸、 砚、算盘、钱币、账册、首饰、花朵、胭脂、吃食、玩具,如是女孩“抓周儿” 还要加摆:铲子、勺子(炊具),剪子、尺子(缝纫用具),绣线、花样子(刺绣用具)等。一般人家,限于经济条件,多予简化,仅用一铜茶盘,内放私塾启蒙课本:《三字经》或《千字文》一本、毛笔一枝、算盘一个、烧饼油果一套。女孩加摆铲子、剪子、尺子各一把。由大人将小孩抱来,令其端坐,不予任何诱导,任其挑选,视其先抓何物,后抓何物,以此来测卜其志趣、 前途和将要从事的职业。

如果小孩先抓了印章,则谓长大以后,必乘天恩祖德,官运亨通;如果先抓了文具,则谓长大以后好学,必有一笔锦绣文章,终能三元及第;如是 小孩先抓算盘,则谓将来长大善于理财,必成陶朱事业。如是女孩先抓剪、 尺之类的缝纫用具或铲子、勺子之类的炊事用具,则谓长大善于料理家务。

反之,小孩先抓了吃食、玩具,也不能当场就斥之为“好吃”“贪玩”,也要被说成“孩子长大之后,必有口福,善于‘及时行乐’”。总之,长辈们对小孩的前途寄予厚望,在一周岁之际,对小孩祝愿一番而已。

图/文 摘自《中国人的礼仪文化》、摄图网 文字作者:单铭磊

推荐阅读

新生儿出生礼节(新出生的孩子居然还有这么多的礼节)(2)

《中国人的礼仪文化》

翻开本书

读懂中华礼仪的来龙去脉

单铭磊/编著

2021年06月版/化学工业出版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